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制图:潘笑天
迷雾笼罩下的黄浦江。 钮一新摄
雾霾天里的北京高速路。 卓恩森摄(新华社发)
10月底,PM2.5闯入我们的生活。两个月后的12月21日,环保部公布PM2.5和臭氧监测时间表,直辖市及省会城市明年将测PM2.5。一些地方,目前开始采购相关监测设备。2016年1月1日,全国各地都将按照新标准监测和评价环境空气质量,并向社会公布监测结果。
它很新鲜,走进国人的生活还不到两个月。
它很老旧,上世纪90年代国内已有专家研究。
它很渺小,直径不到一根头发丝的二十分之一。
它很“强大”,专家说它将取代抽烟成为肺癌首因。
而真正能体现它威力的是:在过去的几十天里,它掀起的一场波澜,正在改变我们对环境的认知,并推动相关政策的前行。
它叫PM2.5,外号“灰霾杀手”。
闯入生活
差异较大的两组数据,让国人记住了PM2.5这个生僻词。它是在灰蒙蒙的天气中,闯入中国都市人生活的。
10月底,连续大雾笼罩北京,另外几座北方城市也未能幸免。蜷在路上的汽车,一边无奈于透明度偏低,一边喷着尾气。
“132”,“轻微污染”——10月30日,北京市环保局公布了空气污染指数(API)。当日,北京多数居民的感受是空气“有毒害”。
两个判断相差甚大。造成差别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尚未将“PM2.5”(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纳入空气质量评价体系。微博的力量,让国人迅速知道了这个生僻词。
目前,中国API指标数值范围为0-500,仅包含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三个指标,对危害严重的PM2.5和臭氧并没纳入。
同为颗粒,PM10直径在10微米以内,其中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稍大”颗粒,能进入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排出;“超细灰尘”PM2.5,则能直接进入肺泡、血液,并会吸附有害物质,引发多种疾病。
此外,作为灰霾天气的“元凶”之一,PM2.5遮挡光线反射阳光能力更强,更能影响能见度。
专家介绍,室外PM2.5主要来自于燃煤、工地扬尘以及汽车尾气。室内,二手烟是PM2.5的最大来源。
日前,广州气象专家吴兑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经过多年研究发现,灰霾与肺癌有着“七年之痒”,即出现灰霾严重的年份后,相隔七年就会出现肺癌高发期。“灰霾将取代吸烟,成为肺癌致病头号杀手”,吴兑说。
有分析称,PM2.5的日均浓度和年均浓度到达一定数值,会增加死亡风险。据悉,目前全球仅有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日本、美国、加拿大等近10个国家颁布了PM2.5限值,90%的国家并未公布。
日前,一位官员表示:按API国标,目前全国70%的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如果增加PM2.5监测指数,则全国70%城市不达标。
据悉,早在2008年初,我国即研究是否将PM2.5纳入新的空气质量监测标准。修改空气质量监测标准,建立PM2.5监测体系被寄予厚望。而拟将PM2.5纳入考核,无疑成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中最引入注目的部分。
民间呼声
民众感知与监测数据错位之下,一场“我为祖国测空气”活动发起。这场自发活动,客观上促使政府更快地做出决定。
“不能让群众遭污染之害,而监测数据自说自话。”
一些与群众感知错位的数据的公布,引发了民意反弹。微博上,大量的评论、转载关注着几个关键词:空气质量、PM2.5、污染物检测。毕竟,对于空气,所有人须臾难离。
几位微博名人发起网上签名活动,要求改善检测大气污染的办法。一个有数万网友参与的网上投票显示,逾90%的网友认为,国家应该引入PM2.5标准。
当公众已经熟知PM2.5这个词汇,洞悉它所代表的危害,便急迫地想知道它的真实数值。
此种背景下,一幅以“我为祖国测空气”为题的漫画在网上流传。
漫画上,三位白领袖子高卷,在雾霾的都市里,或高举空气测量仪,或手拿地图,拳头紧握,神情认真。分析认为,这是模仿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宣传画。
在实际生活中,北京、长沙等城市,一些环保组织或个人,真的拿起便携式检测仪,走到室外或饭店等场所去测量空气。如11月,长沙环保组织“绿色潇湘”开展了名为“我为长沙测空气”的活动。
按计划,始于北京的“我为祖国测空气”活动下周将传到广州。活动中,网友募集资金购买了价格不高的检测仪。有专家指出,官方仪器价格昂贵,民间仪器“可信度问题非常大”,民间空气检测更像“儿戏”。
无论如何,这场“儿戏”引起了足够的关注,众多媒体进行报道。当然,还有一种声音异常清晰:除了尝试检测空气,每个人更应尝试做出改变,少开一天车,进行垃圾分类,更是为空气质量改进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