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春季养生
|
|
|
添加时间:2010/4/12 作者:宋滨江 来源:唐山科普在线 点击:1410
|
【 双击滚屏 】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 字体:大 中 小 】
|
|
|
春季从立春开始,经历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共六个节气。春季阳气生发,大地回春,天地自然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然而春季乍暖还寒昼夜温差大,也是流感,流脑等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而且冠心病,胆结石、肝炎、精神性疾病也常常容易在春天复发。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春季的养生保健,顺应春令舒畅生发之气,注意气候多变,从饮食起居各方面加以调试为一年的健康打下基础。
首先,春天要特别注意防风御寒,早春之时寒温交替天气反复无常,往往早晨还是阳光明媚春风送暖,到了下午或晚上就寒风乍起气温骤降,由于人们在冬季怕冷大部分时间都在居室内度过,对外界的适应能力下降,因此难以抵挡的初春忽冷忽热的多变的气候,所以有人主张在春天宁可多穿一些,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春捂。从古至今善于养生的医学家们都十分重视春捂的养生之道。民间流传着“二月修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梨花雪,吃了端午粽再把棉衣送”的俗语。如果过早的脱去棉衣寒气会乘虚而入,寒则伤肺加上人体的皮肤已经开始变得疏松,对寒邪的抵御能力有所减弱就容易患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疾病。还有一些严重危害人的健康的流脑、麻疹、腮腺炎、猩红热等各种传染病也容易在这个季节流行。这些疾病虽然与细菌、病毒有关,但若防范及时,春捂得法,体质强健则将减少发病的机会。因此,根据初春天气乍寒咋暖一日三变的特点,在早春从棉衣换件毛衣或者夹衣的过程中不要匆忙。要根据天气变化一件一件的减,此外,被褥也不应该马上减薄以符合春捂的养生之道,另外,要特别注意卫生勤洗晒衣服被褥,除虫害、开窗通风,提高防御能力,传染病流行时少去公共场所,避免传染。其次,春日融融当放困,春天的感觉似乎总也睡不够。白天也时常觉得昏昏欲睡,精神不振,这就是春困现象。春天犯困并不是需要更多的睡眠,而是人体生理机能随着自然气候变化产生的生理现象。进入春天随着温度升高人的皮肤毛孔舒展,血液供应增多,而供应大脑的氧气相应减少,于是就出现了懒洋洋、软绵绵、无精打采、昏昏欲睡等,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春困现象。
那么如何减轻与预防春困呢?有以下这么几点:
一、 要做到起居有常,每日宜早卧早起,保证一定的睡眠时间,克服消极懒惰的思想情绪。
二、 要积极参加锻炼和户外活动,改善血液循环,使精神饱满,神清气爽。
三、 要平衡饮食,吃些温性食物,如葱、姜、韭菜等以利于助长阳气升发,多吃一些富含优质蛋白的事物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以满足春季因人体代谢旺盛而蛋白质及维生素需求的增加。
四、 要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此外还有一个消除春困的诀窍:就是在人感到特别疲乏时伸个懒腰会觉得全身舒展,为什么这样一个简单动作会有如此神奇的作用呢?那是因为伸懒腰时可使人体的胸腔器官对心肺挤压利于心脏的充分运动使更多的氧气能供给各种组织器官。同时,由于上肢上体的活动能使更多含氧的血液供给大脑使人顿时感到清醒舒适,再者就是多参加户外锻炼,春天是体制投资最佳的季节,风和日丽,万物更新,生机勃勃空气十分清新这种环境最有利于人的吐故纳新,充养脏腑。春天多锻炼,多接触阳光和新鲜空气,即可增强免疫力与抗病能力一年之中少患流感及甲流等各种疾病。又令人思维敏捷,不易疲劳,人体可以根据自己的年龄与体制状况选择户外活动如太极拳、慢跑、放风筝、春游踏青等等一定让你倍感惬意。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