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垃圾处理一直都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6月20日,环保部、住建部、国家发改委研究拟定了《关于加强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染综合治理工作的意见》的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请关注——
“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是地球上唯一一种不断增长、永不枯竭的资源。”这是2000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首席专家拉斯基提出的著名论断。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人不得不面临一个问题——日益增多的城市垃圾该如何处理?
据了解,目前北京每天的垃圾产生量是1.84万吨,若用装载量2.5吨、车长7米的清运车辆来运输,装载这些垃圾的卡车若排成一列,全长为47.8公里,能够排满三环路一圈。这是自1983年斥资23亿解除第一次垃圾危机后,北京第二次直面“垃圾围城”。
近日,环保部、住建部、国家发改委研究拟定了《关于加强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染综合治理工作的意见》的征求意见稿。垃圾处理又一次被提上了议程,这次的成效又会怎样?城市垃圾到底该如何“减负”?
垃圾用哪种方式“消化”好
这次发布的征求意见提出,各地合理选择处理方式,对于拥有相应土地资源且具有较好污染控制条件的地区,可采用卫生填埋方式处理生活垃圾;对于土地资源紧张,生活垃圾热值满足要求的地区,可采用清洁焚烧处理技术;对于实行可降解有机垃圾分类回收的地区,可采用适宜的生物处理技术;对于生活垃圾混合收集的地区,不宜采用生物堆肥技术。
“目前,城市垃圾的处理方式常见的有两种:填埋法和焚烧法。”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高级经济师焦守田介绍说,填埋法的成本较焚烧法而言稍低,但需要耗费大量土地,平均每万人每年要耗费6亩土地;而且填埋法也不是对环境无害的,“很有可能使附近地下水受到污染,危害健康”。焚烧法虽然占地少,但成本高,而且会产生二次污染。
事实上,垃圾处理的问题年年都在提,但能从根本上解决的办法还没有。随着城市垃圾量的日益增多,以及垃圾填埋场的日益“萎缩”,垃圾“消化”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在传统垃圾处理方法弊大于利的现实面前,充分合理地利用垃圾、变“废”为宝,正成为世界各国在发展中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之一。
生活垃圾要重视源头分类
在北京市门头沟区王平镇有几个村,家家户户门口都摆放了三个垃圾分类桶,包括:灰土垃圾桶、可再生垃圾桶、厨余垃圾桶。该镇从2007年开始号召村民从点滴开始,做好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工作。从此,王平镇的灰土垃圾、白色污染、水资源污染不见了,换来了一片青山绿水。2009年,王平镇作为垃圾分类处理示范村在北京市郊区农村地区进行经验介绍。
前不久,笔者随发展中国论坛有关专家去门头沟王平镇进行调研,学到了不少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好经验。据王平镇党委书记耿新民介绍,所谓源头分类,就是要求村(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垃圾的不同性质、利用途径以及回收方式的不同,顺手投放到不同的垃圾桶、袋中,再根据镇和村的具体要求,定时、定地点投送到流动垃圾收集车上,以便镇和村对垃圾集中开发、利用或销毁。“各种不同性质和材质的垃圾只有集中到一定规模、一定数量,才能采取不同的方式开发和利用,有害垃圾才能有效地进行无害化处理。”耿新民说。
民革中央办公厅副主任蔡永飞一直关注和调研农村经济发展,他作为此次发展中国论坛调研组专家,在实地考察后认为:“这样一个机制让居民家庭的卫生状况发生了根本改变,村庄的面貌也发生了根本改变。原来需要运送出去的垃圾大大减少,留下来的厨余垃圾村里统一处理为堆肥、农家有机肥;灰土垃圾在山沟选择适当地点进行填埋,并不会损害环境;固体、难以处理的垃圾运送出去,有的还可以卖给垃圾回收站。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使垃圾真正变废为宝。”
垃圾分类:最根本还是管理问题
针对垃圾分类工作,这次发布的意见称,要积极开展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试点工作,并逐步推广。在居民住宅区完善干湿垃圾收集和清运设施,鼓励居民对家庭生活垃圾实施干湿分类,将餐厨垃圾与其他生活垃圾分离后分别投放。到2015年年底,实现城市生活垃圾收集和运输全部密闭化,餐厨垃圾和其他垃圾实现分类收运。
据了解,北京市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提出了垃圾分类的概念,也曾在几个社区试点进行,但是最终结果不是居民没有很好配合做好垃圾分类,就是垃圾车在收取垃圾时又将分好的垃圾混合,结果垃圾分类政策无法真正实施,没有给环境保护带来益处。
“城里的垃圾处理之所以推广不好,主要原因在于管理。”耿新民说,“城里的居民扔垃圾,每年都要交纳一定数量的卫生费。而王平镇党委和政府为了鼓励农(居)户做好源头分类工作,不但不向各户收卫生费,而且将每一种按类分好的垃圾,都按一定的价格收购,包括废品收购站绝对不收的厨余垃圾和废旧电池、灯管、灯泡等。这样每户每年都能有200—250元的纯收入,基本上可以解决一家人全年购买酱油、醋、盐和卫生纸的日常开销。”
焦守田认为,由于垃圾就地转化成资源,不再需要长途运输和集中处理,还可以省掉传统模式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过程中的固定设施投入和运营成本。他表示,在生活垃圾处理的实际工作当中,应当要注重公众的广泛参与,同时要鼓励企业单位承揽垃圾的收集、利用环节。
据了解,今年北京将在600个居住小区、30%的党政机关实施垃圾分类达标试点。根据北京市市政市容委消息,按照北京市垃圾分类推进计划,明年50%城镇常住人口将实现垃圾分类达标,即在北京市4000余小区中,实行垃圾分类小区将达到3000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