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是大自然博物馆里的一个主馆,我进去、出来,又进去、又出来。走过了一段人生之后,置身于此地,遐想联翩。我不禁问自己:是她老了还是我年轻?是我老了还是她年轻?我顿时有所感悟:你要是爱她、亲近她、呵护她,它还会年轻;你要是冷落她、作践她、摧残她,她就会衰老,继而露出狰狞的面孔,阴森森地向你逼过来……而我,若是得到关爱和呵护,我也会很年轻。 ——摘自丁荣吾日记
57岁,对很多人来说是准备退休的年龄,而对丁荣吾来说,事业才真正开始。这一年,这位福建人把目光投向了西部的广袤沙漠。他希望他的根灌系列发明能为那里披上一袭绿装。
8年的艰苦努力,他的高效多功能节水生态与环保技术趋于完善。2008年11月在福建泉州召开的根灌技术体系研究与开发项目成果鉴定会上,专家对丁荣吾及其团队研发的根灌系列技术给出鉴定意见:“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议加快技术成果转化推广力度和产业化进程。”
说起来,丁荣吾的人生充满了艰辛坎坷。他下过海、放过牛、种过田、当过钳工,也干过纺织、电镀、机械、食品等产业,还当过厂长老总。人过半百,他终于找到了自己新的兴趣点。
中央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后,丁荣吾认定恢复西部生态环境是关键,而解决水的问题是关键中的关键。于是,丁荣吾开始自费实地考察。他多次考察内蒙古和新疆的草原、沙漠,还访问阿联酋、沙特、也门,实地考察了中东地区荒漠改造节水工程和以色列节水滴灌技术。
他运用数学原理,把众多灌溉技术和生态地理现状与生态恢复的目标进行比对,排列组合,约分化简。最终,他选定使用地下灌溉技术作为切入点,直接给植物根部灌溉施肥供气——根灌。
经过两年试验,他于2003年1月申请国家发明专利。此后,围绕这一核心技术不断研发,形成了后来大面积试验的根灌系列技术。
新疆库尔勒是丁荣吾第一个完成技术储备的试验点。此后的几年,他又连续在策勒、克拉玛依、哈密、吐鲁番、阿克苏等地试验。沙漠深处,相对湿度几乎接近于零,有时地面温度高达70℃,高温严寒、风暴沙尘,这些都没有阻止丁荣吾和他团队的步伐。在这样的环境里,他们每年至少要呆8个月。
技术的成功并不等于可产业化推广应用。正在丁荣吾一筹莫展之际,年轻企业家林章利出现了,他看好丁荣吾的技术,2004年7月独立注资与丁荣吾成立福建大地生态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根灌技术开始走上产业化之路。
所有在新疆的试验地,仅几年时间,荒芜的沙漠均披上了绿装,玉米、棉花、西红柿等农作物喜获丰收,两年树龄的青杨已经成林,根系生长发达,土质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丁荣吾的根灌技术不但在国内新疆、宁夏等地推广,还作为援外技术走出了国门。
2008年10月9日,在科威特举办的第二届中东地区国际发明展览会上,科威特科学院、沙特国立大学主动提出与福建大地公司双方各出资一半在科威特先做试验,后推广应用的方案。中国农科院受商务部委托,和非洲进行援外工作时,也采用了根灌系列技术支援阿尔及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