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20日上午,丰南区科协在科普惠农中心举办了一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来自丰南区镇(乡)村两级的农业技术人员、科普示范带头人、种养大户40余人参加了培训。台上,农技专家讲得绘声绘色、通俗易懂;台下,参训人员个个听得津津有味。
这不仅是丰南区利用冬闲时节让农民享受免费的科技培训“大餐”的一幕,也是全市开展“百万农民大培训活动”的生动缩影——自2009年12月以来,全市以设施种植、生态农业、农产品加工等13个方面为重点的“百万农民大培训活动”,共举办各类培训班3600期次,开展基层巡回讲座7800场次,制作电视专题节目、讲座1100期次,制作网络专题节目、讲座580期次,制作发放光盘20万张,编印发放宣传、培训资料120万份,组织参观学习380次,累计培训农民达到100万人次。
“百万农民大培训活动”千方百计满足农民对科学知识和生产实用技术的渴求,造就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推进了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一)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力量。
2009年底,市委、市政府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入手,提出了在全市农村广泛开展“百万农民大培训活动”,旨在用创新机制培训新型农民,着力增强科技的支撑力和覆盖率,进一步解放农村生产力,推进现代农业科学发展。
正如副市长王久宗讲得那样:“开展农民培训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抓手,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客观要求,是提高农民素质的基本途径,是强化农业服务网络功能的现实举措。”
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亲自抓,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百万农民大培训活动”在乡间、在地头如火如荼地展开——市政府专门成立由主管副市长和24个有关部门及市直有关单位组成的“百万农民大培训活动”领导小组;各县(市)区也分别成立相应机构,并制定培训方案和培训计划;各级各有关部门把培训计划细化到具体的培训项目、形式、时间、地点、专家等详细内容。
同时,通过各级宣传部门、新闻单位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工作,浓厚的培训氛围迅速形成。截至目前,全市有200多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直接参与培训活动,无偿免费给农民群众办班授课、提供学习资料,帮助农民群众解决生产、加工、销售等各环节遇到的实际困难。培训活动覆盖了全市177个乡镇、5020个行政村,村村都有培训现场,村村都有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指导生产,村村都有科技大篷车上门服务。
(二)
隆冬的一个早上,乐亭县设施桃种植大镇新寨镇前郝庄村委会热闹非凡,由乐亭县老科协联合县林业局、新寨镇举办的“百万农民大培训”系列讲座活动在这里拉开帷幕。由县林业局副局长周树星主讲的“如何解决桃农在生产管理中遇到的技术难点问题”,吸引了十里八村的200多桃农挤在一起听课。
新寨镇桃棚面积约5000亩,种植规模相对比较集中。虽然一部分桃农已经掌握了设施桃的生产技术,但是理论知识不够,在管理过程中遇到难题无从下手。周树星多年来一直潜心研究设施桃的优质高效技术,可谓“设施桃专家”。老棚土壤如何改良、多效唑的残留问题如何去除、坐果僵果怎么办等十几个问题,经过他逐一解答,从根本上解决了种桃的技术难题,受到了广大桃农的热烈欢迎。
一时间,“百万农民大培训活动”成为唐山广大农民的科技盛宴。
培训活动注重质量和实效,全市各级各部门因地制宜,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丰富培训内容,全面开展了种植业、养殖业新品种、新技术、新信息、植物病虫害防治、动物疫病防控等方面相关知识培训。同时,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为重点,深入开展了龙头企业提升和农产品加工业壮大、农业品牌创新等13项专题培训。开展了“菜单式培训”,让农民“点菜”,专家“下厨”,千方百计满足农民的需求。
为充分发挥全市所有教育培训资源作用,各级农业、教育、科技等主管部门和农广校、党校、党员教育培训中心等教育培训单位密切配合,把教室、场地、设施、设备等教育培训资源有机整合,全力拓宽农民培训空间,整合挖掘了培训资源。为加强农民培训师资队伍力量,市、县、乡三级分别成立了由高等院校教授、科研院所专家、各级农业技术人员、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乡土人才、种养能手、科技示范户组成的农民培训讲师团,讲师团成员达到2000多人。与此同时,还与十几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00多名教授专家签订了技术指导长期合作协议,并从山东寿光等地聘请100多名技术人员开展技术承包,现场指导高效农业生产。
为了提高培训的实效性,“百万农民大培训活动”根据不同区域特点,进行分类指导,辩证施教,有提高素质型、推广技术型、还有增强技能型、解决问题型等等。通过办培训班、光盘教学等形式,就种植、养殖、加工、保鲜、动物防疫、植物病虫害防治、设施农业生产等各种先进适用技术进行系统培训。同时,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提高农民非农产业技能,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此次“百万农民大培训活动”,共涉及焊工、计算机应用、汽车驾驶与维修、农机修理、建筑装饰、餐饮旅游服务、家政保健服务、商贸流通服务等职业技能60多种。
“百万农民大培训”,就是让广大农民群众无论是参加任何形式的培训、使用的所有培训资料包括外出参观学习,都不用花一分钱。为了确保农民培训有序进行,市财政投入资金80万元,县乡两级财政投入资金1200万元。农村集体累计投入资金500多万元,
让农民享用科技大餐,给百姓冲“科技电”。不断创新的培训形式,不断丰富的培训内容,让老百姓真正尝到了农业科技的甜头。
——普及了一批技术。通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和农民群众面对面的讲、手把手的教,设施蔬菜高效栽培、病虫害防治、无公害生产、标准化生产、分选包装、净菜上市、畜禽水产科学养殖、健康养殖、疫病防控等100多项先进适用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科技水平和农产品科技附加值。
——推广了一批品种。通过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以及技术人员的积极推荐和引导,有100多个蔬菜、果品、玉米、花生、水稻等新品种得到推广,有效加速了全市农作物品种的更新换代过程。
——培育了一批典型。针对广大农民群众看效益、讲实惠的特点,着重在集中产区、生产基地、专业村、特色村、偏远村、落后村培育典型示范户,全市累计培育典型示范户8000多户,有效带动了各地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建设了一批基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积极参与培训,拉近了和农户之间的距离,完善了和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龙头企业+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建立完善了一批生产基地。通过培训活动全市新发展蔬菜、花卉、果品、专用粮食等生产基地5万多亩,吸引分散养殖户进小区养殖5000多户。同时,通过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以及开展技术承包等形式,把一部分生产大户、小区、基地培育成了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有效加速了农业生产的科技成果转化速度。
——带动了一批项目。通过专家和技术人员的积极引导,各方面信息的融合沟通,外出参观学习等等,进一步转变了农民传统观念,激发了农民群众对现代农业项目的开发热情,全市新增了一大批新建日光温室、养殖小区、土地规模经营等现代农业项目。
——解决了一批问题。通过技术人员到现场指导、上门服务,农民群众遇到的生产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决,有效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特别是去年冬季严寒低温,在广大技术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下,我市的温室大棚蔬菜生产和小麦越冬基本正常,损失降到了最低。
——培育了一批人才。通过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和对外招聘等形式,一大批外地科技人才直接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服务。另外,全市及部分县区通过将本地的专业户、典型户送到山东寿光等地进行培训,有效提高了科技示范户的技术水平,增强了示范带动能力。
——解决了一批就业。突出返乡农民工及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就业培训这个重点,深入开展了“技能帮我找工作”“返乡创业行”“返乡农民工专场招聘会”“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主题活动,采取“定点式”和“流动式”的培训方式,累计完成“阳光培训”10万人次,解决就业6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