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科协日前主办的“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中医与科学养生”会上,卫生部健康教育专家温长路、张国玺等提醒,张悟本、马悦凌“神话”被揭穿后,养生问题依然需要“冷”思考。比如,现在全国每年有1000多种健康类书籍,国人购买养生书籍的投入每年增加25%,但人们却越看越困惑。其实,养生不是什么复杂的事,而是人类本能的保护措施,是一种生活习惯,就像人口渴了要喝水一样。
病症之一
不知道该怎么做饭了
卫生部健康教育专家温长路教授说,如何辨别养生问题,不仅老百姓困惑,也是业内、媒体界困惑的话题。养生本来属于生活中的基本问题,是老百姓自己的财富,现在却被一些人给讲杂了、讲乱了、讲烦了,同一个问题出现了若干个答案。比如,有人说菠菜豆腐可以同煮,但也有人说这样吃了就会出问题,弄得连老人都不会做饭了。现在,有5个养生问题需要澄清:
一是偷梁换柱,把各种说法都塞入养生。真正对人体健康有利的养生理念,符合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并经过科学家们的提炼。可现在一些所谓的养生,很多是把过去文人著作中的一般说法或老百姓的个例拿来,冠以养生的帽子,造成养生乱象。
二是以偏概全,抽象中医的个性化理念。天人相应观、整体认识观和辩证认识观是中医三大特点。中医会根据人的地域、习惯、年龄等,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药物、不同的剂量治疗。大家全吃一种东西,肯定会出问题。
三是囫囵吞枣,混淆食养与食疗的概念。食养看重的是食物的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价值,在用量方面不甚讲究。比如煮绿豆汤,可以抓一把也可以抓两把来煮,食疗则有严格的用量、禁忌症,把这两个概念等同,人们往往就不知该怎么吃了。比如,高血压病人多吃芹菜有益,有的人就天天吃,家里有血压低的则一口不敢吃。其实,芹菜作为蔬菜,降压作用很弱,不可能一吃芹菜血压就降低了。
四是瞒天过海,夸大药物或食物的作用。一些养生专家出于特殊的需要,把某一种食物、药物包装成万能的,所以就会出现吃绿豆、吃泥鳅的现象。药物和食物没有最好和最坏之分,各有所长和所短。
五是混淆是非,迎合以补为尚的观念。有人说现在有三大怪:男人全阳虚要补阳,女人全血虚要补血,六味地黄丸成了万能保健药。养生不能和进补划等号,认为补比泄好的观念是错误的,吃人参流鼻血,就是补出了问题;养就是调养、补养,包括心理因素、饮食因素、气血因素、体育锻炼因素、药物因素等。
病症之二
还是惦记“灵丹妙药”
大众关注养生类节目或话题时,特别容易被一些与自身知识储备差别比较大的新鲜概念所吸引,希望只用一种方法就可解决所有健康问题。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养生康复科主任张国玺说,养生热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健康意识在提高,但养生观念却太落伍。很多人都有懒惰思想,总想一把钥匙开所有的锁,造成养生一哄而上的现象,比如吃绿豆、打鸡血、练甩手、拍手疗法等。养生重要的是建立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可归为5大类:
精神养生。现在很多人精神压力大,到医院检查,所有的指标都是阴性,但就是睡不好觉、全身没劲、吃东西不香、头疼等,心理性疾病躯体化。广州、上海、北京对长寿老人进行的调查发现,100个长寿老人有100种活法,有长期吃素的,也有经常吃肉的,但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性格开朗、顺其自然、知足常乐。
起居养生。中医提倡睡子午觉,晚上11点之前一定要睡觉,中午睡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
饮食养生。很多病都跟吃有关系,如果饮食、营养搭配合理,什么都不用补了。还有,早餐很重要。美国有一个调查跟踪吃早餐和不吃早餐的人几十年,发现不吃早餐的人在中年和晚年高脂血症状、肥胖发病率明显高于吃早餐的。
适量运动。比较和缓的太极拳等运动,尤其适合老年人。
药物养生。有了慢性疾病就需要药物养生,但一定记住:虚则补之,实则泄之。
病症之三
以为保健等于保险
歌手齐秦拔火罐被酒精烧伤的新闻,让很多人对中医的保健治疗有了新的看法。
温长路说,刮痧、拔罐、针灸、药物是中医不同的养生方法和治疗方法,治疗周期和效果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尽相同。刮痧、拔罐有一定保健作用,但不等于完全没有风险,并不是人人适应,比如老年人岁数大了皮肤比较干燥,小孩子皮肤比较娇嫩,都是不适宜的。其治疗作用也是如此,如果因为受寒了去拔罐,可能一次就好了;如果是老寒腿,可能拔一百次都不管用。
病症之四
从迷信到怕被“忽悠”
各种“专家”太多,让老百姓分不清,有的人怕再上当,对真正中医专家的话也将信将疑。
张国玺说,以前,国家把精力主要投入到治疗上,如购买大型仪器设备、修建医院等,注重健康教育是近几年的事。从中医来讲,预防疾病主要就是要学会养生。
温长路介绍说,为不再让“伪专家”搞乱养生,现在国字头的中医药队伍也在树立自己的明星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在全国推荐了100位中医科普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从150多名中医专家中选了36位中医巡讲团成员,北京、吉林、河南、山东等也推出了官方认证的养生专家。
这些专家的基本标准是:第一,有严格的医学背景。第二,所讲的是自己所从事和熟悉的专业。第三,专家所做的工作是公益性的,不是为了推销某一种产品。符合这几个条件的专家就不是忽悠的,当然,正牌的专家也会讲错话,但和忽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