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科普 | 前沿关注 | 空间探索 | 生命科学 | 国防时空 | 生活顾问 | 自然世界 | 科学漫谈 | 信息时代 | 科普视频 | 科普论坛
首页 | 科协在线 | 地震扫描 | 北方瓷都 | 钢铁工业 | 煤炭产业 | 冀东文化 | 唐山名人 | 网上科技馆 | 科普动画 | 下载区
网站公告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站内搜索
 范  围
 关键词
本类热点Top10
太阳能汽车首次完成环球旅行
杜祥琬院士谈治理雾霾
IPCC说了什么?碳循环
节能减排生活常识(三)
大气污染的危害
美国华人科学家研制出首款可商业应用的高性能铝电池
节能减排生活常识(一)
超级电容储能式公交车30秒内充满电
有趣的环保小发明:吸血鬼眼睛督促你关掉待机电器
节能减排生活常识(二)
当前位置:首页>>前沿关注>>节能环保>>阅读文章
“科技减排”有望助中国拨开雾霾
添加时间:2013/1/22  作者:刘景洋  来源:新华网  点击:2435  
【 双击滚屏 】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 字体: 】 

  中国东北地区的城市哈尔滨正在推行一种新型汽车燃油添加剂。研究者相信,这项改善发动机内部环境、提高燃油效率的技术,可以使汽车有害气体排放降低40%,有助减少雾霾天气。

  “这项技术的核心是陶瓷基金属磨损自修复材料(DFR),它被添加进润滑油进入发动机,并在高速运转中自动修复发动机缸体上的细小裂痕,形成陶瓷般的保护层,让燃烧更充分,有害气体就会降低。”参与这个项目的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孙强说。

  哈尔滨市运输公司的出租车司机张雅丽是DFR的拥护者,她的车在添加了3个月后不仅轻松通过排放测试,还发现每百公里省油6元钱左右。“而且它竟然比普通润滑油还便宜,是有些年头的车辆的福音。”

  环保部门测试显示,应用DFR的平均节油率可达13%。按哈尔滨当地现有81万机动车计算,每年有望减排二氧化碳97万吨。哈尔滨市运输有限责任公司二分公司副经理李显锋说,这一技术已在该市出租车、公交车上广泛推广。

  中国从今年1月1日起公布全国74个城市PM2.5浓度检测数据,在过去的20天里,至少有30个城市多次达到“严重污染”,包括北京、哈尔滨在内的一些城市达到了更为严重的级别。相关研究表明,汽车尾气是造成PM2.5超标的重要原因。

  “有效控制PM2.5,就必须减低机动车尾气排放的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及一氧化碳。在中国机动车增长难以逆转的情况下,‘科技减排’是我们重要的出路。”哈尔滨工业大学应用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李北光说。

  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汽车产销大国。在一些大城市,如果不采取限制牌照等措施,机动车的数量将保持快速增长。

  专家认为,建设“美丽中国”仍面临巨大挑战。一些地区至今仍未完全走出“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拨开雾霾重现蓝天,并非朝夕可以达成。

  知情人士透露,2013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将于近期召开,更严格地开展节能减排工作,优先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将成为重要主题。

  业内预测,科技含量高、应用前景广的减排技术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同时,人们也对新能源汽车等清洁能源的应用报以更高的期望。2012年出台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指出,将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取向。

  “尽管电动汽车在中国推广仍面临价格高、充电难等问题,但作为科技减排的重要内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将是大势所趋。”李北光说。

  在本月召开的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第三次全体会议上,中国已宣布,计划将于今年加入该机构。中国希望通过加入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促进国内能源结构调整的步伐。

相关文章
[ 节能环保 ] “衣食住行”中的环境问题 需要在每个细节中应对 (2016/5/26)
[ 节能环保 ] 生活污水流向哪儿了 (2015/8/28)
[ 节能环保 ] 杜祥琬院士谈治理雾霾 (2015/4/22)
[ 节能环保 ] 超级电容储能式公交车30秒内充满电 (2015/4/17)
[ 节能环保 ] 美国华人科学家研制出首款可商业应用的高性能铝电池 (2015/4/8)
[ 节能环保 ] 全球首批量产石墨烯手机发布 可广泛应用于智能穿戴 (2015/3/3)
[ 节能环保 ] 关注净水与节水:净水机尾水不能白白流失 (2015/2/5)
[ 低碳生活 ] 极简生活——垃圾分类引发的思考 (2015/1/14)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版权申明 - 联系方式 - 网站合作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唐山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 Copyright © 2004-2005 唐山科普在线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北京光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 Powered by Glaer GIP(TM) V3.0
冀ICP备05016301号-1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