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这个词听上去给人的感觉是神秘、可怕,实际上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息息相关。“放射性”是一把双刃剑,合理使用是安全的、可造福人类,否则危害健康;适当了解相关知识能开阔视野,增强生活常识,增强辐射防护意识。
“放射性”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世界上一切物质都是由一种叫“原子”的微小粒子组成的,每个原子都有一个“原子核”。有些物质的原子核不稳定,会自发地发生某些变化,同时会发射射线,这种现象就是“放射性”。“放射性”可以说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我们吃的食物、喝的水、住的房屋、用的物品、周围的天空大地、山川草木乃至人体本身都含有一定的放射性。有的放射性物质在地球诞生时就存在,是天然放射性物质。人类出于不同的目的制造了一些具有放射性的物质,称为人工放射性物质。
人们受到的放射性照射大约有82%来自天然环境,大约有17%来自医疗诊断,而来自其他活动大约只有1%。但当人只受到少量射线照射时(例如:每人每天无时无刻都在接受来自天然的照射,称为天然本底辐射),一般不会有不适症状发生,也不会伤害身体。比如北京地区居民平均每年每人接受的天然本底辐射是1mSV,我国法律规定从事放射性工作的工作人员(比如医院的放射科)每年容许照射的剂量是5mSV。
一般而言,人工放射性物质(如“放射源”:指用放射性物质制成的能产生辐射照射的物质或实体)发射出来的射线具有一定的能量,其射线可以破坏细胞组织,从而对人体造成伤害。当人全身受到大量射线照射时,可能会产生诸如头昏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身体局部受到大剂量照射时可导致局部放射烧伤,引起局部皮肤红斑、水疱、溃疡,甚至截肢或死亡;人体接受的照射剂量通常用戈瑞(Gy)来表示,受到0.4Gy到1.0Gy(1Gy大约相当于1000mSV或1Sv)照射时称为过量照射,大于1Gy可引起急性放射病,主要影响免疫和造血功能;目前,当人体全身短时间内(数分钟到数天内)受照大于8Gy的核辐射时,由于骨髓造血功能衰竭、肠黏膜脱落、感染等原因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很难救治成活。
人工放射性物质可以用于制造核武器(原子弹、氢弹、中子弹)、核电站、放射源等。与之相关的事故或事件包括核武器爆炸、核电站事故、放射源事故等。目前由于地震引起的福岛核电站事故备受关注,再次将“放射性”“核辐射”等名词映入人们的眼球。对于核电站事故不仅要关注射线引起的辐照剂量,更要关注核污染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
国际原子能机构根据放射源对人体可能的伤害程度,将放射源分为5类:1类放射源属极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分钟到1小时就可致人死亡。2类放射源属高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至几天可以致人死亡。3类放射源属中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就可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接触几天至几周也可致人死亡。上述三类放射源为危险放射源。4类放射源属低危险源。基本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但对长时间、近距离接触这些放射源的人可能造成可恢复的临时性损伤。5类放射源属极低危险源。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在我国被盗或失控的放射源多数属于4类放射源或5类放射源。
防止或减少放射源发出的射线对人体的伤害,主要有以下3种防护手段:(1)距离防护:距离放射源越远,接触的射线就越少,受到的伤害也越小。(2)屏蔽防护:选取适当的屏蔽材料(如混凝土、铁或铅等)做成屏蔽体遮挡放射源发出的射线。(3)时间防护:尽可能减少与放射源的接触时间。在实际工作中,通常将上述三种防护手段组合应用。
以下情况应该引起民众的高度关注:当遇到有放射性警告(如三叶型放射性警示)标志的建筑、设备或其它场所时,未经允许不得靠近,应该回避。当遇到或捡拾到有放射性警示的物件时,不得因好奇心打开或拆卸外包装,尤其是不能打开沉重的铅罐等容器。裸露的放射性物质通常呈球形、圆柱形、花瓣样,甚至项链样,通常与一个金属链条相连,有的能持续发光,夜间亮度更高,容易被误认为是“宝石”、“夜明珠”或手链,在工地上、野外等遇到类似金属样物件时,千万不可捡拾或装入衣物内或带回家中,应当立即回避、警告周围人群,甚至报警。作为普通临床医生,当遇到不明原因皮肤烧灼样红斑、溃疡、白细胞下降时,应当考虑到放射损伤的可能性,并积极做相应的询问、调查、化验检查。
据报道,有数百万个放射源分布在世界各地,我国约3.7万多个放射源。四川汶川大地震时,寻找并有效控制数十个放射源成为政府救灾的重要内容。放射源品种很多,应用广泛,不仅在核设施,而且在科研院校、医疗机构、地质和煤田勘探与开采、石油开采与炼油、公路与桥梁建设、机械制造与安装、建材(尤其是水泥厂)、纺织、卷烟、造船、电力、制药、育种、造纸、冶金、仪表和钟表制造、电影制片、木材、塑料、面粉、饲料加工、电缆、荧光灯生产等各行各业都得到应用。
几十年来,放射源的应用为发展国民经济、保障人民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医学方面放射源广泛用于医学诊断、治疗和消毒灭菌。在农业方面用于辐照育种,可以改良品质,增加产量,还可用于灭菌保鲜等。在工业方面可用于石油、煤炭等资源勘探,矿石成分分析,工业探伤、无损检测、材料改性和料位、密度、厚度测量等。放射源还可用于人造卫星供电,火灾烟雾报警,污水治理等。
(作者:卫生部核事故应急中心第三临床部放射病治疗科主任、全军放射病中心副主任、军事医学科学院解放军307医院血液科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