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协动态 | 关于唐山科协 | 科学普及 | 学会工作 | 宣传教育 | 工作综合 | 《唐山科普》
 范  围
 关键词
习近平出席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并为最高奖获得者等颁奖
李克强与中外顶级创客刮起“头脑风暴”
创新驱动瓶颈怎么破
激励创新 成就梦想 感受不同科教理念
李源潮勉励青少年科技爱好者
5月30日,成为我国8100万科技工作者的节日
第16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在北京开幕
中科协举行年会暨全国科普日新闻发布会
中国科协财政部表彰2007年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和带头人
2007中国科协年会武汉开幕






当前位置:首页>>科协动态>>域外传真
胡锦涛出席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
添加时间:2010/1/11  作者:李斌、顾瑞珍  来源:新华网  点击:2997  
【 双击滚屏 】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 字体: 】 

 

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胡锦涛出席大会并为最高奖获得者等颁奖
温家宝讲话 李长春习近平出席 李克强主持


1月11日,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新华社记者 鞠鹏摄

    新华网北京1月11日电(记者李斌、顾瑞珍)中共中央、国务院11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温家宝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李克强主持大会。

    人民大会堂里华灯绽放、鲜花吐艳,气氛庄重而热烈。奖励大会开始前,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会见了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获奖代表。

    上午10时,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始。在热烈的掌声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首先向获得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名誉所长谷超豪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孙家栋颁发奖励证书,并同他们热情握手,表示祝贺。随后,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代表颁奖。

    1月11日,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向获得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谷超豪(右)、孙家栋(左)颁奖。新华社记者 鞠鹏摄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讲话中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表示祝贺。他说,过去的一年,在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的形势下,我国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保持了社会和谐稳定。我们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加强科技支撑作为一揽子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财政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推动技术改造,加快实施重大科技专项,超前部署、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些措施对遏制经济下滑势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温家宝强调,最终战胜危机、实现经济复苏要靠科技的力量。科技创新不仅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强大武器,也是经济持久繁荣的不竭动力。我们要始终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紧密跟踪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着力突破带动技术革命、促进产业振兴的前沿科学问题,突破提高健康水平、保障改善民生的重大公益性科技问题,突破增强国际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高技术问题;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公共服务保障水平;我们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科技生产力,营造科学民主、学术自由、严谨求实、开放包容的气氛,使科技人员的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创新成果大量涌现;我们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科技队伍,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尽快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


1月11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新华社记者 饶爱民 摄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主持大会时强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以获奖者为榜样,继续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探索精神,团结协作、淡泊名利的团队精神,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承担起历史赋予的重任,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会上宣读了《国务院关于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孙家栋在代表全体获奖人员发言时表示,中央召开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央领导同志向获奖人员代表颁奖,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科技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对科技工作者的热情关怀。作为科技工作者,一定不负党和人民的期望,继续为我国科技事业更好更快发展努力工作。

    出席奖励大会并参加会见的中央领导同志还有:王岐山、回良玉、刘淇、刘云山、李源潮、张德江、徐才厚、郭伯雄、令计划、路甬祥、韩启德、李建国、陈昌智、马凯、白立忱、张榕明、钱运录、万钢、罗富和以及中央军委委员陈炳德、李继耐、廖锡龙、常万全。

    中央和国家机关及军队有关方面负责人,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委员等出席大会并参加会见。

    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共授奖374项(人)。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授奖项目28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27项;国家技术发明奖授奖项目55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5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项目282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17项、二等奖262项;授予7名外籍科学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谷超豪,1926年生,浙江温州人。194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1959年获苏联莫斯科大学物理数学科学博士学位。在苏联留学的时候,谷超豪就因为研究K展空间的新方法而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当时他的主攻方向是微分几何。在1956年中国制订科学发展规划时,谷超豪就是规划的参与制订者之一,当时他和数学界的一些学者联合提出数学领域要重点发展微分方程、概率论和计算数学。1958年,苏联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开辟了星际航行的时代,此时谷超豪敏锐地从中看到了偏微分方程这块国内数学领域的薄弱园地很需要发展。

