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李 禾(本报记者)
嘉 宾:冯可梁(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
白胜芳(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节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靳瑞冬(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绿色建筑项目主任、教授级高工)
■ 对话背景
日前,北京市发布了《北京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地方标准,并将于12月1日起实施。“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共组织完成了14个、162万平方米的绿色建筑和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其中11个项目获得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在全国仅位于中上游。“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建筑节能减排的目标是节约620万吨标准煤,占全市总节能目标的41%以上。发展绿色建筑成为北京市建设领域落实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
目前,我国既有建筑总规模即将超过500亿平方米。按每年约新建约20亿平方米建筑计算,2020年必将超过600亿平方米,而既有建筑中绝大部分是高耗能建筑。按社会总能耗的比例来看,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占25%。首都建筑节能一直在向发达国家的标准看齐,要求到2020年,全市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的比重将达到或接近世界城市水平。绿色建筑却一直缺乏相应的标准。很多建筑楼宇都以“绿色”自居,然而什么是真正的环保节能建筑却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这个标准中的绿色建筑和普通建筑相比,究竟“绿”在哪儿?按照这个标准,我国有多少合格的“绿色建筑”?绿色建筑和我们平常理解的节能建筑有什么区别?维护这种建筑的成本高吗?我们什么时候能住上这种建筑?
———— 目 标 ————
北京计划新建绿色建筑3500万平方米
主持人:当前北京市绿色建筑发展情况如何?
冯可梁:与上海、深圳、江苏等绿色建筑发展较快地区相比,北京还有差距。为了缩小与发展较快城市的差距,完成建筑节能目标,“十二五”期间,北京计划新建绿色建筑3500万平方米;到2015年,10%以上的新建建筑将成为绿色建筑;到2020年,绿色建筑比重将达到或接近世界城市水平。“绿色建筑”标准对建筑节能、节水有具体要求,还对人均用地设置了上限指标,即人均用地面积最多不超过49平方米。
“十二五”期间,北京还将依托未来科技城等重要功能园区,开展以绿色建筑为核心,以绿色交通、绿色基础设施和循环经济、低能耗运行、零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生态区域建设。
靳瑞冬:建筑节能,或者说绿色建筑,在国内是一个既古老也年轻的事物。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仅限于在北京、天津、重庆、沈阳就做了一些示范项目,但当时大家的要求不高,市场也没什么要求和反映。
此前,北京要求公共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对民用建筑并没有要求,主要是在未来科技城、丽泽金融商务区、海淀北部新区等重要功能区启动了绿色建筑园区的试点示范。而苏州、天津等城市已要求节能建筑实现率为100%。
北京还要求今后凡政府投资的新建、改扩建民用建筑项目均应达到绿色建筑标准;重要功能性园区应建成绿色低碳园区,园区建筑应达到绿色建筑标准;并将通过土地供应、立项审批、规划设计审查、施工验收和运营管理5个环节的把控,保障绿色建筑的实施。
《北京市绿色建筑设计标准》也正在紧张编制中。据了解,该标准力求在突出北京地域特点的基础上,达到国际同等气候先进国家和地区的水平。《北京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编制工作也在紧张地进行中。这份标准将要求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耗热量与采暖能耗指标达到节能75%的水平,还将强制要求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和建筑外遮阳设施等节能措施。因此,《北京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实施,对北京市建筑节能的发展推动和影响力是巨大的。
———— 困 境 ————
激励政策、技术和公众意识缺欠
主持人:目前,在落实绿色建筑和标准方面有何困难?
