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没有料到,这个春天,中国的大地上出现了一场抢盐风潮!据中国盐业总公司发布的消息,3月17日这天全国食盐出货量达38万吨,这个数字相当于正常情况下24天的出货量。微博上很多人的问候语都变成了“你买盐了吗”。
时间虽已过去一个多月,但人们对那场抢盐风潮的情景仍历历在目。3月17日下午2时许,唐山市内各大超市、菜市场人满为患,甚至平时少人光顾的小卖店也顾客盈门。人们拎着大包小包大量抢购食盐,有的人一出手就是几箱几十袋的买;盐没有了,人们便抢酱油、抢咸菜、抢豆瓣酱……不亦乐乎。
风起于青萍之末,恐慌多起于未知。这股抢盐风潮的最初起因是网络上出现了受日本地震引发的核电站事故影响,海水受到污染,今后生产的海盐不安全、不能食用等传言;还有传言称含碘物品可预防核辐射、食盐要涨价等,造成民众盲目抢购囤积碘盐。
由于国家有关部门及时做出积极的应对,这股抢盐潮很快趋于平静,市场恢复正常。但仔细回顾一下这次传播如此之快、范围如此之广的“食盐慌”,与非典发生时的抢购板蓝根何其相似。当时一些地方药店和医院的板蓝根被抢购一空,然而非典过后,过期的板蓝根只能当垃圾扔掉。此番抢购食盐接力抢购板蓝根,足见科学知识的普及任重道远。
中国科协及时发出通知,要求所属团体及地方科协要利用多种宣传手段,大力宣传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宣传政府在加强环境监测等方面采取的措施,宣传有关核能、核燃料、核技术与应用、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等相关科学知识,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通过科普宣传使广大公众了解核科学技术知识,能够以科学的态度,理性看待日本核泄漏事故对我国的影响,及时澄清各种错误认识和谣传,消除恐慌心理,做到科学理性消费。
“和碘化钾相比,碘盐所含碘属于‘微量’,微量的碘起不到阻隔甲状腺吸收放射性碘的作用,对防辐射起不到作用。相反,盐是形成高血压最危险的因素,过量食用反而对身体有害”。当相关的科普知识成为公众的共识时,抢盐风潮自然平息。
我们相信,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公民科学素质的不断提升,在大自然种种潜在的风险面前,越来越多的公众一定会以科学的态度、理性的头脑,在对灾难的反思中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