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科普 | 前沿关注 | 空间探索 | 生命科学 | 国防时空 | 生活顾问 | 自然世界 | 科学漫谈 | 信息时代 | 科普视频 | 科普论坛
首页 | 科协在线 | 地震扫描 | 北方瓷都 | 钢铁工业 | 煤炭产业 | 冀东文化 | 唐山名人 | 网上科技馆 | 科普动画 | 下载区
网站公告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站内搜索
 范  围
 关键词
本类热点Top10
如何快速增强身体柔韧性
治疗脚裂小偏方
食物中胆固醇含量表
加拿大呼吁注重肥胖带来的健康问题
花粉、花粉过敏症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春节话饮食
50岁是第二个性高峰期 各年龄段性满意度调查
“中国人糖尿病家系库” 建成
喝酸奶也能防阴道炎?
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的常见原因
当前位置:首页>>生活顾问>>健康顾问>>阅读文章
体内湿气为万病之源 教你排除身体湿气
添加时间:2012/2/8  来源:搜狐健康  点击:987  
【 双击滚屏 】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 字体: 】 

   湿气重严重危害身体健康,是万病之源

  在致病的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邪气”中,中医最怕湿邪。

  湿是最容易渗透的。湿邪从来不孤军奋战,总是要与别的邪气狼狈为奸。

  湿气遇寒则成为寒湿,这就好比冬天的时候,如果气候干燥,不管怎么冷,人都还是能接受的,但如果湿气重,人就很难受了。南方的冬天比北方的冬天更令人难受,就是因为南方湿气比较重,寒湿袭人。

  湿气遇热则成为湿热,这就好比夏天的桑拿天,有热又湿,让人喘不过气来,明显不如烈日当空、气候干燥的时候来得痛快。

  湿气遇风则成为风湿,驱风很容易,但一旦成了风湿,就往往是慢性疾病,一时半会儿治不好了。湿气在皮下,就形成肥胖,也是不好处理的健康问题。

  体内湿气过重的表现

  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数都是饮食油腻、缺乏运动的人,而同时他们又常常会因为湿气重而感觉身体沉重四肢无力,这样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会导致湿气攻入脾脏,引发一系列的重症。

  体内湿气过重,会让人觉得困倦、身体四支沉重、没有食欲、手脚冰冷、皮肤起疹、脸上黏腻不舒服,甚至出现肠胃炎现象,口腔症状比较明显,舌苔白厚。可能与你的情志不畅、劳倦过度或吃的多(喜肥甘厚味、凉食)、贪凉等等有关。

  肠胃不佳、精神不振、四肢沉重、皮肤起疹子、雀斑加重这五种症状,是体内湿气过重的最典型表现。

  自我诊断体内是否有湿的方法

  1、起床时:看感觉

  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时候觉得特别疲劳,头发昏,打不起精神来,或是像穿了件湿衣服一样,浑身不清爽,人也懒得动,那么可以肯定你体内有湿了。

  2、如厕时:看大便

  清晨方便后,可以观察一下大便。是不是粘在马桶上了,一箱水还冲不净。不方便观察马桶的,也可以观察手纸,正常的话一两张纸就够了,如果三五张纸反复擦也擦不净,(这就是问诊单上为什么要问大便的原因)也说明体内有湿了。大便的颜色和形状也可以帮助判断体内是否有湿。正常的大便是金黄色香蕉形的,但现在很少有人是这种健康的大便。体内有湿的情况下,大便的颜色发青,溏软不成形,(这是脾虚的重要标志,很多人都有)总有排不净的感觉。时间长了,宿便产生的毒素积留在体内,则百病丛生。

  3、洗漱时:看舌苔

  上完厕所后我们通常就开始洗漱了,刷牙前我们不妨抽出几秒钟,对着镜子看看自己的舌头。“舌为心之苗,又为脾之外候”,舌头是可以敏感地反映出我们身体状况的。

  健康的舌淡红而润泽,舌面有一层舌苔,薄白而清静,干湿适中,不滑不燥。如果舌头达不到这些指标,那说明身体机能已经出现问题了。如果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则说明体内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如果舌质赤红无苔,则说明体内已经热到一定的程度伤阴了。

  中医教你排除体内湿气的方法

  湿邪是现代人健康的克星,是绝大多数疑难杂症和慢性病的源头或帮凶。如何对付湿邪,祛除湿邪呢?

