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科普 | 前沿关注 | 空间探索 | 生命科学 | 国防时空 | 生活顾问 | 自然世界 | 科学漫谈 | 信息时代 | 科普视频 | 科普论坛
首页 | 科协在线 | 地震扫描 | 北方瓷都 | 钢铁工业 | 煤炭产业 | 冀东文化 | 唐山名人 | 网上科技馆 | 科普动画 | 下载区
网站公告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站内搜索
 范  围
 关键词
本类热点Top10
如何快速增强身体柔韧性
治疗脚裂小偏方
食物中胆固醇含量表
加拿大呼吁注重肥胖带来的健康问题
花粉、花粉过敏症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春节话饮食
50岁是第二个性高峰期 各年龄段性满意度调查
“中国人糖尿病家系库” 建成
喝酸奶也能防阴道炎?
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的常见原因
当前位置:首页>>生活顾问>>健康顾问>>阅读文章
我们需要排毒吗?
添加时间:2009/2/16  作者:刘 夙  来源:科学世界  点击:1403  
【 双击滚屏 】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 字体: 】 

    近年来,关于排毒的广告不绝于耳。商家在广告中大肆渲染我们体内毒素的危险性以及排出毒素的紧迫性。排毒不仅成了美容养颜的头等大事,甚至成了治疗顽疾的良方。我们体内真的有如此多的毒素需要排出吗?

    “排毒”概念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是因为它勾勒了一幅通俗易懂的人体新陈代谢画面。我们每天都需要呼吸和饮食。在吸入空气、吃进东西的同时,也会把空气和食物中的毒素摄入体内;而食物本身在消化之后也会产生毒素。如果不把这些毒素排出,它们就会逐渐积累,对健康造成损害,所以为了维持健康,就需要排毒。特别是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食品安全事故屡屡发生的今天,通过排毒以增进健康的做法,似乎更显迫切了。
    在现代医学看来,这幅新陈代谢的画面大体上是准确的,但是如果没有对人体新陈代谢详尽、准确的了解,光有这样一个朴素的概念,是不可能真正实现“排毒”的。这就好比我们都知道从事体育活动可以强身健体,但是如果不去具体了解各种体育活动对身体的影响,只凭个人的感觉随意锻炼,有时不但不能强身健体,反而会损害健康。比如很多人以跑步作为最主要的锻炼方式,然而看似简单的跑步却包含许多诀窍,如果不了解这些知识,长期进行不恰当的跑步锻炼,就可能会让膝关节等关节受到损害。

你真的中毒了吗?
    首先要弄清楚一个问题—什么叫“中毒”。人体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是很多,但未必都是中毒。我们都很清楚中毒后的反应,如导致机体受损(如出血、皮肤溃烂)或机能丧失(如失明、说胡话),引起疾病(如肝炎、癌症),以至死亡。但是,外力作用(比如刀砍、枪击)也可以让人出血、失明或死亡,但我们谁都不会说这是中毒;又如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的侵入也能引起许多类似中毒的不良反应,我们也并不会说受病原体感染是中毒。按医学上的定义,毒物不包括有生命的物质,它只能是无生命的化学物质。
    有些不良反应的出现,并不是因为摄入了有害物质,恰恰相反,是因为没有充分地摄入生命必需的某些物质。比如人在高海拔地区会有高原反应,是因为呼吸不到足够的氧气;过去在海上长期航行的水手会患坏血病,是因为饮食中缺乏维生素C;呆小症(克汀病)和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则分别是因幼年期和成年期碘摄入不足而引起的。同样,2004年安徽阜阳出现的“大头婴儿”,其实是营养不良造成的;这些婴儿均以劣质奶粉为主食,因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太低,而导致蛋白质摄入过少,从而出现了严重的营养不良症状。把这种劣质奶粉称为“毒奶粉”是坊间的俗语,严格来说是不恰当的。
    其次,毒性总是和剂量有关的。摄入太多,即使是无毒、低毒的物质也会变得有毒、高毒。比如食盐吃多了就会引发高血压,并造成肾炎等疾病恶化;维生素A、D、E、K等脂溶性维生素在过量服用时会对肝脏等器官造成毒害;甚至连水喝多了也会引发“水中毒”,因为过量的水会破坏体内的渗透平衡。再如2008年发生的“结石奶粉”事件,起因是不法奶贩向牛奶中掺入了含三聚氰胺的化工废料。三聚氰胺本身是低毒性的,但是如大量摄入,就会在肾中析出形成结石。婴儿由于体形小,一旦形成肾结石,其肾脏比成人更容易受损,所以才会有死亡的病例。

