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乐亭县新寨镇郝庄村,平坦的村路两侧,一座座设施桃棚错落有致。站在自家大棚前,种植户王秀艳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家里建了3个大棚、3个温室,每年收入十几万元,现在开上了小汽车,用上了电脑,还在城里买了楼房。”
据了解,大棚桃在每年4月底上市,亩产能达到2500公斤,平均收购价为25元;温室桃要比大棚桃早上市半个月,亩产1100公斤左右,收购价可以达到每公斤50元。
如今,郝庄村的村民几乎家家都依靠种植设施桃走上了致富路。目前,该村设施桃种植面积达到1300余亩,人均纯收入达到14400元,全村年收入由2006年的200元万元猛增到2000多万元,昔日的后进村已成为远近有名的富裕村。
据郝庄村村支书刘凤祥介绍,靠种设施桃走上致富路离不开镇党委政府的正确引导和县科协的大力扶持。县科协开展“联帮扶”科技活动以来,确定新寨镇为重点帮扶对象。立足该镇区域优势,县科协联帮扶专家确立了该镇以设施桃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模式。同时指导该镇科协成立设施桃协会,在各村树立致富典型,聘请省市专家为农民传授种植技术,组织当地村民赴外地参观考察,引进春雪、大京红、铁桃、金奥油桃等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并注册了“春之声”商标,推动设施桃产业品牌化、市场化发展。目前,新寨镇已经形成了以郝庄、保新庄、芍榆坨等6个村为核心的设施桃特色产业带,种植面积达到7000亩,产量突破2万吨,产值超过4亿元。
在设施桃协会的带动下,芍榆坨村由原来以葡萄种植为支柱产业转型为设施桃种植,在两年内将种植规模扩大到2000亩,建设温室、大棚1600余个,户均收入超过10万元。村支书刘国辉说:“几年前村里仅有4户种植设施桃,因规模小,桃农得驱车40余里将桃卖到乐亭市场,如今在协会的推动下,设施桃规模大了,客商主导找上门了,到了采摘期,收桃的货车在田间地头排起了长龙。”
设施桃协会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增加农民收入上,更是培养了一大批生产技术能手,很多种植户被请到外地做起了技术顾问,仅郝庄村每年就有100多人到县内外指导设施桃种植,做起了名副其实的“土专家”,赚起了“外快”,郝庄村村民李景波更是在北京做起了年薪20万元的高级顾问。
“规模有了,设施桃种植产业带要向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新寨镇科协领导勾勒了一幅美丽的产业蓝图:“我们要以设施桃协会为依托,在产业带内推行无公害种植和工业化种植,提高产品附加值,并探索全新销售模式,让农民收入再上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