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科普 | 前沿关注 | 空间探索 | 生命科学 | 国防时空 | 生活顾问 | 自然世界 | 科学漫谈 | 信息时代 | 科普视频 | 科普论坛
首页 | 科协在线 | 地震扫描 | 北方瓷都 | 钢铁工业 | 煤炭产业 | 冀东文化 | 唐山名人 | 网上科技馆 | 科普动画 | 下载区
网站公告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站内搜索
 范  围
 关键词
本类热点Top10
中国空军戴上专用手表
2004:中国军事外交更趋务实
解放军战略空运能力薄弱成弱点 迫切需大飞机
2004年度国防科技工业十大新闻
中国枭龙/FC-1战机在成都首飞
解放军“海洋迷彩服”投入使用
周永康:公安机关要切实提高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
副总长熊光楷与印度陆军参谋长维吉举行会谈
解放军将建设信息化部队
中国策2005:中国应构建预防性防务战略
当前位置:首页>>国防时空>>中国国防>>阅读文章
中国策2005:中国应构建预防性防务战略
添加时间:2004/12/28  作者:南京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翟晓敏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点击:4405  
【 双击滚屏 】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 字体: 】 

    2005中国策:中国应构建预防性防务战略。本文为《国际先驱导报》授权新浪独家转载,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曹枚报道 如果美国世贸双塔的倒下在中国人的记忆里已经慢慢模糊,相信9月俄罗斯“别斯兰”人质事件(为美联社12月21日评出的2004年世界十大新闻之一)中惊恐奔逃的孩童、数百个墓碑前的玫瑰和幸存者迟滞的目光还让人印象深刻——我国是世
界多民族大国中唯一至今没有发生过大规模恐怖袭击的国家。这说明了我国外交政策和民族政策的正确与工作的得力,预防有方。

  当美国政府正在谋求追加几百亿美元的预算,以保障其在阿富汗、伊拉克执行“反恐”任务的军队和其所在地时,我国在此前的阿富汗战争期间成功封锁了中阿、中巴边界,并于今年8月和巴基斯坦在边境地区进行军事演习。这些措施都有效地遏止了国际恐怖主义向中国境内转移。

  2004年,全球不时传出恐怖主义分子将在海上发起袭击的消息。而同期,中国已越升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和其他众多能源、原材料的进口国,也将成为第二大外贸国。保障中国海上通道安全迫在眉睫。于是,我们在2004年看到了诸多与外军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海上联合军事演习。

  来自德国海德堡国际冲突研究所的“2004年冲突晴雨表”表明,全球国家间战争数量大幅下降,从2003年的13场降为2004年的3场。没有明确的敌国对手,世界并不因此安宁。居安思危是中国的古训,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是疲于奔命的笨办法。我们传统的国防观念需要有新的概念补充,必须构筑防范安全威胁的成熟机制。而这个机制的核心字眼应该是:预防。

  针对中国而起的思想

  “今天中国正在崛起为一个太平洋地区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大国,从而与其他太平洋大国,尤其是与美国和日本发生了并将继续发生利害冲突。我们认为,中国的崛起对美国的安全构成特别的威胁,但同时也提供了大量的机会。美国要从预防性防务的角度处理美中关系,促其为加强亚太地区的稳定发挥作用,而不是演变为军事冲突。”这是前美国助理国防部长艾什顿·卡特和前国防部长威廉姆·佩里在其合著的《预防性防务:一项美国新安全战略》一书中的一断话。虽说他们所提倡的预防性防务战略原本有针对中国一国的意图,但是“师夷长计以制夷”也是中华民族所长,其思想对我大有可用之处。

  预防性防务是冷战后美国提出的一种战略指导思想,它把预防作为军事战略的组成要素,与威慑和实战并列,并置于前两者之前。这体现了防患于未然的思想。它使美国对军事力量的运用从危机和战时扩展到和平时期。在此之前的上世纪80年代,美国陆军中将、原陆军军事学院院长小德威特·史密斯就曾指出:“今天,以绝对战争或总体战为基础的战略不是现代战略,现代战略是涉及在和平与战争条件下以及之间一切含糊不清条件下的军队的使用。它涉及使用军队防止冲突,不能防止时就使用军队控制冲突,不能控制时,才使用军队消除战争。”这可以说是预防性防务的先声。

  当然,预防性防务思想的出现也可以归结为美国对20世纪以来在战争与和平问题方面的教训和经验的总结。在一战和二战中,美国以巨大代价后发制人,通过实战方式解决了与德、日之间已白热化的矛盾;冷战期间,美国以威慑为重点的军事战略也耗资巨大。

  中国需有“几盎司”预防?

