中核集团科技委研究院教授、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中国核学会第五届秘书长陈竹舟在中国科协举行的“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第三期活动上解释了如何正确理解日本核辐射“对我国的环境和公众健康不产生危害”这一表述,并希望公众能够客观看待日本核辐射的影响。
陈竹舟提到,有一些权威发布,其表述已经由起初的“对我国环境没有影响或者对环境不造成影响”改为了“对我国环境和公众健康不产生危害”。他认为后一种表述更为严谨。
日本核辐射对我国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陈竹舟例举数据说明,人们日常接触到天然放射性物质(包括来自宇宙射线、地面、空气)中,平均每人每年接受剂量约为3.1个毫希。如果测量到空气中碘-131的浓度是毫贝克量级,即相当于天然辐射照射的十万分之一。而对于菠菜中被检测到的每公斤1-3贝克的碘-131,陈竹舟认为量并不大。
陈竹舟补充,公众日常接受的本底辐射每年在不断上升,并且因不同地区和季节而变化,甚至冬季开窗与否带来的室内放射性水平差别也很大,“这要比通过蔬菜摄入的放射性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