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一块白布便是舞台,尺把长的小人在幕后表演。这句话说的是皮影戏,它在唐山的地界上已经热热闹闹地唱了400多年了。
传说汉武帝宠妃李夫人亡故,齐人方士以纸剪成影像招魂,后来的影人艺术,或者正是肇源于这种剪人表演的。唐山皮影为河北皮影东派,称冀东皮影。皮影人物小巧,用薄细驴制作,又称驴皮影。有连台本戏演出,以线刻见长,刀法犀利多变,雕镂精细,造型夸张极富装饰性。近代又吸收西派牛影大一倍之长,提高了演出的壮观效果,赢得更多观众的喜爱。
明朝万历年间,滦州秀才黄素志试不第,远去关外。漂泊生涯磨去了黄秀才的仕途之心,却成就了他创作影戏的艺术贡献。饱学诗书,熟读经卷,为他提供了创作的脚本,精通绘画,擅长雕刻,转化为一个个精致的纸人儿。怀才不遇的黄秀才没有想到,未能金榜题名的他从此会被永远刻在故乡人的口碑中,一代代传诵不衰。
黄素志并非发明皮影的第一人,但他却创立了皮影的一个重要分支-唐山皮影。有关皮影戏的来历,有一传说流传最广:相传汉武帝时,一方士为解皇帝思念爱妃李夫人亡故之秋,取海底神石 ,刻成李夫人模样,置于轻纱缦中,灯光下宛如李夫重现。皮影由此而源,至宋、金、元时期呈现出极其繁盛的趋势,并由南至北,形成了异彩纷呈的地方艺术风格。饱汲滦河水滋养的唐山皮影是其中一朵独具魅力的奇葩。
唐山皮影又称滦州影、乐亭影,因其影人、道具是用驴皮制成,故又通称驴皮影听其唱,观其形,无一不透着唐山老呔儿的精气神儿。皮戏的演出方式是立设影幕,俗称影窗,演员在窗内操纵影人做各种形象逼真的表演,同时有配音的演唱以及灯光、布景、音乐等的烘托。影人是五分侧面形象,道具是五分平面图案,没有层次,没有深度,所以人和影物不能重叠。乍一看,皮影与杂耍无异,不过几个镂空的皮人儿被人比划。可你不要小瞧了这几个小人儿,唱起整本的大戏来三天三夜都不含糊,什么《西游记》《杨家将》《五锋会》《三国演义》等,啥热闹唱啥。
1995中国邮票总公司发行了一套《中国皮影》邮票,其中一枚即为唐山皮影。仔细观赏,这些貌似相同的小小影人儿可谓千人千面。如今刻影人儿的材料 已从素纸、五色蜡纸发展到羊皮、牛皮才驴皮、唐山皮影雕镂精细,形象俊美,线条流畅清新,所选作雕刻的驴皮十分讲究,只取驴前身的一个部位,经过加工、上浆,一张张透明度强、柔韧性好的原料就备好了。至今唐山还流传着北山驴皮明如镜的俗语。
皮子有了,下一步该由皮影艺人来雕刻影人儿了。尺把见方的驴皮在手,只见刻影艺人操刀在手,如笔走龙蛇,游刃有余。皮影分两部:人物和砌末。人物同插(头部)和戳子(身子)组成。头部有各色脸谱,如正面人物雕成镂空脸,弯回形环勾眉眼,通天鼻梁,显得俊朗、洒脱;反面人物则突出阴险狡诈的嘴脸,将眉目夸大,一幅老奸 巨滑的坏样儿;丑角在眼睛上加画一个圆圈儿,表示诙谐轻佻。唐山皮影是小、生、髯、大、丑的天下,角色相当丰富,雕起来要繁而不乱,密而不杂。精细活儿必须精细刀法,拉刀、推刀、回转、顿挫、明刀、暗刀,真是刀刀准、快、稳。做好了的影人儿安上三根杆,不仅要灵活自如,而且要和生活中人的一举一动相合,各种套路干净利落,其手上功夫着实了得。光会表演的影人儿是哑巴,需要不专门演员配唱。唐山皮影的发声方法很奇特。演唱时,演员用手指掐着喉头发音,经过挤压后的声音,具有一种特异色彩,恰好与影人的形象和动作浑然一体,形成唐山皮影戏的特殊风格。在其数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名嗓不断涌现,几十年来,他们不仅发展了皮影艺术,更把唐皮影传播到全国各地方及至海外,所到之处,盛况非凡,以致欧美、日本等国的人们将唐山皮影作为了中国皮影的代名词。外来朋友们,最好去看看皮影,从这种承载了几十代唐山人喜怒衰乐的戏曲形式中,感受那挥之不去的对生活美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