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拥有得天独厚的稀土自然资源,已探明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80%以上。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稀土在能源、信息和材料领域中的作用日趋重要,被美、日等国称为“二十一世纪战略元素”。作为我国稀土研究的重要基地,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走在了世界稀土科学研究的前沿。
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在北京大学化学系稀土化学研究中心与无机化学教研室稀土发光材料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实验室成立10年来,从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和队伍建设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光电磁显能硕果累累
稀土是镧系元素及钪、钇等十七种元素的总称,占周期表中全部元素的六分之一,是一个亟待开发的领域。稀土元素的外层电子结构很特殊,使得它们具有很多不寻常的光、电、磁和化学特性,稀土元素又有"工业味精"的美称。
实验室根据世界稀土研究的状况和我国经济建设的需要确定了四个主要的研究方向:1、稀土分离化学与稀土分离工艺优化设计。2、稀土固体化学和功能材料。3、开展配位化学基础研究,大力开辟分子基稀土材料的应用新领域。4、稀土物理化学和镧系理论。并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
在稀土固体化学方面,提出了合成 B aF Br: Eu2+的新方法及稀土激活碱土金属氟氯化物的 X射线发光和 X射线存储发光机理,并应用于临床的 X-射线存储发光屏,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最近,实用的临床 X-射线存储发光屏已通过扩大试验,正筹备批量生产。在稀土配位化学方面,把稀土配合物引入分子基电致发光材料中,制备出最大发光亮度达980cdm-1的铽配合物,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研制出多种荧光强度高,光稳定性好的高分子复合稀土荧光材料,并应用于国家增值税发票等,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设计和合成了4f-3d磁性分子基材料,观察到外磁场诱导的慢磁驰豫现象,并对4f-3d的自旋交换机理作了理论研究。在稀土物理化学和镧系理论方面,应用谱学方法研究了萃取过程中微乳状液的组成及结构,深化了萃取过程中有机相结构变化和相平衡的认识,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在高精度数值计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狄拉克方程的完全相对论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程序(BDF)。BDF是迄今最精确的完全相对论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的程序。
产学研并举开拓新路
实验室建立10年来,在稀土分离化学与萃取工艺优化设计方面,建立非恒定混合萃取比体系的分离串级萃取理论,发展了原有的理论,解决重稀土分离酸度高和平衡速度慢的难题,实现高纯重稀土的萃取法生产,在国内最大南方矿稀土企业建立了国际最大的高纯氧化镥生产线。此外,在钪和钇的分离体系以及稀土分离工艺的优化设计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国家计委稀土办曾两度评价该项目的“重稀土萃取分离理论及工艺是一项在国内外处于领先水平的重大技术”,“为中国重稀土资源优化利用和稀土分离技术跻身世界先进水平做出贡献。”为了提高我国稀土科学的研究水平,促进我国稀土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和战略优势,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工作紧密围绕我国稀土资源的开发利用,特别是利用稀土的本征性质,探寻开发新型稀土功能材料的源头,并将研究成果尽快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实验室在产学研一体化方面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