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又到了四川大竹白坝乡光辉村农民收获高粱的好时节,这可累坏了村里的主任助理员杨雪,她正忙着联系附近的粮站,专门到村设点收购村民们种植的红青壳高粱,使大家不再为高粱的销售而苦恼。
2009年,兼任光辉村“科普使者”的杨雪便开始了鼓励村民投入到“改变小户传统种植、发展规模种植”的变革中去。两年来,杨雪深入田间地头,与种植户促膝交谈,请来农技人员为种植户进行现场技术指导,想尽一切办法调动村民科学种植高粱的积极性。在她的努力下,光辉村的高粱示范片建起来了,高粱种植的队伍越来越庞大了,村民们也开始真正尝到了科学种植的甜头。
在四川达州市大竹县,像杨雪这样既是村官、同时兼任“科普使者”的年轻人还有很多。近年来,达州市大竹县创新农村科普工作新机制,积极在大学生村官中选拔培养科普骨干,先后聘请256名大学生“村官”为“科普使者”,充分发挥他们文化程度较高、知识面较广、与群众接触广泛的优势,使其长期活跃在田间地头,普及农业知识,传播先进思想理念。两年以来,大竹县委组织部、县科协因势利导,采取多项举措,使大学生村官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实现了科普工作与大学生“村官”实践锻练双赢。
大学生村官成传播科学的光荣“使者”
为了增强基层科普工作活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基层科普工作队伍,2009年8月,四川省大竹县委组织部和县科协开始了大学生“村官”任“科普使者”工作的首次尝试——即聘请赵鹏等131名大学生村(社区)干部为“科普使者”。受聘后,这批“科普使者”立马开始“上任”,积极履行起他们在农村科普工作中的职责和义务,认真开展科普宣传、技术培训等工作,引导当地群众科学生产生活。
作为下派到清水镇云雾村一名大学生村官兼科普使者,小伙子邹高东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为增加村民收入,早日完成脱贫致富的目标,他和村支两委积极谋发展之路,动员村民在全村范围内种植香椿树、花椒树等经济作物树种1000余亩,给云雾村的发展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竹县庙坝镇寨峰村全村有一半以上的农户都种植着秦王桃。可由于缺乏技术人员,很多农户种植的秦王桃因疏与管理多年不能挂果,严重影响了大家的积极性。该村“科普使者”赵伟在得知情况后主动找到合作社,积极向合作社专业技术员学习果树培育和果木管理的相关科技知识,并通过组织群众集中培训和下乡到户指导等方式,和技术员一起将所学知识传授给秦王桃种植户,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管理技术,让农户重新树立了发展产业的信心。
毕业于西昌学院畜牧兽医专业的游协俄在任“科普使者”的同时还是黄家乡建泉村的主任助理。任“科普使者”后,他和村委一起建起了一个长5米的科普宣传窗,积极向村民传播科普知识。为把科普用于生产实践,游协俄又和几户村民一起成立了大竹县林泉兔业专业合作社,带动发展规模养兔30余户,农户散养100余户,并辐射带动了附近多个乡的村民发展养兔,他还多次走村窜户为村民提供技术支持。因为在科普工作上的突出表现,游协俄先后被大竹县委、达州市委评为“优秀大学生村干部”、“达州市优秀农村人才示范岗”。
两年来,大学生科普使者所驻的每一个村,都无不活跃着这样一群年轻而忙碌的身影。科普工作事无巨细,小到更换村里的科普栏,大到为种植户解决一个个技术难题,每一项工作都融入他们的智慧与力量,正如科普使者们自己所言——
“担任科普使者不仅充实了我们的工作内容,积累了工作经验,更有意义的是为国家的科普工作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也使人民群众感受到了科学技术带来的甜头和快乐。”科普使者们如是说。
统筹协调 完善“科普使者”工作管理机制
从大学校园步入广阔农村天地,从一名学子成为传道解惑的科普工作者,大学生“科普使者”们的生活环境变了,身份变了,工作职责也变了。为了使大学生“科普使者”能够真正发挥作用,大竹县科协会同组织部门不仅从业务上对大学生科普使者进行指导,在工作上也加强对他们的管理,同时,并给予“科普使者”生活上更多的关爱,以此不断完善“科普使者”工作的管理机制。