    1959年,谷超豪从前苏联回国时,他的研究能力和成就已经接近微分几何研究领域的顶峰了,如果继续从事微分几何研究的话,很快就可以出新的成就。但是他并没有继续他的微分几何研究,而是带着当时复旦大学数学系的几个年轻人一起转向了偏微分方程,并取得重大突破。

    谷超豪的研究横跨数学、物理学科的多个领域。他曾将自己的三大研究领域——微分几何、偏微分方程和数学物理,亲昵地称为“金三角”。“别看它们表面上枯燥,其实只要深入进去,你就会发现奥妙无穷,简直是开发不尽的宝藏啊。”

    1988年2月,谷超豪由复旦大学调任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一职,上任伊始,就着手推动中国科大的多学科交叉研究。在他的努力下,1992年中国科大“非线性科学”获国家正式立项,谷超豪被聘为该项目的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大成为国家在该领域研究的南方中心。

    2009年10月20日,“谷超豪星”命名仪式在上海复旦大学举行。国际行星命名委员会将紫金山天文台于2007年9月11日发现的、编号为171448的小行星命名为“谷超豪星”。谷超豪在命名仪式上表示,命名是一次极大鼓励,自己在数学研究上只是取得了“一点点建树”,“抚今追昔,我从事数学研究活动已60余年,我一贯认为数学研究要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要不断创新和不断提高,并为此目标而努力奋斗。”

    谷超豪在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科学成就。他甘为人梯,献身基础研究,几十年来为中国高校和科研机构培养出一大批高级数学人才和教学科研队伍。在他指导培养的学生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6人、工程院院士3人,直接指导的博士生中有2篇论文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

 

    孙家栋,1929年生,男,中共党员,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8岁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预科学习俄语,后转入汽车系。新中国开始组建空军后,品学兼优的孙家栋作为急需的俄语翻译人才被选送入伍。

    1951年,孙家栋和另外29名军人被派往苏联茹柯夫斯基工程学院飞机发动机专业学习。这个学院有一个传统:考试全部获得5分的同学,照片要挂在学校一进门的地方,一学年后如果能继续保持,便把照片往上挪,越往上人数越少,照片也越大。毕业时如果能在其上保留一张大照片,便可获得一枚印有斯大林头像的金奖章。1958年,孙家栋就带着这样一枚珍贵的金质奖章回到了中国。

    1967年中央决定组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由钱学森任院长。钱学森亲自点将,让孙家栋重组卫星研究队伍,此时孙家栋已是五院导弹总体设计部副主任。和9年前回国时一样,他再一次放弃了自己已经熟悉并建树颇丰的导弹领域,担起卫星研制的重任。这一年他37岁。

    从1967年担任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总体设计负责人开始,孙家栋又先后担任了我国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他还是我国通信卫星、气象卫星、地球资源探测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的工程总设计师。在中国自主研制发射的100个航天飞行器中,由孙家栋担任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或工程总师的就有34颗,占整个中国航天飞行器的三分之一。被业界公认为中国的“卫星之父”。在研制试验过程中,深入实际,艰苦奋斗,带领科技人员攻克了多项技术关键,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问题。他为中国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1980年获七机部劳动模范称号,1984年荣立航天部一等功,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89年,孙家栋担任中国火箭进入国际市场谈判代表团团长,参加中美两国政府间的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协议谈判。1988年,当选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992年当选中科院院士,1996年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003年任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04秒,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成功发射。中国深空探测的新里程由此开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版权申明 - 联系方式 - 网站合作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唐山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 Copyright © 2004-2005 唐山科普在线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北京光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 Powered by Glaer GIP(TM) V3.0
冀ICP备05016301号-1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