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迁西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总揽,以增强科普服务能力为支撑,通过加强领导、完善保障、健全网络、突出特色,不断优化科普工作环境,创新科普工作机制,科普工作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明显增强。多年来迁西科普工作始终被省、市科协评为科协系统先进单位、科普工作先进集体;迁西的基层科普服务站建设被中国科协确定为“百县百项科普示范特色建设”项目;迁西县科普惠农中心被省全民科学素质领导小组确定为全民科学素质教育基地,被中国科协定为华硕爱心图书馆受赠单位。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宋南平、程东红,财政部教科文司副司长赵路,省科协副主席李宗民、杨金琛等领导先后来迁西视察、调研,均给予了较高评价。
一、强化保障措施,优化工作环境
1、领导重视,创优环境建体系。
迁西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科协工作,明确了一名副书记分管科协工作,一名副县长联系科协工作,成立了由副书记为组长,副县长为副组长,县直各相关单位一把手为成员的县科普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村也相应成立了党政一把手为正副组长的科普领导机构,为科普工作有序开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此外,县委常委会还定期不定期地听取科普工作汇报,提出指导性意见,及时解决科普工作遇到的各种困难。县委书记王东印视察科普工作时作了“推进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搭建农村科普平台”的重要指示。
2、经费到位,开展工作有保障。
迁西县从2004年开始,县级科普经费达到人均0.5元,并能够足额按时拨付到位。对平时开展的各类大型科普活动,县委、县政府及时划拨单项资金予以支持。通过坚持投入保障促科普工作落实的方针,实现了经济增长与科技普及率有效对接,达到了互惠双赢目标。
3、力量增强,社会地位稳提升。
机构改革中,在总编制压缩的情况下,为科协配备了年富力强的领导班子,科协编制增加到8人。为提升科协的社会影响力和凝聚力,县科协主要负责人作为政协常委参加政协常委会。与科协职能相关的工作,县委都把县科协作为成员单位,将科协主要领导吸纳为领导小组成员,对科技推广目标的确定、实施和评先等,县委、县政府都提前征求县科协的意见和建议,扩大县科协在全县科技工作中的参与权、建议权和发言权。
二、构建传播网络,提升服务能力
1、强化服务,创立优势品牌。2006年,积极争取财政部支持,先后投资200万元,建成总面积1200多平方米,拥有迁西板栗、粮经作物、瓜果菌菜、畜牧水产、植保防疫、珍稀特产等6个展室,2个青少年活动室,2个容纳50人多媒体科普培训室,1个容纳40人电脑培训室,1个农业检测化验室,1个科普工作者之家,1个图书室的综合性科普活动阵地。多年来,迁西县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全力提升科普惠农中心服务功能。建成后的科普惠农中心,作为全省创建最早、规模最大、标准最高、功能最全的县级科普惠农中心,已具备传播、研发、展示、培训、宣传、交流、网络信息发布等多种功能。
2、延伸功能,创建优质平台。2009年,迁西县科普服务站建设被中国科协确定为“百县百项科普示范特色建设”项目。按照“县建中心村办站,三级合力搞示范”的思路,累计投资60万元,建立科普服务总站1个,建成30平方米的服务门市部和100平方米的培训教室。在全县17个乡镇建成科普分站80个,并全部配备电脑、电视机、VCD机以及科普图书等设备。作为优质的服务平台,先后接待群众咨询2000人次,免费进行土肥含量检测43次,总站为分站提供总价值200万元的农用生产物资,在为广大农民群众拓宽新视野、提供新知识、示范新技术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3、整合资源,创造科普氛围。累计投资20万元,对建成的长200米、164块科普展牌、26平方米霓虹灯、两条闪光彩灯带的科普长廊进行美化亮化,每月定期更换科普内容,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科学素质;在全县17个乡镇417个行政村建立高标准科普信息栏244个,拓展科普知识传播面;2008年,县科协根据我县产业特点和农民实际需求,出资6万元制作了100块宣传展板,组织大学生科普志愿者到各乡镇轮流巡展,广泛宣传农、林、牧各业实用技术以及反对封建迷信、倡导文明生活等方面内容,受教人数十万余人。
