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开平区科协紧密围绕市科协下达的“联帮扶”活动工作任务,按照“保质保量完成,突出特色赶超”的工作思路,建立完善各项活动工作机制,拓展活动范围,稳步有序的开展帮扶活动,带领科技专家队伍走村入户悉心指导,受到农民群众欢迎。
一、凝心聚力、周密部署,为帮扶活动提供有力保障。
自全市“联帮扶”工作会议结束以后,开平区科协领导高度重视,迅速组织召开专题会议,成立由区科协主席任组长的“联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及时调整科协工作思路,协调相关部门,筛选水产、畜牧、果蔬等20名经验丰富的科技专家组建了“开平区科技专家服务团”, 围绕产业化发展方向,从培育支柱产业、新技术推广对科技需求的实际出发,从切实解决科技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入手,制定了“联帮扶”活动实施方案,确定栗园、双桥等3个镇(街道)、茅草营、大佛头、夏庄、任信屯等20各村,500名农户做为联帮扶活动帮扶对象,并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将科技专家与帮扶对象结成帮扶对子,签订帮扶协议,挂牌公布专家照片,联系电话,以电话咨询和上门服务、集中培训等形式,组织科技人员给予对口专业技术指导,对农民面对面、手把手地进行培训,做到技术人员到户、科技成果到地、技术要领到人,实现农业技术与农民实践的“无缝对接”。方便农户第一时间解决棘手的农业难题,逐步形成了专家联系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农户的科普惠农服务网络,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服务农村、服务大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为“联帮扶”活动的有序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有力地保障。
二、突出重点、跟踪服务,围绕主导产业进行科技帮扶。
栗园镇栗园村生态农业产业苑项目工程,占地750亩,23座日光温室主要以种植西红柿为主,区科协根据这一生产实际,安排一名科技专家常驻栗园村,实地查看西红柿的生长、生产情况,帮助解决农民在种植和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针对周边农户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农户将生产沼气的沼渣、沼液作为肥料,种植绿色无公害西红柿,全年开展技术培训5期,使农户掌握先进的科学管理意识,大棚广益性滴灌安装,标准化生产等一系列现代农业新技术。通过科技专家和农户的共同努力,今年6月份日光温室的西红柿已全部上市,销售上采用农超对接方式,实现产供销“一条龙”服务,销售约34.5万斤,总收入50多万元,开创了先进生产技术推广和农民增收的双赢局面。
栗园镇大佛头村是毛皮动物养殖大村,区科协经过多次调研,发现此地的农户掌握的饲养技术水平不高,直接制约着年产量和优质毛皮数量,今年,区科协邀请市农牧局专家王贵柱对其水貂、银狐、蓝狐养殖大户进行动态帮扶,电话帮扶与实地帮扶相结合,解决畜牧饲养方面的多项难题。开展了毛皮动物繁殖期饲养管理、常见疾病预防等技术培训2期,深入农户家中进行实地服务和指导,解决蓝狐饲料使用、水貂贴食饲喂等问题20余个,为养殖户发放消毒药品20箱,科普书籍200册,化验饲料原料20批,并帮助银狐养殖户建立银狐育种核心群,进一步提升了养殖户的管理水平,扩大了养殖规模,由于此次帮扶活动成效显著,7月中旬,唐山电视台对其进行了采访报道。
据统计,今年共组织科技专家深入夏庄、茅草营等10个村开展绿色蔬菜种植技术、“冬季大棚栽培与管理技术”巡讲15次,提供科技咨询服务47次,印发农技科普资料5000余份,发布科技致富信息20余条,培训农民1350人,受众人数近万人。
三、开阔视野、创新形式,展现科普惠农工作风采。
为学习先进,区科协今年先后组织了三次大的外出考察活动,并取得了实质性成效。带领郑庄子镇任信屯村的番茄种植农户到路北区李家庄村进行了参观学习,活动期间就品种选择、育苗技术、水肥管理、温度控制等问题进行交流,示范户并将自己摸索出的番茄套种苦瓜等新的栽培模式推荐给我区农户,通过此次参观学习,为农户搭建了一座技术沟通桥梁,也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科普惠农中心建立专家咨询室,每月设立专家咨询日,进行专家坐诊,解答农业生产及医疗、卫生、保健等方面的问题16个,组织开展玉米机收作业和秸秆还田技术培训3期,发布信息50条,培训农民200人,有效提高了农民玉米田间管理水平、科学致富能力。
四、完善制度、加强督导,提升帮扶活动工作水平。
一是完善工作档案制度。对新形成的档案材料进行及时归档,按照活动内容,分类归档;二是完善专家服务记录制度。每次开展技术培训、技术咨询、现场指导等活动时要求服务专家进行详细记录,并将活动中遇到的问题重点记载,在召开专家服务团工作会议时,集体讨论解决,做好科技服务;三是完善考评奖励制度。每季度对科技专家成员进行一次考核,并在帮扶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专家,年底进行公开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