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并不少见,但你见过在人体血管里“游泳”的机器人吗?在蒙特利尔理工学院纳米机器人实验室,你就可以见证这并非天方夜谭。
研究人员将游离细菌结合在一个150纳米宽的(聚合物)链上,得到一种微型机器人。通过使用改进的磁共振成像设备控制的磁场,这个机器人就可以带着药物在血管内“四处游走”,而磁共振成像设备也可用来对机器人进行跟踪。
将药物直接送达肿瘤部位
研究人员使用绑定在细菌上的一种抗体来加工纳米级别的聚合物链。因为细菌本身含有磁性颗粒,使得它们可以根据周围磁场的情况向不同的方向运动。通过连接在磁共振成像仪上的电磁线圈,可以改变细菌周围的磁场,研究人员便可由此操控这些细菌。将线圈摆放在特定位置,使它们之间有正确的角度,就能控制细菌在三维空间的运动。
研究人员已经在人类血液、老鼠的肿瘤中操作细菌,并能操纵它们在模拟人类血管的玻璃管中穿过。
会在血管里“游泳”的机器人将为人类带来什么历史性的突破呢?事实上,这项技术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就是由机器人充当“运输队长”,将药物直接送到肿瘤部位。这些细菌能在血流内游动,并承载着有一定药剂涂敷的纳米级别的颗粒物。医生可以通过此共振成像设备指引这些细菌到特定部位,比如肿瘤的某个区域。
此外,细菌的直径只有两微米,这保证它足够小,以至于可以通过人体内最小的血管。
部分技术难题尚需攻克
不过,这项研究还在襁褓阶段。这种细菌推动型的设备无法足够快速地移动,来横穿大血管中的血流。所以,目前研究人员设想将微型机器人放置在他们已经开发出来的较大的微型颗粒中来穿过大血管,而这些颗粒的运动也可通过临床使用的磁共振成像系统来控制。当这些颗粒由于自身较大而无法进入较细的血管时,它们就会释放出细菌来进入。
随着人类各种肿瘤疾病发病率的持续增长,目前,无论是制药企业还是各类科研机构,均把攻克肿瘤作为一项最具挑战性的事业。而无论是口服药物、静脉注射抑或介入治疗,都有其局限性。如果将药物直接送到肿瘤部位,可谓是更精确的“靶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