  美国预防性防务强调对事态发展全过程的控制,对国际事务的发展进行深层次的和动态的干预,争取把对美国国家安全的潜在不利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或把危机控制在低水平。

  回顾过去10余年期间,加速发展的全球化进程使国际安全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为过去地区性的恐怖活动提供了在全球甚至在敌方心脏制造重大事端的机遇。

  但是,各国的安全观明显滞后。因冷战的惯性思维,各国大多各扫门前雪,并专注于防范传统的威胁。即便预防性防务的“发源地”美国也没能阻止“9·11”事件的发生:世贸大厦第二次被撞时,已起飞10分钟的美国战斗机距离出事地点还有114公里。随后一系列恐怖事件在世界范围内相继发生。

  美国军事理论家维尔纳·鲍温斯早在1994年发表的著作中就指出:“一盎司的预防,要比一吨的事后干预强得多。”这显示,美国并没有付出足够的“盎司”。同时,也可以看出,预防性防务的实施并不简单,需要多方面的协同落实。

  《孙子》不排斥预防性防务

  随着2002年美国提出“先发制人”的反恐原则。防御变成了进攻。预防性防务突破了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的传统军事战略的内涵,使军事力量的非战争运用在军事斗争中所占地位上升,成为一种经常性的干涉手段。预防性防务思想似含有中国古代军事家孙子兵法的某些成分,其主旨与《孙子兵法》中所提倡的“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是完全一致的。

  预防性防务的确立,使冷战后的美国军事战略兼顾平时、危机与战时,强调各条战线各种力量在统一的目标和统一的计划下协调一致。由于预防性防务的固有特点,冷战后的美国军事战略在其表现形式上有了很大变化。它成为一种使用军事力量在内的整体力量,对事态进行多维(以军事和非军事的综合力量、以灵活的方式)、全程(平时-危机-战时-战后)动态控制的战略,其目标不仅是战胜对手,而且主要是左右和控制国际安全形势(小至地区危机,大至国际战略格局)的发展变化,使之符合美国的利益。

  举例来说,防范以核武器为主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是美国预防性防务的三方面内容之一。在国际恐怖主义分子积极谋求核武器时,美国能源部即投入4.5亿美元购入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浓缩铀。

  预防性防务有针对潜在敌对性大国的一面,如卡特和佩里一再强调的“中国的崛起是美国以西发生的最重要的地缘战略变化”。但我们在反对美国以预防为借口实施新干涉主义的同时,并没有必要全面否定或反对预防性防务思想。如今,其相关思想与实践,已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经验与教训。积极汲取其精华将有助于使我们对新世纪的安全问题有更宽的视野和更深入的思考。

相关文章
[ 军事武器 ] 波音研发微波导弹可使计算机失灵不伤害人体 (2012/12/14)
[ 军事武器 ] 美媒曝五角大楼对付外星人入侵11种武器 (2012/6/29)
[ 军事武器 ] 物理学家研制核地图展示核武器破坏程度 (2012/2/20)
[ 军事武器 ] 无人机改变战争方式:“间谍苍蝇”或将面世 (2012/2/2)
[ 今日视点 ] 新型武器用塑料水瓶当炮弹可击穿双层墙壁 (2012/1/6)
[ 军事武器 ] 五款新型军用机器人:无人飞艇遇风似蛇摆动 (2011/12/20)
[ 军事武器 ] 美研制仿真机械水母可用于水下侦查 (2011/12/6)
[ 军事武器 ] 美国开发新型无人侦查飞艇外形似天空飞虫 (2011/11/30)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版权申明 - 联系方式 - 网站合作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唐山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 Copyright © 2004-2005 唐山科普在线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北京光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 Powered by Glaer GIP(TM) V3.0
冀ICP备05016301号-1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