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协动态 | 关于唐山科协 | 科学普及 | 学会工作 | 宣传教育 | 工作综合 | 《唐山科普》
 范  围
 关键词
习近平出席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并为最高奖获得者等颁奖
李克强与中外顶级创客刮起“头脑风暴”
创新驱动瓶颈怎么破
激励创新 成就梦想 感受不同科教理念
5月30日,成为我国8100万科技工作者的节日
李源潮勉励青少年科技爱好者
第16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在北京开幕
中科协举行年会暨全国科普日新闻发布会
中国科协财政部表彰2007年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和带头人
2007中国科协年会武汉开幕






当前位置:首页>>科协动态>>域外传真
科普大篷车走过十周年 传递科学力量
添加时间:2010/12/15  来源:科学技术普及部  点击:2705  
【 双击滚屏 】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 字体: 】 

  2010年11月27~29日,全国科普大篷车十周年工作回顾展在广西科技馆盛大召开,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协的百余名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大篷车十年的辉煌,共同谋划大篷车更加灿烂的明天。


  十年来,科普大篷车走边疆、进社区、进农村,以科普展览、科普报告、科普表演等多种活动形式,把科普知识送到群众身边。10年,382辆,4个车型,行程1200万公里,惠民7800万人次。十年间,大篷车给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这几个数字,更是2000多名大篷车工作人员、数以十万计的科普工作者和广大群众结下的深厚友谊。大篷车被各族群众亲切地称为“流动的科技馆”、“科普轻骑兵”,成为了各级科协组织开展科普活动的“好伙计”、“好帮手”。

  走进千家万户的“流动科技馆”

  2001年1月8日,阿诗玛的故乡——云南石林彝族自治县上蒲草村的农民方学兰早早来到了县城,这里正在举办中国第一辆科普大篷车的现场活动,她惊喜地发现,那些在书本、电视上看到的科学知识,不仅在展品说明和讲解员讲述中看得明白、听得仔细,而且还能在实物模型上动手操作、体验。这让一年到头只能偶尔看场电影的方学兰大为惊奇,由于参观人员太多,她只选择了在“穿针引线”、“雅各布天梯”几个最受欢迎的展品前排队体验。随车而来的几位农业、卫生专家的演讲也引起了她的关注,不知不觉间,一上午的时间的就过去了。“科普大篷车要是能多来几次就更好了”,这不仅是她的心声,也是很多现场群众向工作人员的要求。10年过去了,云南这辆中国第一台I型科普大篷车已经光荣退役了,10年间,它驶遍了全云南省的16个州(市)、129个县/区,为群众发放了3万多张科普光盘、15万册科普挂历和300多万份科普资料。更值得一提的是,在藏族的赛马节,傈僳族的“阔时节”、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阿昌族的“窝罗节”等少数民族节日上,这辆车更是大显身手,深受欢迎,被誉为“云南过节最多的车”!

  2008年12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了“科技工作包括创新科学技术和普及科学技术这两个相辅相成的重要方面”。全国人大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也指出长期以来我国存在“重技术、轻科学,重解决实际问题、轻全民科学素质提高”的问题,中国科协应该找到更多的“抓手”,将科普工作做实,有效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科普大篷车就是一个有力的抓手。


  长期以来,以科技馆为主的固定设施是我国科普工作的主流手段,但我国科技馆的数量与人口总数的比例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基本上集中于经济、教育发达的大中城市,面向基层特别是广大农村、西部地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科普工作缺乏有力的工作手段。2000年,中国科协借鉴国外科技传播的先进经验,在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下,发起了“将科技馆‘搬到’车上,为基层群众送科普”的项目——科普大篷车。

  鉴于我国科普基础设施在地域和城乡分布的不均衡,中国科协在科普大篷车的配发上进行了相应的倾斜,不仅优先为西部地区配发车辆,而且全额承担其车辆的购置费用。10年来共为西部地区配发了210辆科普大篷车,占全国配发车辆总数55%。这些科普使者也的确起到了预期的效用,10年来1000多名科普大篷车工作者将科学的种子播撒在学校、社区、集市、部队、企业、机关、田间地头……。

