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协动态 | 关于唐山科协 | 科学普及 | 学会工作 | 宣传教育 | 工作综合 | 《唐山科普》
 范  围
 关键词
张玉江
心系“头顶库”
科技战线上的排头兵
殷启国:向创新要效益
琚行松:让科研为地方发展服务
陈杰:科技养殖不让须眉
汤建华:为科技事业发展当参谋
王志强:用责任延续幸福
执着的追求
默默勤耕耘,孜孜谱华章






当前位置:首页>>宣传教育>>科技人物风采
刘海清:我的梦想就是让乡亲们的栗树多赚钱
添加时间:2013/5/21  作者:徐越  来源:唐山科普在线  点击:4126  
【 双击滚屏 】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 字体: 】 

    提起迁西县东荒峪镇松棚子村的刘海清,可是个名副其实的大能人。说他是能人,是因为他对迁西县板栗产业发展做出了令人称道的贡献。

    5月中旬的一天,笔者在一片栗林中见到了刘海清。晒得黝黑的皮肤和粗糙的双手,让人很难将2012年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的获得者、迁西县星桥板栗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与眼前这个普通的农民联系在一起。

    谈起自己近年来获得的诸多荣誉,刘海清淡然一笑:“我就是个农民,我就是想把我学到的技术传播给更多的人,让别人的栗树也能多结些栗子,多赚点钱。”

    谈到板栗,便打开了他的话匣子。他先讲述了自己的经历,1985年,他当选为东荒峪镇松棚子村大队长,之后历届连任松棚子村支书。1997年,村书记竞选失利,心情低落的他在沉寂一年后,只身前往沈阳,开了一家炒栗子馆。“正是这次沈阳之行,我才发现,原来自己身边司空见惯的板栗,竟然这么受到人们的追捧。”刘海清说,在沈阳两年多的时间里,他平均每天都要卖掉千余斤的炒栗子,两年多的时间,竟然攒下了30多万元。“后来我存储的迁西板栗脱销了,为了应付市场,我从外地购进了一批板栗,结果顾客反响强烈,都不愿再购买。当时我就心想,自己家乡的板栗这么受人追捧,何不回家好好研究家乡的栗树,争取生产出更多的栗果?”

    2001年,刘海清怀揣着卖板栗赚的30万,回乡创业,开始在家乡大规模栽植板栗.他放着“大钱”不挣,回乡务农的做法,遭到了家人的反对,然而刘海清却对家人的反对充耳不闻,一心研究栗树的生长过程。由于刘海青的潜心研究和悉心照料,十亩山林中的栗果长势喜人。“不少村民看到我这一片栗林长势好,挂果多,每到冬春季节,就偷着来到我的栗林,掐枝嫁接,结果把我的栗树剪得参差不齐。”

    他伤心之余,对这些“受伤”的栗树更是加倍用心,而就在这时,他却发现,很多被剪得光秃的枝条,来年的长势反而更旺,挂过也并未减少。面对种种自己无法解释的疑问,已经近乎着迷的刘海青寝食难安,随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他多次往返于迁西与遵化之间,细心学习各地对栗树嫁接、增产的实践经验,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操作,一一记录下来潜心研究,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 “四回缩”板栗修剪法。

    2004年,随着实践的进一步加深,他的“压冠控高修剪新技术”应运而生,随着他栗树修剪技术的不断成熟,他本人以及亲属家中“实验田”中的栗树也开始连年丰收.“压冠控高修剪新技术”也不胫而走,成为乡邻们追捧的对象。面对自己苦心钻研的新成果,刘海青并没有保留,不仅有求必应,言传身教,还在冬春等农闲季节,骑着自己的电动车走村串巷,挨村为栗农举办讲座,教栗农们剪接新技术。两年多的时间里,刘海青走遍了迁西县的15个乡镇,举办讲座百余场,受益栗农达万余人。在刘海青新技术的带领下,迁西县的板栗实现连年丰收,据不完全统计,他的新技术为栗农们再次增加了数百万元的经济收入。2007年,他注册成立了星桥板栗专业合作社,更好的带动了栗农致富增收。

    刘海清对板栗产业发展所做的杰出贡献得到了政府部门和村民的认可.2010年,他被县政府授予“农民专家”称号;2011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十大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2012年他和相关院校专家教授共同研究的“燕山板栗产业化开发技术与示范项目”再次获得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而他也因此成为迁西县首位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普通农民。

(编辑:凌鹏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版权申明 - 联系方式 - 网站合作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唐山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 Copyright © 2004-2005 唐山科普在线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北京光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 Powered by Glaer GIP(TM) V3.0
冀ICP备05016301号-1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