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科普 | 前沿关注 | 空间探索 | 生命科学 | 国防时空 | 生活顾问 | 自然世界 | 科学漫谈 | 信息时代 | 科普视频 | 科普论坛
首页 | 科协在线 | 地震扫描 | 北方瓷都 | 钢铁工业 | 煤炭产业 | 冀东文化 | 唐山名人 | 网上科技馆 | 科普动画 | 下载区
网站公告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站内搜索
 范  围
 关键词
本类热点Top10
中国科技馆新馆奠基[组图]
英特尔发布新品奔腾D P4将光荣退休
欺骗眼睛的“诡计”:“会动”的幻觉图片
神舟六号开始总装 今年9至10月发射
动物眼睛看到的世界什么样?
“神舟六号”航天员生存环境揭密
震撼世界的十大科学实验
日本展出全球最小人形机器人
共同关注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北京市科委积极探索软件领域自主创新的新机制(1)
当前位置:首页>>今日视点>>今日视点>>阅读文章
河马不会游泳?鳄鱼10吨重? 6岁男孩挑错科普读物
添加时间:2011/4/29  作者:陈洁  来源:龙虎网  点击:2520  
【 双击滚屏 】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 字体: 】 

  龙虎网讯 在孩子们眼中,爸爸妈妈买回来的科普书就像一个神奇的“百宝箱”,里面装着各种各样有关这个世界的真相。但谁曾想,被孩子们顶礼膜拜的科普读物竟然也会状况百出,就连一个幼儿园的孩子也能挑出其中的错误。近日,南京6岁男孩都都(小名)就对一本名叫《动物世界大百科》科普书提出质疑,“我在电视上看过的,河马是在水里游泳的,为什么书上写不会游泳呢?而鳄鱼怎么可能有10吨这么重,它又不是恐龙,这本书肯定写得不对。”

  6岁男孩给书挑错——

  河马不会游泳?鳄鱼有10吨重?

  记者注意到,爸爸给都都买的这本书全名叫《动物世界大百科 图说天下学生版》,是吉林出版社出版。顺着都都的指点,记者翻到第98页,只见上面有这么一段对河马的描写——“河马虽然以河为家,但却根本不会游泳,它们喜欢踩在河床上,在水流中迈着‘太空步’行走。实际上水下行走比游泳要容易很多……”

  记者拿这个问题去问都都,小孩子一下子激动起来,“我在电视里看过小河马游泳啊,它们个子小又够不到水底。而且有一次,电视上还放小河马游得离妈妈太远了,后来就被鳄鱼吃掉了。”

  带着疑问,记者昨日采访了红山动物园的专家白雅丽。“我们不参与野外动物的观察。就我们馆里饲养的河马来说,它是会游泳的。”她给记者举了个例子,红山动物河马馆的水深在2.5米左右,而小河马一出生就在水里,那时候它们才40多厘米高,“从行为学分析,肯定在水里不是走路了。”至于该书第131页提到的鳄鱼体重1-10吨的说法,白雅丽表示现在科普读物资料来源实在复杂。而记者随后在百度百科里发现,介绍鳄鱼时内文写的是:据考古发现鳄鱼最大体长达12米重约10吨,但大部分种类鳄鱼平均体长约6米重约1吨。记者试图联系该书的出版单位,但按照114提供的号码,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图书编辑也被“雷”过——

  喜马拉雅山只有300米高?

  写少儿科普读物其实一点也不“小儿科”,要有专业背景,要能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表述,而且要懂一点教育知识,了解某个年龄段的孩子认知是否有难度。而因为国内科普读物高质量的不多,现在少儿科普读物市场大部分已被“引进版”占领成了不争的事实。而就是在这些引进书中,编辑也碰到过不少“雷点”。

  “现在很多出版社引进韩国的科普书,因为韩国这些书一是在色彩、制图等方面做得很杰出,另一方面是引进价格便宜。但是,从韩国这些年来引进的科普书,就往往错误百出,从德国引进的书,则很严谨。”在谈到少儿科普书愈发被重视的今天存在的一些问题,湖南少儿出版社的龚军辉直言不讳,他甚至给记者举了个例子,“比如去年我们做的《我的第一套科学故事书》,当时里面就还讲到喜马拉雅山属于尼泊尔,其高度你猜怎么写的,只有三百余米,笑死我们了!”