  邓楠书记在2005年中国科协工作会议上提到,“要继续为地方配备“科普大篷车”,进一步搞好西部科普工程,支持中西部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提高科普服务能力。加强与大众传媒尤其是电视、网络、移动通信等新兴媒体的合作,扩大科普宣传的社会影响。”2006年中国科协发起了“科普大篷车下乡”的倡议,各地纷纷响应,涌现出众多有影响、有成效的活动,甘肃省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发起了“垅上行走遍全省”活动,为广大的边远山区和农村群众送去“致富兴村”的锦囊妙计;江苏省科协发开展了“苏北百乡行”大型活动,全年活动321次,被服务单位112个,受益群众高达24万人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推进了“科普大篷车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活动,全年开展活动138次,受益群众达12万人次。

  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急先锋

  2009年8月11日,新疆乌鲁木齐市雅山街道南山社区99岁的维吾尔族老大爷亚生,听取了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和新疆医学院的专家大夫经过认真检查后给出的建议后,满意地离开了。不过,这一幕并不是发生在哪一个医院,而是在科普大篷车开展的义诊服务活动现场。也许您会有疑问,科普大篷车做义诊是不是有点“不务正业”?实际上,如果说通过科普展板或资料发放普及健康卫生知识是科普活动的话,那么由医学专家提供有针对性、互动性的医疗咨询服务显然是更有效的科普活动。

  流动式的科普大篷车与固定式科技馆与正好形成了明显的优势互补,科技馆一般具有面积大,投资高、展品多的优点,也正是这些优点,决定了科技馆只能采取“以我为主”的工作模式,观众只能被动地到科技馆参观馆藏资源,而且因为观众来源的不确定,也很难提供针对性的服务。科普大篷车虽然车辆空间有限,展品也相对较少,但多在室外活动,活动空间不受限制;而且一般是在某特定场所或专为特定单位举办,观众具有明显的集体特征。这就使得科普大篷车具备了针对特定群众开展个性化服务的可能性,事实上,在各配车单位眼里,科普大篷车就是一个资源平台,这个平台上不仅有自身配置的设备、展品,而且还可以充分地开发、利用其他资源,为服务对象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


  “2009年全国科普基础设施监测评估”结果显示,所有的科普大篷车配车单位在自身展品演示活动外,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展板展示、电影播放、资料发放、咨询、报告、培训、科普剧、动手做、有奖猜谜、知识竞赛、标本、义诊等活动,普及程度最低的义诊活动,其开展率也超过了10%。除了这些活动外,还有不少单位开展了诸如航模表演、机器人表演、文艺表演和科技扶贫活动,现场进行技术指导,这些新颖的活动形式提高了群众的参与兴趣,有效地拓宽了科普大篷车的服务功能和内涵。

  科普大篷车在灾害应急中也充分地发挥了机动、灵活的优势,在灾害发生的第一时间里,积极组织相关科普资料和专家,奔赴一线灾害地区,不仅为灾区群众送去了科学知识和灾害和应对方法,也送去了党和政府对群众关心和战胜灾害的决心。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科普工作队的大篷车在2003年“非典”期间,不畏当时严峻的形势,深入到15个苏木乡镇,发放蒙汉文“防非”宣传材料5000多份,张贴挂图100多份,播放蒙汉语“防非”知识讲座30多小时,获得了自治区“防非”先进的表彰。2008年初广西遭遇了历史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广西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发动科普大篷车邀请专家一道下乡开展救灾培训活动,制作了68块展板,向灾区群众赠送书籍2100册、VCD光碟81张、《南方科技报》抗冻救灾特刊7000份;在“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工作队联合自治区地震局、崇左市地震局、天等县地震局等单位,组织科普大篷车到多家学校开展防震避震科普知识宣传活动,开展科普讲座3次,展出挂图5次,开展知识咨询5场,发放宣传资料2000册,使得师生们知晓了基本的防震避震知识,而且通过专家指导和模拟体验,掌握了相关技能。

