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正在将旧家电装车 。
工人在电视拆解线上工作 。
旧电视拆解线上,电视偏转线圈被拆除分类。
在莱西新天地静脉产业园电视存放区内,单这一个仓库内就存放了1.5万台旧电视。
刚刚过去不久的“十一”黄金周,岛城通过以旧换新方式买家电的市民鼓了。废旧家电一车一车从家电卖场拉走,进入了本市的指定拆解企业。而随着“以旧换新”政策逐渐接近尾声,废旧家电回收之路今后将怎样走下去,成为市民和业内人士关注的新话题。
一台老“熊猫”换来395元
10月2日,杨先生在台东国美买了一台42英寸的液晶电视。刷卡付款、填写送货地址,杨先生很快办完了购买手续。在留下了卖场工作人员的联系电话之后,杨先生回家从小仓库里找出了已经5年没有动过的那台熊猫牌的21英寸彩电。
上班之后的第二天 ,家电卖场找人上门拉走了杨先生的彩电,给了他一张《青岛市家电以旧换新凭证》。拿着这张凭证,他就可以去商场领自己的补贴了。他算了算,要是没有以旧换新,把家里的旧彩电卖给废品店,他肯定得不到395元钱。
旧家电是怎样从商场走到拆解企业的?又是怎样从一台电视变成可以回收利用的材料的?本报记者跟随这台旧电视,走了一趟“环保之旅”。
入库:运旧家电车辆排成队
10月10日10时30分,这台21英寸的熊猫电视被一辆厢式货车运到了位于李沧区合川路46号的国美物流仓库,仓库门口有约10辆车在排队,既有刚卸完货要走的货车,也有拆解企业的货车。
等了20多分钟,这台熊猫电视被用小推车运入仓库,仓库共有2000多平方米,其中1000平方米的地方被旧家电堆满了。由于十一黄金周买家电参加以旧换新的特别多,仓库里的清点员潘晓燕拿着记录本忙得不可开交,在本子上画满了“正”字。“家电以旧换新12月底就要结束了,市民都在拼命抓住最后的尾巴。”潘晓燕说。
在仓库门口最惹眼的要数长9.6米的四辆绿皮货车,它们是拆解企业派来的,要把21英寸的熊猫旧家电运到拆解现场。
10时50分,21英寸的熊猫旧家电被装到了一辆绿皮车上。一转身,这台熊猫电视以40元的收购价被拆解企业运走了。
21英寸电视拆出30元
从仓库到拆解企业所在的莱西新天地静脉产业园有90公里的路程,下午1时20分,绿皮车到达了新天地静脉产业园,拆解企业的家电区域经理严小卫说,运输费约有1000元。负责青岛地区的拆解企业目前只有这一家,“这些废旧家电六成来自利群、国美、苏宁、五星这四大客户。”
下午1时30分,熊猫旧电视随绿皮车进入拆解区,记者看到,废旧家电拆解区占地100亩,分为装卸储存区、拆解区、成品区。当旧家电被卸下车的时候,要用锤子砸两下,看配件是否齐全,“电视里的铜线是最值钱的。”仓储主任于京卫说:“总体算来,运回来的旧家电有三成缺件的,有的冰箱的压缩机都被换成了石头。现在到了旧家电的回收高峰,虽然每天都拆解,但是因为量很大,现在的库存已经达到了5万台,而平时最多也只有3万台。”
在废旧电视处理车间,一字排开的生产线有六七十米长,在操作现场,拆解流水线上的工人们紧张地忙碌着。下午3时30分,旧电视被搬上输送带进行拆解,第一步是拆除外壳 、除尘;第二步是将电线去除,取下电路板及喇叭等电子废料,并依不同种类分别置入储存区;第三步是进行屏幕的处理,将线圈拆除并将屏幕送进切割机内分割;第四步是进行玻璃破碎,收集荧光粉。“在我们的流水线上,一分钟能拆解一台废旧电视!”拆解主任孙宝奎说。
在拆解园区的一面墙前放着大袋子,里边装着不同的东西,分别装着黑金属、有色金属、塑料泡沫等,每当袋子满了,旁边的叉车就将袋子运走。“这些就是我们通过废旧家电生产出来的成品。”孙宝奎说,一台旧电视能分解出五种“宝贝”:线圈、消磁线、线路板、玻璃、塑料,“家用电器里有很多有毒物质,可能会污染环境,这就要求我们进行封闭处理,然后安全填埋。”
新天地静脉产业园高级工程师高旭光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台21英寸电视经过拆解后的东西价值约30元。
展望
以旧换新退场家电回收路在何方
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在给市民带来颇多实惠的同时,让资源得到有效再利用,也让拆解企业吃饱了饭。该政策从2009年开始施行,试点一年后延期实施至今年年底。政策结束对家电回收和拆解企业会有什么影响?废旧家电回收利用今后怎样开展?
近150万台旧家电“回炉”
根据市商务局服务贸易处相关人士介绍,从2009年9月到今年9月份,本市通过以旧换新累计回收废旧家电144万台,新家电销售额54.6亿元,其中有131万台旧家电获得政府补贴3.9亿元。
2010年6月,在家电以旧换新试行一年后,商务部、财政部、环保部联合发布了《家电以旧换新推广工作方案》,根据该方案,家电以旧换新政策推广实施期暂定为2010年6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范围则从原来的9个试点省市增加到19个。市商务局有关人士称,还没有接到这个政策是否继续的通知。
家电以旧换新的推动让拆解企业迎来了拆解量的春天 。据新天地静脉产业园高级工程师高旭光介绍,2009年以旧换新政策出台之前,产业园每年拆解量只有十多万台,很多机器闲置。而家电以旧换新实施以后,去年的回收拆解量达到了近150万台,预计今年的总量还要多。
对于家电以旧换新结束以后的前景,他认为现在政策不是很明朗,还无法判断,但是如果不继续给企业补贴,依然很难生存。
一台电视亏损约10元
“虽然现在的量多了,但只是亏损额少了点。”高旭光说,虽然21英寸电视在完好的情况下能拆出价值约30元的东西,但是废物处理费有五六元,电费、人工、管理费有十元,运输、回收费40多元,每台电视国家有15元的补贴,算下来一台电视亏损约10元,而家电以旧换新之前每台电视亏损七八十元。家电以旧换新结束以后,亏损会继续扩大。
“而且我们跟那些收购的小贩比起来优势并不明显。”高工程师告诉记者,正规企业不仅投入运营成本高,而且在回收价格上也没有多少优势,使得企业很难生存。因此,他盼望能够完善家电以旧换新回收体系。
回收故事
一天最高进账约2000元
今年47岁的孟来乾是河南洛阳人,他和妻子主要靠在市北区双山附近收废品为生。以前,他收旧家电很挑剔,专挑那些拿回来还能够用上几年的,洗衣机能转,电视有影是他的基本要求。
对于那些废旧家电的去向,老孟说:“以前,旧家电有两种处理办法:一种是我们直接把东西修理拆解后,重新组装成二手家电拿到旧货市场再卖;第二种是,如果收来的东西确实太旧无法修理,就会卖给下家统一收走带到别的废品站,下家就把这些东西当废品处理了。”
但是从2009年开始,孟来乾突然发现,从他这里买旧家电的人多了起来。后来他才知道,原来那些买他家电的市民,不是拿回去用,而是可以按照国家政策从商场那里领到数量不等的补贴。
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着实让孟来乾发了一笔。“9月份来买旧家电的有68个人,进入10月份,一天就有20多个。现在旧家电的身价也节节高了,一台旧彩电,不到100块肯定不会卖。最好的一天卖了28台,赚了约2000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