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丰润,一提到 “绿野黄瓜”协会,丰润乃至周边县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一位外地游客一边吃着黄瓜一边赞不绝口:“这老区村的黄瓜又甜又脆又清香,口感真是非同一般哪!”这人吃人爱的小黄瓜就是火石营镇霍庄村的“绿野黄瓜协会”生产的。
霍庄村位于丰润区北部山区,三面环山,西邻邱庄水库,还乡河穿流而过,没有工业污染。但由于山林沟域地貌,多年来粮食作物品种单一,一直靠天吃饭,生产效益微乎其微,农民人均生活水平低下。针对这一现状,当时担任霍庄村支部书记现任协会会长的甄成林坐不住了,决心改变山区贫穷落后面貌。通过村两委反复研究协商和上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最终确定了霍庄村的发展思路,找出了村子经济发展的突破点: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棚菜种植。
一、学习借鉴,组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为了让村民对棚菜种植有所认识,村委会便带着部分村民到山东寿光、昌黎、乐亭等地参观学习,这一看开阔了村民的眼界,思想发生了大的转变。村两委便决定引进成本低、见效快,风险小的“春小棚蔬菜种植”技术,先在党员干部中搞示范种植,示范效果良好。这样,一种新型高效种植模式——棚菜种植便在丰润区北部的小山村落户了,这便有了丰润北部山区的第一个棚菜种植基地,产生了丰润区第一个农民技术协会——“绿野黄瓜协会”。
二、设施建设,增强协会的科技服务能力
积极争取农业技术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近三年来,协会科普经费年均支出10多万元,用于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和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目前协会有固定培训教室80多平米,配备有电脑、电视、VCD、投影仪、打印机等办公设备,科普图书3000多册,订阅科技刊物5种,2010年又开通的《农家网络书屋》,实现了协会工作与信息化的接轨,通过网络的新技术新品种的发布、生产难题解答、成果展示、市场销售、科技信息动态浏览等功能模块,会员在学习的同时,也为协会工作提供了科学化、规范化、安全便捷的服务样例。开设的8个科普宣传栏,内容适时更新,农民可以随时阅读新的科技信息。在实践中摸索研究并编辑印刷了《春小棚秋瓜种植技术》一书,荣获了市科技推广项目二等奖。与中国农科院、唐山农科院保持经常性联系,常年聘请专家顾问5人,协会技术骨干35人,协会适时举办棚菜种植管理、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等针对性强的培训班,年均为农民集中授课培训达80多次,每年培育科技示范户200多户,受益农民2000多人。技术人员随时深入田间指导生产,传授生产管理技术,解决生产难题;每年还通过赶大集、播放光盘、发放宣传材料、专家讲座、现场指导等形式,积极配合科协开展“全国科普日”、“科技周”等大型科普宣传活动,每年发放科普宣传资料1万多份。
三、规范运作,增强协会的品牌辐射效应
一直以来,协会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本着科技服务、科技推广、辐射带动的服务宗旨,以规范运作为出发点,不断壮大自身实力。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积极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历经十年,协会先后通过了河北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黄瓜品质检验测试和无公害农产品环境现状测试,获河北省农业厅无公害农产品标识, “环香翠”黄瓜、“冀东”豆角连获第9、10、11、12届中国(廊坊)农产品交易会名优产品称号。2008年、2009年被分别授予河北省百强农技协、河北省三农明星企业等荣誉称号,最近又荣列2011年国家级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项目。