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指从立夏到立秋前的一段时间,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6个节气。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毛泽东的保健医生王鹤滨教授的嫡传弟子闫珉川,是中国顶级私人医生专职保健机构——太医馆的创始人,他提示读者,夏季养生一要养长,二要养心。第三,因为今年是庚寅年,肺金当令,所以还要注意润肺。夏季是一年里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对于人来说,此时是新陈代谢旺盛时期,人体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活跃。为适应炎热气候,皮肤毛孔开泄,而使汗液排出,通过出汗,以调节体温,适应暑热气候。
汪绮石在《理虚元鉴》里指出:“夏防暑热,又防因暑取凉,长夏防湿”,清楚指明夏季养生的基本原则:在盛夏防暑邪;在长夏防湿邪;同时又要注意保护人体阳气,防止因避暑而过分贪凉,从而伤害了体内阳气。
《黄帝内经》里所指的“春夏养阳”,也是同样说法:即使是在炎热夏天,仍然要注意保护体内阳气。
立夏、小满在农历四月前后,称之为夏之初,天气渐热,植物繁盛,此季节有利于心脏的生理活动,人在与节气相交之时应顺之。
中华养生之道十分注重情志养生。闫珉川每谈养生,必关照精神调养。夏季需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如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的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与此相反,懈怠厌倦,恼怒忧郁,则有碍气机通畅,皆非所宜。
嵇康《养生论》对炎炎夏季有其独到之见,认为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即“心静自然凉”。
为解释“心静自然凉”,闫珉川先抛出了“心不静”。心不静,则神游万仞,也就是胡思乱想。精神所到之处,也是激发阳气之处,阳气激发点越多,神思就更无法约束。同样阳气无端消耗过多,抵御外界致病因素的阳气就会减少。此时人体浮阳外越,就会感觉热。而心静,则阳气守元,抵抗外界的能力加强,同时体内能量消耗减少,自然就感觉凉爽了。
对于夏季养生,宋代养生专家陈直曾在他的《寿亲养老新书》里有较详细的论述:“午睡初足,旋汲山泉,拾松枝,煮苦茗啜之,随意读周易、国风……陶、杜诗,韩、苏文数篇。从容步山径、抚松竹,与糜犊共偃息于长林丰草间。坐弄流泉,漱齿濯足。”在这里陈直提出了众多夏季健身措施,如属于小劳的汲山泉,抬松枝;属于夏季旅游的步山径、抚松竹;属于戏水活动的弄流泉,漱齿濯足等。除健身外,读书习字、品茶吟诗、益友清谈和观景纳凉等,也是夏季养生之道。
闫珉川根据五行(夏为火)、五化(夏为长)、五脏(属心)、五味(宜苦)的相互关系,建议食味苦之物有助心气,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他解释,夏天出汗多,盐分损失多,若心肌缺盐,心脏搏动就会出现失常。所以及时补充盐分很重要。
闫珉川特别提到,夏月伏阴在内,饮食不可过寒。如《颐身集》所说:“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不宜吃冷淘冰雪,蜜水、凉粉、冷粥。饱腹受寒,必起霍乱。”心旺肾衰,即外热内寒之意,因其外热内寒,所以冷食不宜多吃,贪多定会寒伤脾胃,令人吐泻。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虽是解渴消暑的佳品,但不宜冰镇食用。按中医学的脏与脏之间的关系讲“肾无心之火则水寒,心无肾之水则火炽。心必得肾水以滋润,肾必得心火以温暖”,从中不难看出心、肾之间的重要关系。
闫珉川给出的养心水果是大西红柿、樱桃、草莓、猕猴桃、红富士苹果、西瓜、红山楂等。养心蔬菜是小白菜、油菜、黑芝麻拌菠菜、丝瓜、苦瓜、心里美萝卜。
他的养心菜谱有兴趣的朋友也不妨动手尝试一下。
荷叶凤脯:
[配料] 鲜荷叶2张,火腿30克,剔骨鸡肉250克,水发蘑菇50克,玉米粉12克,食盐、白糖、鸡油、绍酒、葱、姜、胡椒粉、味精、香油各适量。
[做法] 鸡肉、蘑菇均切成薄片,火腿切成10片,葱切短节、姜切薄片,荷叶洗净,用开水稍烫一下,去掉蒂梗,切成10块三角形备用。
蘑菇用开水焯透捞出,用凉水冲凉,把鸡肉、蘑菇一起放入盘内加盐、味精、白糖、胡椒粉、绍酒、香油、鸡油、玉米粉、葱节、姜片搅拌均匀,然后分放在每块三角形的荷叶上,再各加一片火腿,包成长方形包,码放在盘内,上笼蒸约2小时,若放在高压锅内只须15分钟即可。出笼后可将原盘翻于另一干净盘内,拆包即可食用。
[功效] 清神养心,升运脾气。可作为常用补虚之品,尤适宜夏季食补。
桂圆粥:
[配料] 桂圆25克,粳米100克,白糖少许。
[做法] 将桂圆同粳米共入锅中,加适量的水,熬煮成粥,调入白糖即成。
[功效] 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尤其适用于劳伤心脾,思虑过度,身体瘦弱,健忘失眠,月经不调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