4、拓展网络,创设试点队伍。2008年,迁西县被省科协推荐为中国科协县级科普工作队试点县。迁西县以县委文件形式下发了《迁西县科普服务队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政府副县长任副组长,县农办、县科协及农、林、牧等涉科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科普工作队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为试点工作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按照“整合资源、贴近需求、专兼结合、实际实用”的原则,组建了县科普工作队;按照“以片建队、按需选人、统一管理、跨区服务”的原则,组建了兴城、新集、三屯营、洒河桥、东荒峪、罗家屯6个乡镇科普工作分队,并配备了电脑、远程教育网等设备,使科普工作队工作由面到点逐步深化,活动内涵不断拓展,科普工作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位于迁西主城区的百米科普画廊
三、推进精品项目工作,指导科普示范特色
为使科普工作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地域、不同产业的科普需要,迁西县通过推行“四化”工作方法,不断优化科普工作机制,增强科普工作的针对性、趣味性、参与性、互动性和实效性。
1、推进科普手段现代化。一是创办科普网络。2005年,迁西县首创了“迁西科在线”网站,共设工作动态、科普园地、前沿科技、学会风采、科普画廊、科技精英、青少年科普、科普留言、软件下载9大版块,下设生活科普、示范基地、品种介绍、成果展示等22个小栏目。2008年,县财政拨付资金5万元购置两台服务器,对原有网页进行充实完善,增加了视频播放和信息发布功能,扩大了网络空间,提高了网络传播能力。二是增设科普专栏。在县电台、电视台开设《科普园地》、《科技之窗》专题栏目,向广大受众宣传科技科普知识,每周一期,每期播出两次,每年累计播发36期;在《今日栗乡》、《时讯传媒》报刊上开办了“公众科普”专栏,利用现代化传媒,向广大群众发布各类科普信息。三是用好科普传媒。从市财政局争取资金6万元,为全县17个乡镇科协配备电脑和科普信息机,大大增强了乡镇科普信息传输能力,使乡镇成为连接县、村科普信息的中转站。
2、推进科普活动社会化。一是谋求相关部门财力支持。迁西县通过科普工作与包村工作相结合的形式,有效解决了基层科普工作资金不足的问题。多年来,县供销社、县土地局、县财政局等21个单位出资300万元为全县244个行政村,分别建立了1个为农民提供质优价廉农资服务的科普惠农服务站,1个规格为4米×1.2米的科普惠农信息栏,1个硬件建设达到“八有”(有校牌、有教室、有桌椅、有展板、有黑板、有基地、有图书、有电教设备),软件建设达到“五有”(有组织、有教师、有教材、有学员名册、有授课活动记录)的科普学校。二是谋求涉农部门人力配合。每年都与涉农部门围绕县内重点产业项目和全民创业等内容联合制定培训计划,有效地解决了科协一家搞培训聘请教师难的问题。近年来,先后与县委组织部、县老干部局、县农办联合聘请国家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休闲农业处、北京农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的专家举办了沟域农业讲习班、老年科普报告会、现代农业技术讲座;与县环保局、《今日栗乡》编辑部、县教育局、县工商联联合举办了“环保杯观画廊学科普知识竞赛”、“未来能源科幻画”以及“七巧板”、“昌顺杯”青少年科技创新系列大赛活动。三是谋求与涉科部门利益双赢。科普宣传活动中,县科协主动寻求部门科普宣传与大众科普宣传之间的切入点,通过涉科部门出资、出内容,科协出阵地、出人员的形式,先后开展了“水法宣传月”、“土地宣传月”、“环境宣传月”、“防非典宣传月”、“国防宣传月”、“科技扶贫宣传月”、“信息技术宣传月”、“建设新农村,争做新农民”、“健康迁西、幸福人民”等一系列科普宣传活动。几年来,涉科部门共出资20万元,开展集中宣传活动9次,展出科普宣传展板120块,发放科普宣传资料6万张,更换县科普画廊2600平方米,举办大型科普图画展6次,宣传群众近10万人。
3、推进科普工作项目化。充分发挥县科协智力优势,积极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论证项目,编制项目。几年来,先后向省、市有关部门申报了“板栗优种选育”、“林菌间作栽培”、“板栗矮密速生旱丰”、“科普活动中心改扩建”、“板栗标准化管理科普示范基地”等项目8个,争取项目资金近300万元。2009年,投资60万元在东荒峪镇青杨树村建立了设施花卉栽培示范基地,在新集镇东岗村建立了设施果品栽培示范基地,推广各类新模式6个,新品种7个,新技术12项。帮助青杨树村采用“基地+农户”的方式吸纳全村72户农民入股,建立了600亩露地剑兰,100亩大棚百合花卉基地,年实现产值500多万元,人均增收近万元。
4、推进科普管理目标化。落实完善科普工作目标管理机制,制定出台了《迁西县科普工作考核办法》,将科普工作纳入乡镇及县直相关部门工作目标,在总目标分中确定30分为科普工作单项分,年终专门进行考核。建立科普工作奖励机制,每年评选出五个科普工作先进单位、十大科技致富标兵、十大科技致富能手,在年初农村工作会议上,以县委、县政府的名义予以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