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发了《灰霾 缠绕城市的梦魇》一文,重点谈到了中国城市灰霾现象,并将之列入城市大气污染问题的一种。根据气象局的定义,霾是指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0km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昨天,记者专门就此采访了南京的气象专家和呼吸科专家,专家们指出,灰霾包含着很多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不仅会停留在人的肺里,还会进入血液。在灰霾天高发的时段,应尽量避免晨练,老人小孩和过敏体质患者更要格外注意。
南京空气中的颗粒大部分会留在肺里
在日常的生活中,工地上的扬尘,矿物燃料的燃烧物质,以及车辆产生的废气排放至空气中,都能形成气溶胶。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专家的研究表明,对人体影响最大的气溶胶粒子,其实是0.4到5微米的微粒,肉眼是无法看见的。直径大于5微米的微粒易被呼吸道阻留,部分可以由咳嗽、吐痰等排出体外,但对局部粘膜产生刺激作用,可引起慢性鼻炎、咽喉炎。
然而,这种“粗”的颗粒并不是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比如,粒径小于2.5微米的称为“可入肺粒子”,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它们中有50%会沉积在肺中造成肺部硬化,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在南京,直径在0.1到2.5微米的细颗粒浓度,在1立方厘米就超过3000个,最大的可接近1立方厘米30000个,是空气中颗粒物的“主流”。在这些可入肺的粒子中,包含着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多环芳烃等化合物,就是一种致癌物质。
此外,还有粒径小于0.1微米的颗粒,称为“超细微粒”或“纳米颗粒物”。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专家们经研究发现,在南京,直径在0.01到0.1微米的超细微粒的浓度是显著增加了。这就意味着,南京空气中飘浮的大部分颗粒是可以留在肺部的,进入血液。这也是折磨哮喘和老慢支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
灰霾天气致肺癌发生率超过尼古丁
钟南山院士曾经在公开场合提醒过,灰霾天气致肺癌发生猛于尼古丁!据权威资料统计,我国吸烟者数量并未明显增加,可是肺癌患者在过去30年里却增加了45.6%,这与空气污染绝对有关系。
根据南京市疾控中心对去年南京地区居民死亡的调查,肺癌的死亡率依旧是癌症死亡人数中最高的。根据江苏省肿瘤医院统计显示,去年肺癌门诊量1万余例,增幅达到40%,是上升最明显的恶性肿瘤之一。南京市胸科医院今年以来,每个月都能收治到80-100例的肺癌病人。
南京市胸科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李田告诉记者,十年前肺癌的病人可以说比较少,现在发病率之高让人难以想象。而肺癌患者中有三个最为明显的变化:一,过去肺癌都是以鳞癌为主,这已证实与烟草中的尼古丁密切相关;但现今鳞癌和小细胞癌发病率下降,而腺癌占到一半以上;二,女性的发病率明显上升,而且大多数女性无吸烟史,多以腺癌为主;三,过去城市比农村高,而现在农村肺癌的发生率上升。专家指出,这一系列的变化都能证明,大气污染日趋严重和肺癌的上升有着密切的关系。每年到了大雾弥漫时,粉尘灰尘颗粒增多,南京各大医院哮喘、老慢支患者明显增多。
上午8点左右和傍晚不宜出门锻炼
“现在我都劝人不要晨练,因为早上的空气最脏了!”李田主任告诉记者。对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专家也做了研究,上午8点左右和傍晚前后,大气中悬浮的细颗粒物排第一和第二,下午浓度最低。因为后半夜到清晨,大气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一般近地面容易形成逆温层,就像是一个大的锅盖,把脏东西都“捂”在里面,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再加上早高峰时,汽车排出大量尾气,使得上午8点时的污染物浓度达到最高。而人越是运动,吸入肺部的毒物越多,无形中成了毒雾的吸尘器。
秋冬季节是我国中东部灰霾多发时节,灰霾天气发生时,应该尽量避免户外活动。如果出行,最好要戴上口罩、纱巾。抵抗力较弱的孩子应该尽量呆在室内,防止患上呼吸道疾病。这个时候也应少开窗,因为室内的空气比室外干净。持续的灰霾天也会使心脏病和肺病患者症状加重,健康人群也会出现不适症状,外出回来后应该清洗面部及裸露的肌肤。 于丹丹
●你知道吗?
南京近5年来
每年1/3是霾天
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对1961年到2006年的气象资料研究后发现,南京的霾天数总体呈上升趋势,45年内竟然增加了上百倍。“上世纪60年代,每年的霾天仅有几天,其中,1961年、1965年、1967年、1969年、1972年、1974年霾天均为0;而到了1991年,首次超过100天,最多的 1994年霾天高达158天,2005年也有106天。”近五年来,平均每年要出现130天的霾天。
南京40年来
能见度降2.5公里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告诉记者,根据40年来南京天空能见度的年际变化来看,随着灰霾天的逐年增加,南京的能见度下降了2.5公里。
在专家提供的图标上记者看到,1965年—2005年这40年来,南京的能见度在逐年下降,上个世纪60年代,南京市民的平均能见度是6.5公里,70年代为5公里,80年代是4.5公里,到了2005年只能看到4公里了。“灰霾就是罪魁祸首。”专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