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协动态 | 关于唐山科协 | 科学普及 | 学会工作 | 宣传教育 | 工作综合 | 《唐山科普》
 范  围
 关键词
张玉江
心系“头顶库”
殷启国:向创新要效益
科技战线上的排头兵
琚行松:让科研为地方发展服务
陈杰:科技养殖不让须眉
汤建华:为科技事业发展当参谋
王志强:用责任延续幸福
执着的追求
默默勤耕耘,孜孜谱华章






当前位置:首页>>宣传教育>>科技人物风采
张冬梅:在希望的田野上
添加时间:2006/12/28  作者:闫瑾  来源:唐山科协  点击:4287  
【 双击滚屏 】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 字体: 】 

  来到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玉米室并未能如愿见到玉米室主任张冬梅,而是在农科院的玉米育种田里见到了一身汗一身泥的她。初见张冬梅很难将眼前这位头戴草帽、衣着朴素的中年妇女同国家星火计划项目负责人、省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课题主持人联系起来。然而正是这位普通的妇女带领科技人员先后培育出冀单21、唐单3、唐单4、唐单6、唐单9、唐玉5、唐玉10、唐玉15、津唐1、2、3、4号等十几个玉米杂交种通过品种审定,累计推广2800余万亩,创经济效益4.5亿元。

  张冬梅1984年河北农业大学农学本科毕业,分配到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工作。从参加工作起一直从事玉米杂交种选育研究。现任农科院玉米室主任,研究员,课题主持人,唐山市种子协会理事。

  玉米育种是一项艰苦工作,每年春播到秋收都有一套严密、细致、繁琐的工作程序,稍有差错,直接影响科研进度。每年的7—8月份和南繁育种的1—2月份,是玉米育种授粉阶段,每天上午9点到下午1点是花粉的存活期,在这特定的时间里,一定要按授粉计划把花粉一株株授到特定的玉米上,现正值暑期,在酷热难耐的玉米地里,气温常常高达四十度以上,张冬梅和同事们顶着露水雨水,忍受蚊虫叮咬,全天钻在玉米地里,在玉米地里要走上十几里路进行人工授粉,每天要坚持十小时以上,到下午三、四点钟才能吃上中午饭。

  为了早出科研成果,促进农业的发展,张冬梅一直坚持南繁北育,自1996年任玉米室副主任后连续8年从事艰苦的南繁育种工作。南繁北育就是每年的4—9月份在北方育种,12月份到来年的3月份在海南育种,每年育种两期,一年当两年来用。

  提起海南,人们自然会联想到椰树、阳光、海浪、沙滩、浪漫的夏威夷风情,但是到海南岛育种却是件艰苦的工作,在那里接触到的是落后的农村、少数民族地区,语言、文化、气候差异很大,生活条件相当艰苦。由于要保证种子的优良性,育种田要离村庄很远,又多是沙地,骑自行车很困难,张冬梅和同事们每天要走十几里路去套袋授粉,有时时间太紧来不及吃午饭,就在田里饿上一天。虽然张冬梅连续8年到海南育种,但是却没有机会享受一下海南的迷人风光,因为每当海南的育种工作结束时,北方的育种工作又开始了。

  多年来张冬梅潜心钻研,先后主持完成“玉米优良自交系D黄212的选育与应用”项目,在选材、育种方法及其本身优良特性等方面,具有突出的创造性,在同类研究中达国内领先水平。用其育成的杂交种累计推广1500余万亩,取得社会经济效益3.8亿余元,1999年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完成“早熟玉米杂交种唐玉10号的选育与推广”项目,获2002年唐山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3年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该项研究,在育种方法上,利用杂种优势模式原理,创建综合种选系集团,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相互对应的综合种集团选系方法,加快了育种进程。在推广方法上,突破以往“注重销售,体系单一,技物分解,重前轻后”的旧的推广方式,实行科企联合,运用市场经济理论,技术推广的思路,创建品牌的战略,建立了“宣传引导→科技开发→质量突破→市场运作→全方位服务”新的推广模式。张冬梅现正主持国家星火计划“优质多抗粮饲兼用玉米新品种唐玉15号的中试与示范”项目,主持省科技厅、唐山市科技局“优质多抗专用玉米新品种选育” 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20年来张冬梅长期工作在农业科研和生产第一线,在农业科研、成果转化、技术推广、科研管理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先后受到各级政府的表彰和奖励。1998年至1999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唐山市劳动模范,2000年评为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1年评为河北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 2003年国家星火计划先进个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版权申明 - 联系方式 - 网站合作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唐山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 Copyright © 2004-2005 唐山科普在线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北京光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 Powered by Glaer GIP(TM) V3.0
冀ICP备05016301号-1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