由于大学生的所学专业不同,大多数是非农专业,对“科普使者”的教育培训工作便落在了大竹县科协的头上。为此,大竹县科协抽出一部分自用资金,每个季度在县级涉农部门聘请高级技师对科普使者进行为期两天的实用技术培训,特别是针对群众容易接受,浅显易懂的实用技术作为重点,使大学生“科普使者”们更快地熟悉并融入到农村科普工作中去。
“除了对他们加强业务培训以外,我们还采取‘找本人座谈科普宣传工作情况,实地到群众中进行访问,看群众得到的实惠及发展效果’等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科普使者的工作情况进行抽查。”大竹县科协工作人员介绍,这样一来,县科协便能充分掌握“科普使者”在农村开展科普宣传工作的具体情况,并对‘科普使者’实施监督管理,以更好地发挥“科普使者”的作用。据介绍,县科协还每半年举行一次总结会,年终进行一次表彰会,对表现好、成效显著的科普使者进行表彰奖励,并积极向组织人事部门推荐,作为该县招考公务员的重要依据。
“大学生村官工作时间短,经验少,难免在工作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对此,县科协还给予他们帮助,对工作表现好的,积极向组织、人事部门推荐表彰。同时,还为村科普使者每人每月发放30元补助,真正体现我们科协组织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县科协工作人员表示,只有完善好相应的工作制度和管理机制,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科普使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真正为农村科普工作服好务。
初见成效 农村科普与大学生锻炼实现双赢
聘大学生“村官”做“科普使者”, 让大学生“村官”加入到科普队伍,是大竹县科协的一次积极探索。实践证明,这一尝试不仅为大竹县科协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对更好地开展农村科普工作与提高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也起到了积极作用,真正实现了双赢。
“大学生‘科普使者’长期工作在最基层,多数时间与农民打交道,他们最了解农民迫切需要的科技知识,也最容易向农民宣传这些科技知识,因此,大大增加了科普宣传力度。”据介绍,由于县科协的科普资源与科普使者共享,使科普使者能最快掌握科技新知识,在基层也能为农民群众进行系列科技咨询。据统计,首批131名科普使者为农民提出合理建议1028条,推荐引进实用新技术164项,接待科技咨询群众2360余人次。
同时,聘大学生“村官”做“科普使者”,也为农民的增收增添了助推力。2009年以来,全县131个大学生村官所驻村人均纯收入增加146元。此外,全县新增的3个农技协、6个科普示范基地也均是来自于科普使者所驻村,在这些村里,90%以上的农民掌握了至少1~2门实用技术,大大地促进了村民的增收致富。
十二五期间全市村村有大学生“科普使者”
大竹县科协特聘大学生村官为科普使者的做法与经验得到达州市有关部门的肯定,并决定在全市范围大力推广。
8月15日,达州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科协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在全市农村(社区)中广泛开展聘请大学生村(社区)干部为“科普使者”工作。
为确保此项工作持续健康发展,《通知》明确了 “科普使者” 的发展对象和目标、责任和义务、待遇和培训、表彰和奖励、组织和领导等管理制度。《通知》还特别指出,“十二五”期间,全市将实现村村有大学生村(社区)干部“科普使者”的目标。
“特聘大学生村官为科普使者,充分发挥大学生村(社区)干部在基层科普工作中的作用,激发他们在开展农村(社区)科普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推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贯彻实施,提高科普宣传工作的效率,有效帮助农民朋友增收致富,同时,也能壮大我们的科普志愿者队伍,扩大科协和科普工作的影响力。”达州市科协主席丁长兴表示。而对于未来此项工作的继续推进,他也给予了殷切希望,“探索表明,大学生村官‘科普使者’必将发展成为活跃在农村和基层的一支科普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