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北理工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所编写的《“十二五”能源和碳排放预测与展望》发布。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魏一鸣教授在发布会上这样表示,没有充分的证据显示我国经济增速会出现大幅度趋缓的现象,预计“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年均增速仍高达9.7%。
—— 扩张:能源规模继续增长 ——
受经济增速仍然高位运行影响,“十二五”时期,我国的能源生产和消费规模将继续扩张。根据《“十二五”能源和碳排放预测与展望》的描述,“预计到2015年,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36.3亿吨标准煤,一次能源消费总量43.1亿吨标准煤,全社会发电量5.5万亿千瓦时,3个指标值均位居世界第一。”
2015年,我国人均能源消费量也将达到3.15吨标准煤,人均用电量达到4000千瓦时,两个人均指标也超过世界人均水平。
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长距离的煤炭、油气、电力调运能力显著增强,城市乃至县城燃气供应网络基本覆盖,沿海LNG接纳能力大幅增长。“十二五”时期能源重心继续西移,新疆、陕西、内蒙古等地区在全国能源供应中的地位继续增强。
能源净进口持续增长,对外依存度也将进一步提高。2015年,我国的能源对外依存度将超过15%,净进口煤炭约2.4亿吨,石油3.0亿吨,天然气950亿立方米,成为世界第一大煤炭净进口国和第二大石油净进口国,第四或第五大天然气净进口国。
“得益于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和进口来源的分散化,能源供应保障能力不会降低,而是进一步增强。”魏一鸣表示。
—— 转变:能源结构更加低碳 ——
“十二五”时期,我国能源结构呈现出清洁低碳化趋势,按照发电煤耗法折算,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在“十二五”末将超过11%。
“2015年我国煤炭产量达到36.4亿吨,原油2.09亿吨,天然气1960亿立方米(含非常规天然气),水电、风电、核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等一次电力达到1.43万亿千瓦时;煤炭消费量达到38.5亿吨,原油4.89亿吨,天然气2880亿立方米,一次电力1.43万亿千瓦时,年均消费增速分别为3.9%,3.8%,21.7%和11.7%,”《“十二五”能源和碳排放预测与展望》作出如上预测。
尽管天然气、一次电力等低碳或近零碳能源增长较快,但因其所占比重仍然较低,2015年化石燃料燃烧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将进一步增长,达到91.8亿吨,其中源自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比重分别为81.0%、13.2%和5.8%。
而“十二五”时期单位GDP碳排放量累计将下降20.7%,年均下降4.5%。按照2010年的碳排放强度计算,2015年少排放了二氧化碳24亿吨。北理工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廖华博士称:“尽管2005到2015年,单位GDP碳排放累计下降32.8%,实现了2020年碳减排目标的67%至78%,但由于碳减排潜力下降和减速趋缓,要在2015年至2020年完成减排任务,仍然要继续付出巨大努力。”
—— 启示:高度重视上下同心 ——
刚刚过去的“十一五”是我国能源发展中的一个鲜明转折期,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这种转折为“十二五”期间的能源发展打下基础,也为新时期的能源变革带来启示。
能源需求增速转折。我国首次确立单位GDP能耗下降20%的节能目标,“十一五”期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速约6.7%,比“十五”下降3.4个百分点,实现增速转折。
能源生产重心西移。内蒙古超过山西成为第一产煤大省区,陕西跃居第三产煤大省,因长庆油田跃升为全国第二大油气
田,陕西省原油产量在全国比重中也增长较快。
能源安全范畴延伸。石油对外依存、天然气净进口量不断提高,煤炭净出口大国转变为净进口大国。能源安全从石油和电网扩展到天然气、煤炭和铀资源等领域。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市场规模和发展潜力剧增。风电装机容量“十一五”几乎从零起步连续多年翻番至4183万千瓦,现已位居世界首位,提前10年完成2020年发展规划。
碳减排量化目标首次提出。于2007年世界环境日前夕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提出2020年单位GDP温室气体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的行动目标。
“十一五”期间的能源发展是在挑战中取得了辉煌成就,这得益于国家对能源问题的高度重视。针对刚刚开局的“十二五”,我国在能源发展方面又有了新的目标,那就是今后要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对此,魏一鸣教授建议,“未来我国政府仍要高度重视能源问题,在实现单位GDP能耗快速下降和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方面做好权衡,把改善能效作为应对能源安全问题和解决能源供需矛盾的主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