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协动态 | 关于唐山科协 | 科学普及 | 学会工作 | 宣传教育 | 工作综合 | 《唐山科普》
 范  围
 关键词
张玉江
心系“头顶库”
科技战线上的排头兵
殷启国:向创新要效益
琚行松:让科研为地方发展服务
陈杰:科技养殖不让须眉
汤建华:为科技事业发展当参谋
王志强:用责任延续幸福
执着的追求
默默勤耕耘,孜孜谱华章






当前位置:首页>>宣传教育>>科技人物风采
赵立军:泥鳅人工繁育种苗路上的探索人
添加时间:2012/8/29  作者:耿晶  来源:唐山科普在线  点击:3596  
【 双击滚屏 】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 字体: 】 

    丰南区西葛镇丰越无公害泥鳅养殖合作社社长赵立军,与韩国客商经常有业务往来,2009年早春,应韩国明均公司之邀到连云港考察。在考察期间,韩国的客商在宴席上介绍一道相当高贵的菜——泥鳅。细心的赵立军十分注意这一信息,经了解,韩国市场泥鳅几乎100%来自于中国,且价格相当高。回来后,赵立军就对泥鳅动起了心思,因为西葛镇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天然泥鳅遍地都是。于是他带着希望再次赶到连云港实地考察泥鳅,听了当地人的介绍后,再到养殖户池塘边看看,那一个连一个的泥鳅池,那一个个面带喜悦的养鳅人介绍说:一个一亩左右的池塘,一年就能赚3万多元,这让赵立军动了心。

     西葛镇位于丰南腹部,属于冲积平原低洼地区,稻田种植5.2万亩。土质肥沃,酸碱度适中,且光照充足,非常适合泥鳅生长,经过赵立军的宣传煽动,很快组织起了几个要好的村民合伙养泥鳅。凭作做生意人的智慧,在办泥鳅养殖场之前,他已经对泥鳅市场进行了祥细了解和对养殖技术进行了调研,他知道连云港泥鳅养殖走的是“买全国、卖全球”之路,种源靠的是买回来捕捉的野生鳅,逐步泥鳅养殖升温,泥鳅自然资源日趋枯竭,必须有走自我繁育种苗道路,这一点,他也问过许多专家,得到的答案是不容易,总的趋势是有许多人、许多专家和养殖户都在试验着搞,但成功率不高,成本很高,结果不如购捕来的野生苗合算。但是,赵立军仍然决定走自我繁苗之路。

    说干就干,他一边造养殖池,一边安装电源。另外他又选择场地建育苗场,购育苗器械、药品,他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了育苗上。一下子投资上去近20万,他一心扑在泥鳅养殖场,连天带夜地忙活,可他一个月也不见得回家几次,有时偶尔回家取换洗的衣服或是找资料,可很少在家吃上一顿饭。就这样整天整月地忙着,为的是自已能早日育出泥鳅苗来,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孩子想爸爸了,老是跟妈妈闹气,妈妈生气地说:“你爸爸跟泥鳅过了,成野人了。”

    事没少做,苦没少吃,可是到了秋季,育出的苗还不够一亩池塘放养的,而且大小不均,爹孙七八代,还有的带伤,有的瘦得象小麻绳,合作社自己30个池塘,还得靠到市场上购苗。话又说回来了,虽然不太成功,可也见到了一些效果,他的信心不减,他有这种结果的心理准备。

    可这边没出成果,那边却出了问题,初冬捕捞时,养殖池的产量根本就没有说的那么多,经过一个多月的捕捞,总算全部捕捞结束了,原先想,不赚多,赚过十万八万的该不成问题,可是一核算不要紧,算多了个大窟窿:成鳅产量比春天投下的种苗数量多不到那去。不但花了人工,花了饲料,还得交塘口费,算是亏大了。合伙人一个一个都没好脸,有的说,我们是来赚大钱的,这钱没赚不打景,还亏了这么大窟窿,怎么和家里人说呢?怎么在乡亲面前抬起头呢?那些投资钱什么时候才能赚回来噢?