  科普作家揭发潜规则——

  书商直接从网上“扒”材料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科普作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对目前科普读物的操作方法十分反感。他告诉记者,因为此类图书利润丰厚,很多都是书商直接操作的。书商没有专业能力,编辑的力量也弱,质量无法得到保证,“而且很多书是几十种上百种成批量地生产出来,负责的小组也就2-4个人,根本没办法仔细校对。你仔细看一下,现在的一些科普书根本没有作者,来源十分可疑,不少就是编辑或者写手从网上整理的资料。”不请作者,直接下载,来得简单,成本也低,虽然对书商来说赚了不少钱,但造成的后果是泥沙俱下。

  原本是让孩子通过阅读获得知识,却反而有可能会被误导,很多家长十分气愤,对此记者采访了曾出版《逝者如渡渡》《光阴——中国人的节气》等畅销科普图书的南京知名作家申赋渔。申赋渔表示,目前市面上的确有些科普书打着科普的名义,看中的却是背后带来的利润。但他认为,在挑选此类图书时,家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现在家长都很挑奶粉,重视食品安全和食品的营养,但实际上不好的科普读物对孩子的毒害不亚于毒奶粉。有的家长不认真学习,不认真研究,不考虑孩子在哪个年龄段,不考虑孩子的心理,盲目买一些不适用孩子的东西,有的不仅没用还有害。”他告诫家长,在挑选科普读物时,要看书有没有人文内涵、科学精神,能不能引发孩子思考,“如果是简单的知识堆砌,没有经过筛选,没有经过营养的添加,对孩子来说有可能就是垃圾食品。”

  相关链接

  《黑猫警长》“误导”观众20年

  公螳螂交配后铁定被妻子吃掉?不一定!

  提到河马不会游泳,不少年轻人表示最初的认知来自家喻户晓的《黑猫警长》,而提起这部1984年播出的老牌动画片,让很多大人回想起来印象最深的则是“母螳螂吃丈夫”这集带来的震撼。在新婚之夜,公螳螂却离奇被杀,谁是凶手?经过一系列侦查后,黑猫警长宣布调查结果:凶手竟然就是母螳螂!因为螳螂交配后,母螳螂只有吃掉对方才能获得营养繁殖后代。

  都都的爸爸郭先生告诉记者,儿子从5岁时开始迷恋上了动物,一开始是研究恐龙,最近半年对大型动物感兴趣,不仅天天回家看《动物世界》,他们还会找一些类似于《DISCOVERY》的国内外科普节目,让外公陪着孩子看。让郭先生印象比较深的是,有一次陪儿子看《黑猫警长》,自己正津津有味地给孩子讲解母螳螂吃公螳螂这一现象,没想到儿子却立刻“抗议”说,母螳螂一般不吃公螳螂,只有当公螳螂惹怒她时,她才会这么做。”听了孩子的说法,郭先生十分诧异,问了外公后,才被告知电视上确实这么讲了。

  公螳螂交配后是不是会被妻子吃掉?记者拿着这个问题对身边的人进行了一项小测试,结果10个人中有9个肯定地说:“当然是的!”而他们的这一结论都来自《黑猫警长》,一位刘小姐还得意地说,“小时候我就知道了!”究竟是不是这么回事呢?记者昨日请教了南农大的一位研究昆虫的教授,他告诉记者,自己曾经看过母螳螂吃丈夫的现象,但大众普遍认知的“一定会吃”“必须吃”则是误区,“母螳螂交配后需要能量,这个能量可以来自公螳螂,也可以来自别的食物,只要是它的猎物都可以。”

相关文章
[ 今日视点 ] “立夏”和“入夏”是一回事吗? (2017/5/8)
[ 今日视点 ] 喝醋能软化血管?别闹了! (2017/5/3)
[ 今日视点 ] 细菌竟能捍卫你的美食? (2017/5/2)
[ 今日视点 ] 今日谷雨,这些健康知识,你知道多少? (2017/4/20)
[ 今日视点 ] 虚拟现实:离大众还有点远 (2017/4/13)
[ 今日视点 ] 食物搭配真的有禁忌吗? (2017/3/10)
[ 今日视点 ] 吃粗粮,有讲究 (2017/2/15)
[ 今日视点 ] 我们的手机号码为什么是11位? (2017/2/14)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版权申明 - 联系方式 - 网站合作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唐山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 Copyright © 2004-2005 唐山科普在线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北京光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 Powered by Glaer GIP(TM) V3.0
冀ICP备05016301号-1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