靳瑞冬:据行业调查,我国从2001年开始制定建筑节能的标准,2003年强制实施,尽管标准很多,但落实起来非常难。2005年建设部曾搞过检查,发现设计阶段达标率为53%;在2006年、2007年国家落实节能减排强制性任务后,在设计阶段,新建建筑的节能达标率为99%,施工率为90%。不过,这些数字并不能说明中国现在新建建筑都很节能,因为这仅是来自几个大城市的抽样调查,不包含大多数中小城市和村镇。虽然国家在强制推行建筑节能,但覆盖面仅限于大城市。
除标准难以落实外,绿色节能建筑发展还面临其他问题。比如缺少积极的政策和鼓励机制。虽然现在建筑节能要求是强制性的,国家也建立了一系列的强制性监管措施,包括图纸审查、验收和国家监管等,但还缺乏激励性措施,鼓励建造者和用户都主动趋向于绿色节能建筑。由于房产开发商选择开发哪种建筑时成本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国家应建立市场激励机制,从税收和土地取得方面,给予开发绿色建筑的企业一些优惠措施。
缺乏价廉物美的节能技术也是落实绿色建筑的一个问题。我在从事很多绿色建筑项目中感到,在市场上找到效果合适、价格合理的节能材料还是相当困难,其中包括节能窗,墙壁材料等。比如节能灯,真正质量好、价格较便宜的并不多,如果是质量不佳的节能灯,寿命不长,用户需要反复更换,反倒损害了其节能的积极性。
另外,绿色节能建筑主要在中心城市和大城市开展,中小城市和村镇的建筑面积非常大,却基本都是不节能的建筑。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十二五”期间,中小城市和村镇的建筑面积增长非常快,如果现在不加强改革,扩大绿色建筑力度,总能耗将是非常高的。
白胜芳:节能设计标准落实不到位的原因之一是房地产开发商、建筑设计师没有认识到遮阳
对节能建筑节能降耗的贡献;另一原因是,虽然建筑遮阳方面已有20多个标准颁布实施,但建筑设计师在设计遮阳时还不够熟练,相关资料和图集也不足,设计起来费时费事,不愿意投入精力。
随着我国建筑节能的不断推进,建筑节能技术从墙体保温隔热技术到采暖、通风、空调技术,到各不同环节的节能技术、材料和设备使用,节能建筑潜力越来越小。建筑遮阳是一项投入少,节能效果明显的技术措施。我国建筑能耗的1/2是通过建筑外门窗损失掉的,如果采取遮阳措施,特别是活动外遮阳设施,可大大降低从建筑外门窗损失的能耗。
其实,仅就建筑遮阳技术来说,我国并不亚于欧美发达国家,每年还有大量遮阳产品出口国外。我们应抓紧研发适合我国各不同气候区建筑和典型建筑使用、能普及和大量推广的建筑遮阳技术和产品。如南方建筑遮阳产品应满足通风需求;北方建筑遮阳产品应满足夜晚阻挡寒风的保温需要,并开发适合高层,超高层特点的外遮阳设施。
———— 改 革 ————
制定强制推进与激励相结合的政策体系
主持人:如何保证绿色建筑要求的实现?
冯可梁:在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方面,北京已发布了《北京市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制定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成立了北京市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专家委员会和绿色建筑技术依托单位团队。
北京还将进一步健全绿色建筑政策法规体系,制定和发布《北京市绿色建筑管理办法》,明确工作目标、制定强制推进与激励相结合的政策体系;开展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评审工作和申报工作,积极引导、鼓励更多的建筑向绿色建筑迈进;推动绿色建筑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组织开展绿色建筑技术研究攻关,研究适宜北京市的绿色建筑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积极探索既有建筑绿色改造、低碳生态区域和农村绿色社区建设模式;积极开展绿色建筑宣传和培训,消除对绿色建筑理解的误区,增强绿色建筑的社会认知度。
靳瑞冬:《北京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指标是非常确实的。对于全国来说,要根据本地气候等条件来落实各地的绿色建筑标准。比如北方更关注采暖指标,南方长时间使用空调,要更重视遮阳指标等。还要提高公众的节能意识,加强节能绿色建筑意识宣传,倡导低碳和绿色生活。公众需要从自己做起,从生活点点滴滴做起,提高全社会意识,这自然会影响到建筑业和房地产行业,起到很大的推动和引导作用。
白胜芳:今后在建筑节能领域还应努力去做的事情,包括继续完善建筑节能标准体系,继续修订各个不同气候区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继续抓紧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示范工程的推广,注重节能建筑的综合节能技术利用,供热制度改革示范和推广工作;重视科学地利用新能源,其中有可再生能源、地热能、核能、生物质能源等;给予节能建筑、节能设备和节能产品可能的优惠政策;重视新农村建设中的建筑节能工作,政府和各部委仍应重视对建筑节能的重大课题研究和相应的政策以及资金支持;仍需加大对建筑节能的宣传力度,使人们对建筑节能的认识不断提高等。
■新闻进展
2020年绿色建筑比重将达到世界城市水平
近日,《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绿色北京发展建设规划》(简称《规划》)已经市委、市政府审批印发。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将大力推动建筑节能工作,计划新建绿色建筑3500万平方米。“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将实现一系列节能目标。其中包括2015年全市新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将全部按照规定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建造,2012年城镇新建居住建筑率先执行节能75%的设计标准;2015年全市使用可再生能源的民用建筑面积达到建筑面积总量的8%;2015年当年建设的绿色建筑面积占当年开工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10%,到2020年,绿色建筑比重将达到或接近世界城市水平。
该规划指出,上述目标的实现,将降低城镇建筑能耗599.13万吨标准煤,占全市“十二五”时期节能目标的40%。
北京市规划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北京市节能建筑的数量与比重居全国大城市首位,绿色建筑数量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技术水平也居国内前列。但同时,目前本市新建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能耗值只相当于欧美发达国家上世纪90年代的水平。因此,在本市城镇化发展形势的背景下,北京市规划委正在牵头编制该市《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并将在明年起正式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