    赵立军没有失去信心,等大家冷静下来后,他和大家一起分析收成不好的原因:第一是养殖技术不熟悉,管理不到位,下大雨时跑了许多,要不池塘周围沟沟里的泥鳅怎么比以前多多了呢?第二是购的种苗不好,死亡率太高,几乎死了一半。第三呢,我们对死去的泥鳅也没扣除饲料,仍然猪头猪脑地往塘里投料,浪费的多了。这第四呢……。这成功方面也不少啊,咱们不管咋说,还是育出了一些苗这是我们成功的成果,证明可以人工育苗。听到这话,合伙人翁头翁脑地叫了起来“哩哩,还有成功成果呢?这一条三指长的小人精,比我媳妇养一头猪还贵。”说得大伙都哭笑不得。

    第二年,泥鳅养殖场还是干了起来,只是大伙的信心不足了,可赵立军仍然是吃住在育苗场,人又黑又瘦,学生暑假时,一天爱人带着儿子来到养殖场,找了半天,在育苗大棚外边的青草丛中猫着腰在找什么东西式的,看他胡子拉差的那样,爱人的泪水顿时夺眶而出:“你找啥呢?儿子来看你了。”他一抬头看到爱人和儿子站在身后,忙说:“水老鼠把我的防逃网咬坏了,一池苗都漏了。”爱人帮他洗衣服时,发现衣服上到处都有蚊子被打死的血斑,她知道一定是晚上育苗室里蚊子多,就跑到小店里买了几合蚊香和纱网。

    养成鳅那年一开始就走了曲折路,初夏购苗时嫌贵,有人提出等一等,可一等一贵,而且买不到。一恍三个月时间过去了。只放三分之一塘口。又到了年底,合伙人这个也有困难,那个也说日子不好过,两个字“撤资”。赵立军咬了咬牙:“我把大伙入股钱退给大家。”

    这一年的整个冬天,赵立军没有停息,他一边找曾经育过苗的老养殖场讨经验,但100%人说,“不能搞!”,一边托人到水产学院找专家,还有泥鳅养殖专业部门,可是得到回答的是:泥鳅育苗只是理论上的体系。在实践中还没有得到证实,而且目前国内成功报道也很少见,希望私营养殖不要冒这个险。并希望到上海大学,青岛海洋大学看看。赵立军三次跑到上海大学,教授把他带进实验室,可对泥鳅人工育苗技术仍然没有肯定答案。两次到青岛海洋大学,结果也差不多。回来后,他独自翻阅前两年育苗记录,仔细查找问题和经验,并结合专家、教授给他的有关指导和启发。

    2011年春天,他照样早早地来到育苗基地,挽起衣袖、换上长靴,从育苗池消毒做起,记录每天的天气实况,检查水质,测量气温、水温,观察亲鳅表现,确定催产期,做好不同雌雄比例记录,一一对照药剂出厂日期,注射时,自已一个人操作,对催产剂注射部位、角度反复练习,并在做完后及时记录。同时继续投资改造孵化循环池、循环道等育苗设施。就这样,育苗工作终于有了较大进展。亲鳅催产率提高到40%,苗种孵化率达到35%,出苗率达45%,成活率也在50%以上。虽然合伙人在此期间,几名合伙人都提出要求,只参加生产成经营,不再参与育苗了,而且当年放养池只利用一半,但成鳅养殖也获得了较好产量,平均每亩单产达到了2600多斤,接近泥鳅之乡的生产水平,但扣除育苗费用和创业时部分货款,合作社仍然没有盈利,但赵立军坚信他的经营战略是正确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1年育苗技术进一步成熟,2012年种苗已经达到自供有余,并销往市场。实现了一条泥鳅顶上一头猪的价值。听了这句话,也许大家不相信,但听了赵立军解释后,就会深信不疑了,他说,在生产实践中,一条20厘米长亲鳅,可产卵2万粒,按照目前他的技术水平,苗种孵化率在92%左右,出苗率在87%以上,可得到种苗16000尾,经过一个月时间育出的种苗平均体长3~5厘米,1.2~2克重,就按1克重计算,就值5分钱一尾,总价值就是800元,甚至达到1300元以上,是不是一头猪的价值。

    育苗成功以后,丰越泥鳅合作社名声大振,建立起了“丰越泥鳅网站”,先后多次在全国泥鳅专业经验交流会上作专题报告, 全国各地上门取经请教的人络绎不绝,泥鳅养殖园区先后被淮海工学院、苏州大学确定为大学生实习基地。他的成果得到的全国许多专家的认可,并于2011年6月11日通过省市专家的验收鉴定,得到了认可,认为,该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白,整体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验收组专家姚东瑞竖起大母指说:“一个非专业的人士能把泥鳅育苗技术突破口了,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公认的“中国泥鳅大王”,连云港市泥鳅行业协会会长乔宗礼在验收时说:“这一成果,是我近30年的梦想,将彻底打破靠天养殖的现状。”

(编辑:凌鹏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版权申明 - 联系方式 - 网站合作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唐山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 Copyright © 2004-2005 唐山科普在线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北京光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 Powered by Glaer GIP(TM) V3.0
冀ICP备05016301号-1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