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2月10日电(记者 延宏) 2006年“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入选名单日前揭晓,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310个先进单位和个人受到表彰,将共同分享中央财政专项安排的5000万元“奖金”。
为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助力新农村建设,中国科协、财政部决定在“十一五”期间联合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通过“以点带面、榜样示范”的方式,在全国评比、筛选、表彰一批有突出贡献、有较强区域示范作用、辐射性强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普示范基地、农村科普带头人、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等先进集体和个人,以进一步带动更多农民提高科学文化素养,掌握生产劳动技能,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据介绍,多年来,中国科协在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开展农村科普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效。建立了3万多个乡镇科协(科普协会)、47万多个村科普小组、11万多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2000余所县级中国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分校,形成了近90万人的农村科普队伍;在全国创建了408个科普示范县(市、区)和30余个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中国科协命名了98个全国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各级科协及所属团体也建立农村科普示范基地3.4万个,使数亿人次的农民接受了科普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
目前,农村科普工作还存在很多的困难和问题。比较突出的是:开展农村科普工作的观念和机制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调动广大农民积极主动参与科普的措施和办法不多;农村科普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薄弱,科普设施缺乏,科普队伍素质不高,手段落后;由于种种原因,国家《科普法》中有关经费规定没有落实,农村科普投入不足。据中国科协调查,全国人均科普经费只有0.16元,县级科协年科普经费不足5万元的有1271个,其中不足1万元的有639个。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农村科普工作的广泛开展和水平的提高,也滞缓了农民科学素质的提高。
为改善农村科普工作状况,使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根据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领导的有关指示精神,中央财政设立了专项资金,由中国科协和财政部联合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按照“以奖代补,奖补结合”方式,对评选出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普示范基地、农村科普带头人、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等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使他们成为农村科普工作者的“领头雁”,在农村科普工作中形成“百鸟冲天,万鸟争翔”的局面。
经过推荐、评选,天津市蓟县食用菌协会等100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北京市留民营有机农业科普示范基地等100个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等10个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被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北京市昌平区崔村镇果业协会张增瑞等100位农民专业技术人员和科普志愿者被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
据悉,今年的“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奖总金额为5000万元,用于奖励100个农技协、100个农村科普示范基地、100个农村科普带头人和10个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