协会通过严格的管理和规范化的运作,棚菜种植规模在不断扩大,截止到2010年,全镇棚菜种植面积已发展到2700多亩,年产黄瓜1.4万吨,豆角2000多吨,其他蔬菜1000多吨,形成了以霍庄村为中心的蔬菜生产种植格局,每年可为农民增收800多万元。会员数由当初的76人,发展到2010年的600多人。2010年会员蔬菜销售收入1200多万元,纯获利800多万元,每户会员平均收入1.5万元,蔬菜收入占会员全年收入的2/3。带动了本镇及周边乡镇的1000多户,协会科技辐射范围波及2个省、4个地区、8个县、15个乡镇、120多个村。事实证明,协会已经走出了一条无公害品牌产业发展之路,同时也带领全镇乃至周边乡镇走上了科技致富的康庄大道。
四、引新培优,提高协会的科技示范性
为了不断增强协会的示范影响力,引进了系列优良蔬菜品种—玉兔黄瓜和高优8号豆角、双丰3号豆角、高优8号豆角、平安四季架豆、华丰1号黄瓜、裕田3号等新优品种, 并自主研制开发了“玉兔黄瓜”,做为协会推广的主打产品,推广效益良好,得到了农民的认可。今年庞庄村、苏庄村、前刘城子等村的棚菜种植面积又新增了200多亩。其它村也正在发展过程中。
五、无缝隙服务,增强协会的凝聚力
协会本着“全心全意提供服务、促农民增产增收”的宗旨,积极倡导无缝隙服务,为会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协会成立之初,农民面临资金短缺问题,协会会长甄成林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为100多户农民申请小额无抵押贷款共计80多万元,用于大棚蔬菜的设施建设,仅霍庄一个村就建成了大小冷棚500亩;为发展大冷棚,减少农民开支,由协会出面为10多户农民订制大冷棚拱架1200多架,为农民节省开支5000多元;为提高设施农业层次,又组织村民到山西、迁安等地参观学习“简易移动大棚”,目前25户村民已建成简易移动大棚35亩,为蔬菜生产提供了又一高效样例。
六、开拓市场,畅通协会销售渠道
协会一直把农民增收做为奋斗目标。下大力度开拓产品市场,着力解决农民产品销售问题。一是“走出去”的方式,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协会组织有关人员先后到天津、北京、东北等大型蔬菜批发市场进行考察,积极争取经销商到协会参观,推销自己的产品,成功的与北京市新发地、大洋路、八里桥农产品批发市场签订了瓜菜购销协议,协议购销总额占协会产品的85%。特别是在“非典”期间,正值黄瓜销售旺季,为避免产品积压,协会积极派人到北京、天津、唐山等周边市场联系客商,与有关部门协调为客商办理相关通关手续,很多客商主动前来订菜。同时协会对客商的流通环节也进行严格检查把关,既保证了产品流通,也避免了疫情发生。二是培养和发展本地的经纪人队伍,目前协会专兼职经纪人21人,充分发挥协会经纪人的带头作用,利用各种传媒及市场信息,从事蔬菜购销、运输和信息中介服务,拓展了协会产品的销售渠道。协会从电视和网络等媒体及时捕捉市场信息,形成了产销紧密相连的生产格局。农民对协会的依附性、信赖度越来越高。
七、立足长远,拟订协会发展规划
一是协会顺应形势发展。党员干部带头遵守协会制度,通过“传帮带”,着力培养科技人才后备力量;遵守市场经济规律,继续走品牌产业之路,不断提高市场竞争能力。鉴于目前农村经济发展形势,在上级政府部门的积极引导下,经过多次到北京、寿光、廊坊等地参观考察,目前协会正在向农村专业合作社转型过渡,这一新型的合作形式,将把棚菜产业推向一个新的台阶。协会将继续引进2—3个优良秋瓜和豆角品种并加以推广。通过品种更新,提高产品质量,来适应市场需求。
二是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管理。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减少会员盲目投资,降低生产成本,保证蔬菜的纯度和质量。
三是扩大服务范围。从信息服务、市场反馈、技术咨询、现场指导、市场开发、包装、储运、销售等方面为会员提供全方位服务。
四是发挥品牌效益,实现规范管理。通过“统一产品品种,统一管理标准,统一质量要求,统一包装,统一销售”五个“统一”,加大“环香翠”牌黄瓜和“冀东”牌蔬菜的推广力度,提高产品市场知名度,通过品牌效应促农民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