  流动在田间地头的农技服务站

  今年3月份,四川省兴文县大河苗族乡的养殖户费正刚、邹生友、万天仲等迎来了一个有本事的“朋友”,只花了3分钟就测出了鱼塘的ph值、氨氮、亚硝酸盐等含量,并奉送了许多实用的技术资料,这个“朋友”请来的水产养殖专家还详细地解答了他们的疑问。这个“朋友”的本事可不止水产养殖一项,该县九丝城镇山地乌骨鸡养殖大户陈万波家的鸡有几只粪便出了异常,热心的“朋友”就带着专家上门,又是检测鸡舍空气质量,又是进行鸡的血液化验检测,并根据他家鸡舍具体情况给予了针对性的辅导。如果用一句话评价这个“朋友”的本事,该县九丝村村支书张正红的这句“实在是安逸”代表了大家的心声,这位“朋友”不仅本事大,土壤养分、水质养殖、畜禽养殖、植物病害、种子活性等农业技术全部武装在身,而且能够主动上门服务。这位好“朋友”就是中国科协专为农民开发的Ⅳ型农技服务科普大篷车。

  “科学种田、科学养殖”不仅是党和政府的倡导,也是农民们的向往。如果说人生病了可以去医院、找大夫、做检查,那么,农产品生病了该怎么办,医院和大夫离得远,“患者”还离不开“病床”,“检测仪器”基本上呆在遥远的实验室,“监护人”又不能准确地向大夫描述病情。但如果有一个流动“医院”,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检测仪器和“大夫”随车跟随,现场诊断,现场开方;另一方面,也能够为农产品开展“体检”服务,通过对土壤养分、水质成分等的检测分析,给出土壤、水分“保健”以及适宜种殖的农产品或农业项目建议。

  基于这一设想,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齐让在2009年提出了针对县级广大农村的实际需求,扩展科普大篷车的功能内涵,使其成为“流动技术服务站”,直接行驶到田间地头开展科普宣传,为农业生产一线的农民提供科学种植、养殖技术、土壤水质化验、粮种化肥检测等科技便民服务。据此建议,中国科协于2009年底成功地开发出了Ⅳ型科普大篷车,随车配备有土壤养分速测工具箱、畜禽养殖服务工具箱、水产养殖服务工具箱、植保工具箱、测定种子活性工具箱和显微镜箱,以及多媒体放映系统和投影系统,展板资料等科普资源。2009年试运行的49辆Ⅳ型科普大篷车受到了基层群众和各级科协的好评,2010年中国科协正式配发75辆,占全年总配发车辆的三分之二。


  四川省兴文县的Ⅳ型科普大篷车不仅起到了“流动医院”效用,而且还推出了“农产品120”急诊服务。他们整合了全县320余名农、林、水、畜等党员专业科技人才,成立了党员科普“120”服务中心,开展了急诊、田间地头会诊等方式开展服务。截至到8月份,党员科普“120”已巡回流动服务1200余次,接受群众咨询10万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3.8万份,培训实用人才8500人次,培育科技示范户6200户,解决农民种养殖难题1000余个,其中,网上会诊解决难题180余个,群众科技知晓率达95%、使用率达70%。

  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程东红认为,科普大篷车是科普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层科普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作用,中国科协将继续以中央财政为牵引,带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投入,全面提高科普大篷车的服务能力。

        中国科协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办公室主任牛灵江、广西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甘向群、中国科协科普部副部长高勘、中国科协科普活动中心副主任单长勇等领导和代表参观了十周年工作回顾展,并出席“2010年度中国科协科普大篷车工作研讨会”。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就《科普大篷车项目管理办法》和《科普大篷车监测评估办法》展开讨论交流,在科普大篷车十周年之际,中国科协将通过更加规范的管理和监测评估,开启科普大篷车规范发展的新纪元。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版权申明 - 联系方式 - 网站合作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唐山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 Copyright © 2004-2005 唐山科普在线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北京光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 Powered by Glaer GIP(TM) V3.0
冀ICP备05016301号-1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