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九龙坡区谢家湾,唐延禄正介绍自己发明的防震床 记者 刘嵩 摄
“时间就是生命,我不能再等了!”患脑癌的市民唐延禄天天拿着“防震床”专利证书,寻找生产厂家。昨天,面对记者,唐延禄说,“为发明防震床,我已花了33年心血,历经6次失败,最终从汶川地震获得灵感,才发明成功。我希望看到防震床问世,那样,即使我生命到了终点,也可以含笑九泉了。”
抱病寻厂 妻子堵家门口
昨天上午,九龙坡区谢家湾一小区。面对记者,唐延禄声音微弱,“在我发明的防震床的铁架上,包上红木,这样既牢固又美观。”老唐54岁,曾是巴南水上运输公司经理。去年9月被查出患有脑癌,并做过一次手术。出院时,医生告诉老唐:“此次能活下来,已是奇迹;该肿瘤复发率极高。你要珍惜每一天。”手术之后,老唐体重减少10公斤,十分虚弱。老唐的家人说,今年1月,老唐拿到专利证书,老唐双手发抖,立即起身,要出门寻找厂家生产。老唐的妻子堵在门口,不许他出门:“为了这张床,你连命都不要了?”但老唐仍固执出门。
唐山地震 产生发明想法
谈到防震床的创意,老唐说,“这花掉了我30余年的休息时间。1976年,唐山发生7.8级地震,那年我22岁,震后到唐山慰问灾民。在现场,我看到那些在睡梦中死去的人,很多都是睡的木板床。当时地震发生已数月,活下来的灾民,仍不敢安心睡觉。我突然想到,如果发明防震床,大家就可以安稳睡觉:地震即使震垮房屋,人在床中,仍可获救。”从那年起,老唐便开始用业余时间,研发防震床。33年来,他博览众多结构学、力学书籍。研发6次失败,但一直没有停止。
汶川震后 终于研发成功
“能将地震床发明出来,缘于汶川地震发生后,报纸、电视上报道的众多报道获救者的新闻。我从这些新闻中,获得了灵感。”老唐举例说,“地震发生时,贵州小伙子蒋雨航躺在位于映秀镇的宿舍休息。地震发生后,他睡的钢丝翻转过来,钢丝床顶住塌下的水泥板。蒋雨航身在床下,被救出时已度过了123小时。那张床,给蒋雨航留下了生命空间。我发现,不少被埋后的获救者,都是因为震塌的两块水泥板互相架住,呈人字形,而人在‘人’下边的空间得以存活。回到重庆后,我找来钢棒,反复推敲,终于研发成功。”
悲喜交集 患脑癌获专利
两个多月后,一个崭新“防震床”模型,摆在家中。“床”呈金字塔状。老唐找来大铁锤,向“床”使劲砸去。连砸十余下,整个“床”安然无恙。老唐丢下铁锤,连擦汗水,笑着高喊:“我成功了!”随后,老唐将该床取名为“多棱体防震床”。他写的说明书说,该床呈金字塔形,按物理学原理,三角形最稳定;按力学原理,使用的低碳钢,其抗击力强。他的铁床,可以承受上万斤的重压。去年7月18日,老唐将自己的发明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专利。此后一个多月,等待专利是否批复的他,突然头痛不已。家人将他送进重医附一院。医生检查:他患了脑癌,随后进行化疗与手术。今年1月7日,在家养病的老唐,收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寄来的实用新型发明专利证书。
厂家回应 暂不购买专利
老唐联系过不少公司。昨天,还有永川一家公司派人上门,进行洽谈。老唐说,“我原计划自己生产地震床,并送到灾区。患脑癌后,决定转让专利。防震床让我积劳成疾,价格可以商量。我对买家附加了一个条件:生产出来的防震床,要让普通农民也买得起。”昨天,记者联系了某公司研发部门的聂女士,她说,老唐的防震床很不错,公司领导专门开会研究。可公司是生产门的,他们最后没有购买老唐的专利。聂建议,生产家具的公司可以去购买老唐的专利。
人物揭秘
失败6次 为“床”较真30年
研发“防震床”,并没有起初想象的那么容易,唐延禄称自己钻研33年,失败了六次。“第一次制造出来的床特别滑稽!”唐延禄笑着回忆,1976年冬天,他把自己制造的“防震床”,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发明专利,结果被否决。该局的回复称,在床头加块钢板保护头,结构不科学:万一被震垮,床下的人被钢板压头,将死得更快。
第二次,唐延禄在床脚上加了弹簧,认为地震时,弹簧可以起到减震作用。国家知识产权局研究后回复,称地震时,人睡床上,床脚安上弹簧,只会加剧摇晃,根本不可以防震。第三次,唐延禄在床上加上气囊。地震后,睡在床上的人按键打开气囊,以起到保护作用。但国家知识产权局认为,该床四周没任何防护措施,气囊打开后的巨大冲力会把人弹出很远,造成二次伤害。此后,老唐又失败了3次,但他没有放弃。发明地震床的草稿一堆又一堆,足足20多斤重。
第一人称
防震床面世死而无憾
“今年4月,我还将到医院去做一次核磁共振,以检查头部的被切除的胶质肿瘤,是否又在生根发芽。医生说,如果肿瘤再次发芽,我得再做伽玛刀手术。”老唐说,“我原来是打算自己办厂,批量生产,然后销售到地震多发的地区。可现在,我在北京工作的女儿唐懿反对我。她说,“这又不是什么高科技,你把生产的接力棒交给别人。”我不知道我还可以活多久,医生说,这种肿瘤复发几率极高,没有周期规律。一旦复发,极可能生命不保。我现在想寻找到好的生产厂家。如果能看到防震床问世,让四川灾区的人民睡上防震床,我死而无憾。”
记者手记
好想帮帮这个发明人
面对面采访唐延禄中,我无意间发现他和健康人不一样,脸色苍白、脸部消瘦、说话时声音孱弱,而头上那顶帽子让我也不得不想:他是不是得什么病了!出于礼貌,我并没有问他。
采访快结束时,我准备离开,唐延禄突然不好意思地问:“记者,我有个事想说一下,可以不?”我点头,他随即告诉我他是病人,还病得不轻,身患脑癌,才从死亡线上被拉回来,希望有人能帮他完成愿望。我立即坐回板凳,又花了很长时间采访唐延禄,我告诉自己,老唐的经历值得挖掘,好让更多的人知道他,鼓励他,帮助他。
记者 彭怡冶 聂超 实习生 庄瑞玫
商报966965感谢市民彭先生提供线索
编辑感言
值得致敬的迟到专利
编发完本期人物版,主人公唐延禄令我肃然起敬,记者笔下他的每一句话,都是那么的坦诚,那么的执着。30多年,为了自己心中的发明默默前行,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但是唐延禄做到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患绝症之后,他终于拿到了6次失败换得的沉甸甸的专利。而今,老唐正在做一件更让人感动的事,那就是在有生之年,将专利转化为产品,为此,他拖着病体,不停为自己的防震床奔走。相信经过老唐的努力,会有厂家接手,将其专利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公益产品,完成老唐的心愿。写到这里,我有一个强烈的感觉,那就是老唐的精神境界,和他的发明专利一样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