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开平科协作为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成员单位,为搞好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从实际、实用、实效着手,广泛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活动,累计培训农民上万人,培养优秀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带头人百余名,为培养和造就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做出了积极贡献。
整合培训资源, 突出特色,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水平。
以不断满足农民多样化培训需求为重点,依托成人教育中心、科普学校、乡镇科普服务站、科普示范基地等阵地,结合我区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开展生猪养殖、农作物种植、移栽与管理、棚菜的病虫害防治、玉米机收作业和秸秆还田技术等农业知识培训24期,有效的普及了最新的农业实用技术知识。广泛开展科技“联帮扶”活动,带领科技专家服务团深入洼里、茅草营、东八里等17个村,为农民进行现场指导、田头会诊,宣传普及科技致富实用技术,针对种养殖差异,提供对口专业技术服务,提供科技咨询服务47次,有力提高了农民田间作业水平。大力开展 “送科技下乡”活动,制作展牌50块,发放《致富金桥》、《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知识问答》、《唐山科普》等书籍10000册、科学种、退耕还林、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明白纸20000张、科技光盘200张,发布科技致富信息500多条,使农民的科技意识、消费意识、文明意识普遍增强,科学素质明显提高。围绕畅通农民科技信息渠道,搭建科技致富桥梁,培养科普带头人,区科协带领基地、协会负责人赴农业先进地区进行学习观摩活动6次,活动期间就品种选择、育苗技术、水肥管理、温度控制等问题进行了沟通交流,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科技实践能力。两年来,培养省级科普带头人5名,市级科普带头人30名,区级科普带头人100名。
实施项目带动, 提升效益,增强农民科技致富能力。
区科协将项目带动作为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的切入点,紧紧围绕农民“想富没有路、想干不会干”的实际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服务活动。通过项目示范,提高农民自主参与科技培训的积极性,依托区农广校开展阳光培训工程、农民劳动力转移就业引导培训,掌握从事某一岗位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当地经济建设当中。依托区职业技术学校开设多门实用技术课程,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需要,举办短期的专业技能培训班、轮训班,重点抓定向培训和特殊工种培训,为农民转岗就业提供信息指导。除此之外,大力推广“协会+基地+农户”培训模式,在鼎晨科学素质教育基地开展订单农业培训,择优选择种养大户200人,统一组织培训,重点进行辅导 ,使之掌握订单农业流程,实现农户统一耕作、统一采收,提高组织化程度,帮助农户畅通农作物销售渠道,实现新型农民培训效益的最大化。
发展社区教育,注重实效,拓宽劳动力就业渠道。
为提高社区居民科学文化素质,畅通剩余劳动力就业渠道。区科协深入开展了社区文化教育培训活动,依托社区科普大学、科普活动室,文化馆举办 “科普大课堂”、开设“科普学习角”,面向社区居民和城镇劳动人口开展就业、创业、时政教育、文化传播、家庭教育、家政培训服务等培训,满足居民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同时发放科普资料30000份,科普挂图、图片70余套,接受科普知识咨询200余次,受益群众10000人。区科协在社区组建了夕阳红科普志愿者服务队,在每日秧歌队开展活动之前,用小黑板书写科普知识,通过“每日一题”的形式传播开来,成为社区科普教育的品牌,在引领科学生活,带动居民素质提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开设劳动力转移培训,实施就业政策,抓好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和转移输出培训,促进劳动力的有序转移,为工业园区输送近700名熟练技术工人,城镇新就业3000人。
活化培训模式, 利用媒介,提高科技培训服务质量。
区科协不断开拓科技教育工作新途径,积极探索新型农民培训方法,利用网络、电视、广播等媒介,进行科技教育。利用农业广播电视远程教育的新途径,充实完善了《科普大篷车》栏目,每周两期不断档播放,大力倡导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重点宣传推广农业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知识,有效扩大了农业科技普及范围,使广大群众在寓教于乐中受到教育和启迪。本着面向农业、农村,为农民服务的宗旨,开展网络培训, 充实科学素质网站内容,发布先进科技信息,组织农民、农技人员5000多人参与“全国科普日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竞赛”答题,有效开阔了广大农民的视野,增强了农民运用互联网的能力和依靠科技致富的信心,进一步实现新型农民培训手段的现代化,有力提升了科技培训服务质量。
(编辑:凌鹏程)
专家深入田间对农民科技指导
农民电脑辅导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