排出毒素的途径
    如果说什么是“毒”仅仅是个定义问题,那么人体怎么“排毒”就是个客观存在的科学问题了。实际上,“排毒”的大部分工作是由人体自身完成的,人体细胞可以合成多种酶,在这些酶的催化作用下,毒物分子被破坏,或者是被打碎成更小的分子,或者是被去掉一些“零件”再补上另一些“零件”,或者是用另一种分子和它紧密结合,总之,最后将毒物分子变成无毒或毒性较低的物质排泄到体外。譬如说,氨是一种毒性很大的物质,而蛋白质在体内分解的时候会产生氨,如果没有解毒机制,我们很快就会发生中毒反应。为了清除氨,细胞会合成几种酶,催化大部分的氨与二氧化碳化合形成尿素。尿素是低毒物质,绝大部分都随尿排出体外,这样就完成了氨的“排毒”。毫无疑问,人体所拥有的这种“排毒”的本领是几十亿年来生物进化的结果,使得我们足以应付绝大多数天然存在的毒物和体内代谢产生的毒物。
    当然,进入工业时代之后,人类合成了越来越多的自然界中不存在的化学品,或者以高得多的概率去接触那些本来很难接触到的物质。这样一来,我们自身的“排毒”系统有时的确会“不知所措”或“应接不暇”,从而需要采用外力“排毒”。但是,要进行外力“排毒”,必须有的放矢,针对毒物的不同性质采取不同的方法。比如氰化物是剧毒物质,最常用的解毒剂是硫代硫酸钠(俗名大苏打、海波),因为在酶的作用下,它可以把一个硫原子转给氰化物,形成低毒的硫氰化物。又如要治疗重金属(如铅、锑、汞等)中毒,二巯基丁二酸钠是一种常用药,因为其分子中的两个巯基可以和重金属离子紧密结合,使之无法在体内蓄积。总之,绝对没有一种万能的“排毒”方法。
    知道了这些,我们就可以判定,市面上的各种宣称能“排毒”的保健品,都是在骗人。因为只要我们健康地生活和饮食,很少接触人工合成的化学品,本来根本用不着“排毒”;服用任何号称能“排毒”的保健品,均属画蛇添足。如果你怀疑自己因为接触某些化学品而感到身体不适,或是受到口臭、痤疮、便秘之类所谓由“毒”引起的症状的困扰,那么你应该去医院检查病因,然后对症下药,而不是自作主张地“排毒”。
    其实,只要调查一下这些保健品的配方,我们就可以发现,它们往往都含有泻药成分,比如大黄、芒硝和番泻叶。它们蒙人的手段,无非就是通过让人多拉肚子,在排便后产生“肠胃中的毒素已排清”的错觉,从而在心理上获得安慰。实际上,毒物在体内代谢后,多数都通过尿液排出体外(比如上面提到的尿素、硫氰化物和与二巯基丁二酸结合的重金属都是如此),其次才是通过粪便。靠拉肚子充其量只能清除掉一小部分毒物。何况,泻药的副作用很大,长期服用反而会带来更多的健康问题,如脱水、药源性便秘、结肠黑变病等,但是这些保健品的生产商和经销商却向消费者隐瞒了这些事实。 

相关文章
[ 健康顾问 ] 爱不爱吃香菜 都是因为命? (2017/3/10)
[ 生活小常识 ] 五日不食 有益健康 (2017/3/10)
[ 生命奥秘 ] 为什么有些人比一般人更长寿? (2017/1/16)
[ 医药视窗 ] 疫苗真的危险吗 (2017/1/16)
[ 县区动态 ] 古冶区科协开展公共机构节能宣传活动 (2016/6/20)
[ 健康顾问 ] 健身饮食中的五大误区,你中枪了吗? (2016/6/6)
[ 今日视点 ] 早睡早起清淡少盐预防节后高血压 (2014/2/17)
[ 健康顾问 ] 天然方法防脱发 (2013/12/9)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版权申明 - 联系方式 - 网站合作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唐山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 Copyright © 2004-2005 唐山科普在线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北京光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 Powered by Glaer GIP(TM) V3.0
冀ICP备05016301号-1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