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直门桥-德胜门桥-马甸桥-健翔桥-学院桥-蓟门桥-西直门桥”区域噪声图。
噪声地图中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噪声级别:
浅绿色表明噪声小于35分贝;
深绿色表明大于35小于40分贝;
黄色表明大于45小于50分贝;
灰色表明大于50小于55分贝;
红色表明大于60小于65分贝;
蓝色表明大于75小于80分贝;
黑色大于85分贝。
记者从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获悉,目前北京市城区一块面积为12.7平方公里的区域噪声地图已经绘制完成;在该区域内,各个地理位置的噪声值分布用不同颜色的噪声等高线、网格和色带来表示,即使是普通人都能一目了然。随着此项工作的推进,全市性的城市噪声地图将绘制完成。在不久的将来,市民可以轻松了解城市不同区域的噪声情况,选择更安静的区域择优买房将成为现实。
噪声地图技术源自欧洲
“这是北京市绘制的首张区域噪声地图”,据承担此项科研课题的北京市科研院下属市劳保所高级工程师户文成介绍,噪声地图技术是本世纪初才在欧洲迅速发展的一项新型的城市噪声预测方法,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GIS技术,将噪声源的相关地理信息综合、分析和计算后生成的数据地图,反映出区域内的城市噪声水平。
据他介绍,绘制一张噪声地图要做很多基础性工作,首先要进行数据采集,将指定区域内的地形、公共道路、桥梁、植被、建筑物的高度、大小等地理信息全部采集完成,然后再建立模型进行计算。
北京动物园上空的“隔音隧道”
首张噪声地图耗时半年多
从去年年底开始,北京市劳保所开始就特定区域的噪声地图进行绘制,这个区域范围大致为“西直门桥-德胜门桥-马甸桥-健翔桥-学院桥-蓟门桥-西直门桥”内,面积为12.7平方公里。户文成介绍,在半年多的时间里,为了准确测试不同种类的机动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噪声值,项目科研人员跑遍了北京的多个偏僻地区,对7000多辆机动车的噪声进行了测量。公交车的噪声是城市道路上的主要噪声源,科研人员发现,北京公交车的特点是速度低扭矩大,据此他们对已有的噪声地图绘制模型进行了修正。
在采集了数以千万计的数据后,今年8月,科研人员终于绘制出了北京市第一张特定区域的噪声地图。
高速路附近噪声达75分贝
据北京市环保局统计,目前北京市区的293条主要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值为69.5分贝,远郊区县为68.4分贝,石景山、朝阳等地的一些路段噪声最大,超过了74分贝。一些快速干道周边的住宅小区,室内测量到的噪音有的竟高达70分贝。一类区(居住、文教区)昼间、夜间噪声值都低于国家标准限值,二类区(居住、商业、工业混合区)和三类区(工业集中区)昼间噪声值低于国家标准,但夜间则超过国家标准。
在北京市首张区域性噪声地图上,共12.7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既有多条繁忙交通干道,也有不少居民区,记者看到,区域内不同的噪声等高线用不同的色块来表示,整个区域的噪声范围从85分贝到35分贝不等,地处高速公路附近的长带状区域已成了一条蓝色的噪音带,这表示该处噪音至少高达75分贝;几条城市主干道附近显示为红色和紫色,这表明该区域噪声为70分贝左右;而在一些住宅小区内部为绿色和黄色相交,这表明该地段噪音值分别为50至65分贝左右和45分贝左右,越靠近路边的居民楼噪声值越高。
户文成告诉记者,按照国家标准,居民区噪音白天不超过55分贝,夜间不超过45分贝;道路两侧白天不超过70分贝,夜间不超过55分贝。而人们生活中感觉舒适的音量一般白天50分贝左右,夜间30分贝左右。“在一些距离交通主干道较近的地方,居民晚间会感觉有些吵,应该引起有关部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