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副书记周仲明等领导在启动仪式上观看科普展牌
燕山深处喜结科普硕果,渤海之滨唱响科普之歌。刚刚过去的9月份,2011年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在我市掀起新一轮科普热潮。
启动仪式精采纷呈
9月8日上午,2011年全国科普日唐山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抗震纪念碑广场举行。市委副书记周仲明,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海英等四大班子领导共同开启全国科普日唐山系列活动“启动球”。
周仲明在讲话中指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各级科协组织,要紧紧围绕“水情、水利、水资源”,广泛开展群众性、基础性、社会性科普活动,提高全民节水意识和水资源保护意识,广大科技工作者、科普志愿者、水利工作者,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专长,把科研和科普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投身水利科技研发和成果推广转化,让水利科技更好地服务科学发展、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
启动仪式后,领导和现场群众一起观看了水资源科普宣传、科学秀场表演、科普谜语竞猜、中小学生科技绘画、节水、节能产品展示、科普大篷车展示、科普文艺演出等科普宣传活动。
大山深处科普讲堂
群山巍峨,千峰竞秀。地处燕山腹地腰带山脚下的的霍庄村,三面环山,人多地少,多年来种植大田作物,靠天吃饭,农民收入低下。为摆脱贫困境地,2003年霍庄村注册成立了绿野黄瓜协会。8年来,会员由最初的76人发展到目前的1000多人,年产黄瓜1﹒4万吨,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但诸如“黄瓜在生长期如何使用标准氮肥?”“黄瓜为什么出现黄瓜老儿(蔫、弯儿)”“越冬黄瓜如何应对阴雨雪天气?”这样的技术难题一直困挠着瓜农,也成为制约全村黄瓜产业提升品质做大做强的瓶颈。
9月16日上午,丰润区科协在霍庄村举办了一场农技培训讲座,针对爪农普遍存在的生产技术难题,曾受过温家宝总理亲切接见的棚菜种植专家常寿祥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如何科学安排生产时间,如何合理施肥,怎样错季生产以获取最大经济效益等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讲座吸引了全村50多位种植户参加,村民霍淑霞有两亩地的小拱棚,由于过度施肥,不但使黄瓜产量下降,还使土壤遭到污染,影响了黄瓜品质。听了这次讲座,她感觉就像是一场及时雨,解决了大问题。
丰润区科协副主席马会丰介绍:“丰富农民的科学种养殖知识,提升他们的致富本领,一直是我们的工作重点。借助全国科普日这个平台,我们还将举办生姜种植管理以及节能环保知识讲座,总之一句话,农民需要什么,我们就为他们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低碳环保“三字经”
“华夏族,讲勤俭。好传统,代代传。节能源,搞低碳。降消耗,做贡献……”这篇132句、396字的“低碳环保三字经”出自一位年逾70的退休工人之手。他就是唐山路北区草场街居民刘连顺。听说社区要搞全国科普日活动,老刘一连几个晚上,放弃了看电视、和老友下棋的爱好,一心一意创作了这篇充满生活气息的“低碳环保三字经”。社区领导看过后大加赞赏,并把它制成展板装在科普橱窗内,供更多的人学习。
全国科普日期间,路北、路南两区科协按照今年科普日“坚持科学发展,节约保护水资源”主题,共印发了2000余份以节水、爱水为内容的宣传单及1000余本科普宣传册,还组织了丰富多彩的科普文艺演出,宣传日常生活中节水用水的小窍门,在全社会倡导节水爱水意识。
棚菜节水新技术——微喷灌受热捧
9月22日,丰南区科协在大新庄镇西崔坨村举办大棚蔬菜节水栽培技术培训班,向当地菜农推介棚菜节水新技术——微喷灌。
微喷灌技术是在一定压力下,将水分通过塑料管上的小孔把水分供应到作物根系上的灌溉方法。应用此项技术不但省工节水,降低能耗,还可减少病害发生,促进作物优质高产。
培训会上,市“联帮扶”专家服务团成员、高级农艺师冯贺敬现场向农民讲授了微喷灌技术的优势和具体实施方法。他说,传统的灌溉方法因渠道和畦沟渗漏蒸发等损失,水利用率一般为45﹪,而微喷灌技术则可使水资源利用率达95﹪,两相比较水利用率提高近一倍。而且采用微喷灌加地膜覆盖,有效阻止了土壤中水分的散发,降低了空气湿度,减少了病害发生,少用或不用农药,提高了蔬菜品质,是一项前途十分看好的生态绿色新技术。
参加培训的几十位棚菜种植户对这项新技术十分感兴趣,纷纷索要微喷灌技术资料。科普带头人张晓山当即表示,感谢专家为我们送来科技致富的金钥匙,我要尽快在自已的联体大棚进行微喷灌技术的实验,早日实现节水、节电、节人工,提升蔬菜品质的目的。
据了解,全国科普日期间,玉田、滦县、迁西、迁安、乐亭、唐海、开平、古冶等县(市)区,开滦、唐钢、三友、唐山师院、河北联大等厂企院校也利用科技场馆、科普橱窗、科普文艺演出等阵地和形式开展了水利、水情、水资源科普宣传,向公众普及节水知识,倡导节约用水、人人有责的观念,使“坚持科学发展,节约保护水资源”意识在全社会深入人心,努力为建设节水型社会和创新型国家做贡献。
专家为农民答疑解惑
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吸引了少先队员,专家讲座让农民解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