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卫生局在全国首发《北京市中小学生健康指引》,其中小学生单日食谱建议:每天的肉食摄入量不应超过一个小鸡腿,这一消息立即引起家长的关注和担忧。请关注——
近日,北京市卫生局发布的《北京市中小学生健康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在“吃”上明确显示:,一名小学生每天应吃350克—400克米面与杂粮、300克蔬菜、100克—175克鸡鸭鱼肉等。换算一下,这100多克的肉就相当于一个小鸡腿或2个鸡翅中。这个结论令很多家长咋舌,“不可能吧!我家儿子一顿就能吃下一个鸡腿呀!整天只吃这点肉,怕不够啊哦”!
究竟北京的这一《指引》靠不靠谱?南北方环境不同,是否可以参照这一食谱给孩子调配饮食?就此,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每日食肉只能吃网球一般大
肉食摄入量不应超过一个小鸡腿?不少网友对此表示怀疑。北京儿童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吴玉筠教授却认同这一建议,她说:“成人每天吃肉最多只能像网球一样大,更何况孩子。正因为能做到这样的孩子很少,所以,这几年全国的‘小胖墩’不断增加。”
“特别是洋快餐,有的孩子一顿就要吃几个鸡腿。”吴玉筠说,油炸食品胆固醇含量高,闻着香,孩子爱吃,但家长要硬着心肠让孩子少吃。这些高能量、高脂肪食品,一次可提供4900焦耳—7500焦耳能量,相当于孩子全天所需的42.5%—112.5%,吃一顿,肉、油摄入量可能就全超标了。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马冠生表示,家长们要走出“营养全从肉中来”的误区。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儿童青少年的膳食选择方案,每天的禽肉摄入量正是50克—100克左右。“如果孩子只吃肉,还会起到反作用。比如,蛋白质脂肪过剩引起肥胖,饱和脂肪酸偏高影响心血管,肉吃多了不但使肾脏负担加重,还会阻碍铁、钙等微量元素的吸收。”
“致肥环境”让孩子很受伤
一项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孩子处于“致肥环境”中。“在有些家庭内,父母身材都比较胖,小孩子也是小胖墩,就连家里的宠物,也是胖的。”马冠生解释说,具体的致肥环境,包括了人们乘车时间远比10年前高出近30%,替代了以前的骑车或步行。城市人谷类主食摄入过少,而动物性食物摄入过多,且结构不尽合理,猪肉比例过高,禽肉和鱼虾类摄入不足。“大人饮食结构失衡,小孩子受影响更多。城市儿童人均日饮用各种饮料,从10年前的329毫升,上升到528毫升。”马冠生说。
最新数据显示,在北京市中小学生中,超两成为“小胖墩”。其中,小学六年级和初中一年级是肥胖检出率的“波峰”。在北京儿童医院内分泌科门诊,200多斤的胖孩子并不是个例。吴玉筠表示,肥胖不仅会导致代谢异常,引发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还有可能影响到其他方面。记者了解到,目前北京市儿童高血压患病率为9%、血脂异常为9.8%,Ⅱ型糖尿病已占儿童糖尿病总人数的43%。
“报道中列出的食谱,主要是针对北京孩子中‘小胖墩’比例高的情况制定的。”厦门市健康教育巡讲团专家、厦门市中医院主管营养师徐凤霞表示,这一食谱是以《中国居民平衡膳食指南》为标准制定的,在指南给出的区间内根据北京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度调整而得来,总体上是科学的。
不过,徐凤霞也表示,南北地区差异确实存在,而且人群中的差异也是很大,比如,孩子高矮胖瘦、是男生还是女生、是否喜欢运动……很多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孩子所需的营养摄入量,所以,这次《指引》中列出的各种食物摄入量都有区间,家长们可以参考,但不要盲从。
徐凤霞举例,像谷类食物摄入量表中建议是250g—400g,身材高大、爱运动的男孩可能需要摄入400g甚至更高一些,而中等个头、瘦小的男孩也许只要摄入300g,还有一些女生饭量少,可能只吃250g就足够了。
对于《指引》,南京市第一医院营养师徐殿松也持不同观点,他认为,一年级的学生和六年级的学生,无法使用一个标准,“因为,不论从身高、体重、运动量等方面他们都存在明显不同,因此,这个《指引》显得有些教条,且科学性不足”。
徐殿松表示,为了减少小胖墩的增加,与其控制肉量摄入,不如控制含糖饮料和油炸食品来得更有效。
平衡膳食合理分配是关键
“不能只盯着表格,怎么分配也很重要。”马冠生提醒家长,要特别重视孩子的早餐。研究发现,每周偶尔吃1次早餐的儿童青少年的肥胖率为18.6%,每周吃2—4次早餐的儿童青少年的肥胖率为13.5%,而每周至少吃5次早餐的儿童青少年的肥胖率则为11.8%。“毫不夸张地说,吃不好早餐已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绊脚石。”
为了让儿童远离“成人病”。专家们再三提醒父母:要培养孩子规律用餐的习惯,改变“早餐被忽略、午餐在流浪、晚餐太丰盛”的现状,定时定量用餐;多学点膳食营养常识,合理搭配谷类、蔬菜、水果、肉蛋类、奶类;让孩子少吃零食,纠正偏食,少吃“洋快餐”,千万别拿饮料当水喝。
此外,不要盲目给孩子用保健品。“其实,在孩子生长发育中,主要的营养来自日常的合理饮食,孩子缺乏营养多是偏食造成的。” 吴玉筠劝父母不要听信某些保健品“神奇功效”的宣传,把培养健康、聪明孩子的希望寄托于各种保健品,这样不仅花费钱财,对孩子的健康也没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