  1、薏米红小豆粥加减去湿气

  (1)薏米红小豆粥:在中医看来,肥胖也好,水肿也好,都意味着体内有湿,水液不能随气血流动,滞留在体细胞之间,使人体迅速膨胀起来。水肿如此,肥胖也是如此,只不过是程度有深浅而已。去湿性极强的药物或食物能祛除这些滞留在人体的水液,也就能消肿。所以,治疗水肿必用赤小豆,而实践证明,薏米赤小豆粥具有良好的减肥功效,既能减肥,又不伤身体。尤其是对于中老年肥胖,效果尤其好。

  (2)薏米红小豆粥+桂圆、大枣:适合体质偏寒的人,有温补效果;同时也适合平日思虑伤神、劳心过度而运动量少的人,往往脸上没有血色,精神也不够充沛,甚至心悸、贪睡,感觉头重如裹,心中空虚的人。

  (3)薏米红小豆粥+莲子、百合:适合失眠、体内也有明显湿腻感觉的人。

  (4)红小豆粥+姜片、大枣、红糖:适合痛经的女性朋友,把薏米去掉,熬的赤小豆汤,暖小腹、缓解疼痛。

  (5)薏米红小豆粥+生白芍、生甘草:适合关节疼痛的朋友,化阴养血除痹。

  (6)薏米赤小豆汤洗脸:适合容易出现烦躁失眠,或者脸上起红疹、痘痘的年轻人,这都是上焦心肺火旺、湿热内扰所致,用薏米赤小豆汤洗脸有奇效,或在薏米赤小豆汤中加上百合与莲子同煮饮用。

  (7)薏米红小豆粥+生姜:适合着凉感冒,或是体内有寒,胃中寒痛,食欲不佳的人。注意,生姜不可多放,多放就使粥变得辛辣了。

  (8)薏米红小豆粥+碎黄豆,用熬出来的汤泡脚:脚气病,是典型的湿热下注,效果也不错。

  (9)薏米红小豆粥+生梨去皮去核切块:适合咳嗽的人,润肺、化痰、止咳。

  学会薏米赤小豆汤的加减变化,使用得当可以对生活中大部分常见病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忌讳:切忌加入大米一同熬煮,容易抵消掉去湿功效。

  2、拔罐去湿很方便

  拔罐疗法是传统中医常用的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这种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瘀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而且拔罐相对操作方便,很适合在家中自我养护身体,祛除湿气。

  日常生活去湿五招

  第1招

  越懒越要运动

  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数都是饮食油腻、缺乏运动的人。这些人常常会感觉身体沉重、四肢无力而不愿活动,但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会导致湿气攻入脾脏,引发一系列的病症。

  运动可以缓解压力,促进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跑步、健走、游泳、瑜伽、太极等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第2招

  饮食应清淡适量

  肠胃系统关系到营养及水分代谢,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饮食。

  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甜食、油炸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发炎反应。

  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宜无限量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调时加入葱、姜,降低蔬菜的寒凉性质。

  第3招

  避开环境的湿气

  我们人体内产生湿气,除了自身代谢的问题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环境有关。经常生活在潮湿、阴冷的环境中,就容易导致湿气入侵体内。日常生活最好减少暴露在潮湿环境中,尤其是对湿气敏感的人,更应留心下列事项:

  1.不要直接睡地板。空气中的水分会下降,且地板湿气重,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

  2.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

  3.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不要盖潮湿的被子,洗完澡后要充分擦干身体水分,吹干头发。

  4.房间内的湿气如果很重,建议多开窗保持空气的流通,让空气带走湿气。如果外界湿气也很重,还可以打开风扇、空调,借助这些电器保持空气的对流。

  5.水分摄取要适量。

  第4招

  薏米煮粥,淮山煲汤

  祛除体内的湿气,其实有很多我们常吃的食物可以起作用,比如薏米,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红豆性平,味甘酸,有健脾止泻、利水消肿的功效,将薏米和红豆加水煮熟后食用,可以利尿、除湿,甚至还可以起到美容的效果。此外,还可以选择红豆、茯苓、淮山、党参等,放到煲汤材料中,或者煲成粥、煮水喝,都可以利尿、除湿,对水肿的人尤其有效。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方法都有利尿的作用,不适宜尿多的人食用。

  第5招

  妙用葱、姜、蒜

  葱、姜、蒜不仅是家里常用的调味料,还具有不可替代的药用价值。例如,我们可以尝试在家里煮一碗热辣辣的姜汤,用姜汤的绝妙效用将体内的湿气逼散出来,待到全身发过汗以后,病症就会有所缓解,这个办法同样适用于淋雨后预防感冒。

 

相关文章
[ 健康顾问 ] 爱不爱吃香菜 都是因为命? (2017/3/10)
[ 生活小常识 ] 五日不食 有益健康 (2017/3/10)
[ 生命奥秘 ] 为什么有些人比一般人更长寿? (2017/1/16)
[ 医药视窗 ] 疫苗真的危险吗 (2017/1/16)
[ 县区动态 ] 古冶区科协开展公共机构节能宣传活动 (2016/6/20)
[ 健康顾问 ] 健身饮食中的五大误区,你中枪了吗? (2016/6/6)
[ 今日视点 ] 早睡早起清淡少盐预防节后高血压 (2014/2/17)
[ 健康顾问 ] 天然方法防脱发 (2013/12/9)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版权申明 - 联系方式 - 网站合作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唐山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 Copyright © 2004-2005 唐山科普在线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北京光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 Powered by Glaer GIP(TM) V3.0
冀ICP备05016301号-1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