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丰南区科协在新华社区组织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关于社区居民低碳生活的调查。
新华社区位于丰南区西南位置,辖1846户、4175人,16个生活小区总面积17.26万平方米。几年来,该社区紧紧围绕“抓文化精品,创和谐社区”的总体工作目标,不断强化管理手段,努力拓宽服务领域,较好地营造了一个人际关系和谐、文化生活丰富、治安秩序良好、居民节能环保的文明和谐社区。
居民低碳生活的现状
亚利楼是该社区创建的一个健康科普楼院,我们从营造健康科普氛围入手,以健康科普家庭创建为抓手,倡导“低碳生活”,努力将健康送到千家万户。目前,亚利楼院中、每栋楼房楼道内均设置了健康科普宣传栏,宣传健康、环保、节能等知识。借此,营造一个和谐、节能、环保的楼院。
居民赵连峰就从自身做起,从小处着手节能减排。在他家里,找不到纸杯等一次性用品的踪影,塑料袋也少见。从提倡节能环保时开始,他就努力让家人摒弃以往浪费能源的坏习惯,养成买菜自带菜篮、上超市购物尽量选择购物布袋、等好习惯。
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低碳生活”概念不清。
调查显示,亚利楼居民普遍对于“低碳生活”的概念不清。20%的受访者没有听说过,另有50%的受访者不了解具体含义;仅有30%的受访者表示了解。作为一种全新的绿色生活方式,“低碳生活”的概念目前还处于推广的初期,部分居民虽然听说过“低碳生活”的名词,但仍然缺乏对其的深入理解。
二是对“低碳生活”践行不够。
调查显示,八成左右的亚利楼居民具有节能减排、控制碳排放的意识,但是真正能在生活中有意控制碳排放并具体实施的仅占到了全部受访者总数的37%;而36%的受访者对实施节能减排的方法缺少了解。与此同时,9%的受访者表示“了解但懒得实行”,18%的受访者表示完全不了解相关概念。
在日常生活中,居民对于环保因素考虑的还是有限。比如出行中,选择交通工具考虑的因素以便捷性和安全性为主,环保因素位居第三。在居民用电调查中,高耗能电器,如电脑、空调等成为了“用电大户”,这些电器的使用时间明显过长。节能环保未能成为居民选购家电时最主要考虑因素,次于质量、品牌,位列第三。
三是对“低碳生活”的意义认识不够
调查显示,大部分居民认为国家应重点减少工农业生产领域的二氧化碳排放以应对气候变化问题,而个人的力量微乎其微,个人的实践没有多大意义。而且,居民长期以来形成的生活习惯和消费模式,在短时期内难以改变,而在这种习惯性生活模式下,“低碳生活”也可能会给生活带来不便。
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帮助居民树立“低碳生活”理念。
区科协将组织大学生科普志愿者定期到社区宣传低碳生活。牢固树立健康生活、绿色生活理念,将科学使用资源、保护地球家园、节能降耗的低碳生活方式贯穿到每一位居民、每一个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去,使每一位居民增强低碳生活自觉性,养成低碳生活习惯,做低碳生活的先行者。
2、践行低碳生活方式,做低碳生活有为者。
改变传统的消费陋习和消费模式,戒除“便利消费”,摒弃“面子消费”、“奢侈消费”,减少生活中的碳排放;从每一位居民做起,从每一个家庭做起;从生活中的每一天做起,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做起,努力使自己成为“低碳一族”,做低碳生活的有为者。丰南区科协将定期组织居民交流“节能高招”,进一步推动“低碳生活”。
3、让“低碳”成为一种生活态度。
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碳足迹,居民成了排放二氧化碳的“大客户”。让每个人都积极行动起来,让“节能”成为一种生活态度。
丰南区科协在新华社区举办的低碳科普展吸引了众多居民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