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中国科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第七届全委会主席韩启德作工作报告。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韩启德指出,五年来,中国科协充分发挥科协组织的特色和优势,努力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一是学术交流广泛深入。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导向,五年来共举办国内学术会议7.3万场,参会人次960余万,学术交流质量和实效不断提高。着眼于打造具有国际影响的学术交流品牌,与北京、湖北、河南、重庆和福建等省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中国科协年会,成功完成由学术年会向综合性年会的转型,明确了大科普、学科交叉、为举办地服务的年会定位。积极举办跨学科、跨专业、系列性学术交流活动,先后举办126期青年科学家论坛和49期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小型高端前沿学术交流日趋活跃。深入实施精品科技期刊工程,加大支持力度,在2010年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排行榜中,43种精品科技期刊总被引频次位居第一,30种影响因子位居第一,41种综合评价位居第一。为帮助科技工作者及时了解相关学科进展情况,自2007年起建立学科进展研究发布制度,先后组织85个全国学会、4300余位专家学者参与研究,发布学科进展研究报告131本,社会影响广泛。全国学会和地方科协不断创新学术交流形式,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参与学术交流更加便利。
二是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日趋活跃。围绕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2007年召开企业科协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企业科协是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重要力量,与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国资委联合下发《关于在企业深入开展“讲理想、比贡献”活动的意见》,开展创新方法培训,推动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不断深入。探索推出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这一社会科技资源服务企业创新发展的崭新形式,积极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受到地方政府和企业热烈欢迎。五年来,全国共开展“讲理想、比贡献”活动18.1万项,参与科技工作者780万人次,建立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667个,为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作出重要贡献。
三是科普惠农兴村成效显著。围绕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自2006年起与财政部联合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通过以奖代补、奖补结合等方式,表彰奖励在“三农”工作中贡献突出的农村科普先进单位和个人,努力把更多的科技资源引向农村,被誉为农村科普的一面旗帜。五年来,中央财政累计拨付专项资金7.5亿元,表彰先进单位和带头人4659个,带动农户2145万多户,涌现出一大批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在“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带动下,各级地方财政投入资金累计近5亿元,表彰先进集体和个人3.7万余个,基层科普工作更加活跃。
四是决策咨询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围绕服务科学决策,组织科技工作者深入调查研究,提交了“老科学家学术成长历史资料亟待抢救”、“关于建立国家航空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议”、“关于加强我国电子文件科学管理的报告”等一批有份量、有影响的调研报告,部分研究成果纳入国务院工作安排之中。扎实推进国家级科技思想库建设,自觉把有组织的调查研究同科技工作者建言献策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举办中国科协年会党政领导与院士专家座谈会、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专家论坛等重要活动,着力搭建科学家与决策者交流互动平台,努力把科技工作者的个体智慧凝聚上升为有组织的集体智慧。全国学会和地方科协积极搭建专家季谈会、科技专家咨询委员会、调研月等各具特色的决策咨询平台,不断提高服务科学决策的能力和水平。五年来,科协系统合计举办专家论坛7800余次,提供决策咨询报告2.2万余篇,7400余篇获得批示,科协决策咨询工作展现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五是对外科技交流合作不断深化。配合国家外交大局,积极实施联合国咨商专项,代表中国科技界加入240余个民间国际科技组织,推荐317位科学家担任民间国际科技组织各类职务,支持参与民间国际科技交流研讨,我国科学家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明显增强。立足用好国际国内科技资源,五年来在华举办国际学术会议4800余次,承办第二届国际古生物学大会等国际重要科技会议,与会国外科学家22万余人次,我国科技工作者参与国际科技交流的渠道更加通畅。紧紧围绕中央对港澳台工作大局,以做好中高层科技人员和青少年工作为重点,通过举办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系列科技活动、海峡两岸青年科学家学术活动月等活动,进一步密切与港澳台地区的科技文化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