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科普 | 前沿关注 | 空间探索 | 生命科学 | 国防时空 | 生活顾问 | 自然世界 | 科学漫谈 | 信息时代 | 科普视频 | 科普论坛
首页 | 科协在线 | 地震扫描 | 北方瓷都 | 钢铁工业 | 煤炭产业 | 冀东文化 | 唐山名人 | 网上科技馆 | 科普动画 | 下载区
网站公告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站内搜索
 范  围
 关键词
本类热点Top10
中国科技馆新馆奠基[组图]
英特尔发布新品奔腾D P4将光荣退休
欺骗眼睛的“诡计”:“会动”的幻觉图片
神舟六号开始总装 今年9至10月发射
动物眼睛看到的世界什么样?
“神舟六号”航天员生存环境揭密
震撼世界的十大科学实验
共同关注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日本展出全球最小人形机器人
北京市科委积极探索软件领域自主创新的新机制(1)
当前位置:首页>>今日视点>>今日视点>>阅读文章
维生素D:身世浮沉的阳光小药丸
添加时间:2011/4/29  作者:赵承渊  来源:科学松鼠会  点击:2434  
【 双击滚屏 】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 字体: 】 

  在去年面世的新版美国膳食指南中,维生素D的推荐摄入量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指南认为,“超过80%的美国人血清维生素D含量是达标的;对于非常缺乏光照的人群而言,每天摄入600IU维生素D已能满足儿童和大部分成人的日常需要;对于70岁以上的老年人,维生素D摄入量可以增加到800IU;如果每天摄入量超过4000IU,将可能会增加潜在健康风险”。这一表述几乎推翻了之前广为流行的“大众普遍缺乏维生素D”的说法,并意味着权威机构修改了十几年来没有变动的维生素D推荐摄入量。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时代周刊、今日美国等多家媒体纷纷在头版或显著位置作了报道。该指南同时指出,没有证据表明大剂量维生素D能够预防癌症,美联社对此评论说“这无疑会大大挫伤那些“阳光维他命”的支持者”。在我国,补钙和维生素D的热潮也已流行多年。电影《大腕》中傅彪那句“我们中国演艺界已经集体补过钙了”的台词正是相关广告大行其道的真实写照,至今“维生素D与钙搭档”的宣传仍不绝于耳。那么,维生素D这种名字听上去就很阳光的“阳光维他命”,究竟是如何走入人们生活的呢?

  从1930年A.Windaus教授确定维生素D的化学结构算起至今,维生素D的历史已经走过了80年。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与其说它是种维生素,倒不如把它归为激素更为恰当:因为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更像是调节人体钙磷分布的类固醇激素,且受多种反馈机制的影响。说起维生素D的发现,更像是一个阴差阳错的误会。

  早在17世纪,人们就认识了佝偻病(Rickets),儿童尤其多见。患佝偻病的孩子骨骼钙化不良,常出现畸形,严重影响生长发育。1824年,有人发现鱼肝油对佝偻病有良好效果,从而推测可能是鱼肝油含有某种佝偻病患儿日常饮食中缺乏的营养素,不过其中的机理一直不甚清楚。1919年,Edward Mellanby在绝对室内生活(缺乏日光或紫外线照射)的前提下设计食谱并成功引发了佝偻病,这一成果无可辩驳地说明佝偻病确是因为食物中缺乏某种微量成分;两年后他写道“脂肪对佝偻病的治疗作用很可能源于某种可溶于脂肪的维生素或辅助因子”。从此,这种辅助因子就被冠上了“脂溶性维生素”的头衔直至今日。

  维生素D是环戊烷多氢菲类化合物,可经日光照射皮肤自行合成;从食物中得来的维生素D在小肠内被吸收,其过程依赖于脂肪的消化。维生素D的生物活性形式是1,25双羟维生素D3,与甲状旁腺素(PTH),降钙素等激素一起调控血清钙、磷浓度,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缺乏维生素D会使得人体发生钙吸收障碍,骨质大量流失,造成成人和儿童的各种骨病。

  维生素D对骨病的良好效果赢得了人们的宠爱。老年人由于钙质流失而易患骨质疏松,孕妇、哺乳期妇女和青少年则由于生理和生长需要而对维生素D需求旺盛。现代社会繁忙的案头工作往往会使人们终日呆在室内,与阳光亲密接触的机会大大减少,缺乏光照合成的这部分维生素D也有必要从餐桌上补回来。因此长期以来专业人士往往建议公众服用膳食补充剂以保证维生素D的摄入。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曾建议公众保持血清中维生素D含量达到30ng/ml以上的水平以维持骨骼健康。

  与此同时,针对维生素D的其他研究也是如火如荼。维生素D受体在人体大部分组织中均有表达,细胞培养和实验模型均显示骨化三醇(1,25双羟维生素D3)具有促进细胞分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抗炎、抗血管生成的作用。故而人们推测维生素D可能还具有防癌抗癌的效果。一些调查也发现那些血清维生素D水平较低的人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会升高。这些研究结果更是点燃了人们补充维生素D的热情。“大量摄入维生素D可防癌”、“将维生素D摄取量增至1000 IU /d 可能降低结肠癌和乳腺癌的患病几率50%”、“维生素D可大幅降低患多种癌症的几率”、“孩子在生命的第一年期间每天摄入2000 IU的维生素D,在30年随访期间1型糖尿病的风险降低80%”……类似的说法越传越神奇,在诸如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公众中掀起了全民补充维生素D的热潮。“阳光维他命”也迎来了它阳光灿烂的日子。

  然而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与水溶性维生素不同,脂溶性维生素过量摄入后会在脂肪组织内蓄积并产生毒性。目前已知超高剂量的维生素D(每日摄入超过10000单位)将带来肾脏损害,而血液中过高的维生素D水平可能反而增加胰腺癌的患病风险。故此去年美国的新版膳食指南将每日摄入维生素D的上限设定于4000IU,且建议血液中维生素D的含量达到20ng/ml就已足够。以这个标准来看,大部分人其实并无必要在饮食之外补充维生素D药丸。与此同时,《膳食指南》对钙的摄入要求也让很多人大跌眼镜——事实上,除了部分青春期女孩和老年人,多数人并不需要额外补充VitD和钙。

  著名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也于近期刊文表达了主流医学界的看法。首先,经过严格实验设计的临床研究并未观察到大量摄入维生素D会减少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反,一项针对乳腺癌的调查研究发现高摄入维生素D的人群癌症的发病率反而升高了;而在结直肠癌的问题上研究结果则互相矛盾:来自两项欧洲的调查支持维生素D的保护效果,但在日本进行的前瞻性研究则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虽然生态学研究发现日光暴露与前列腺癌的死亡率呈现负相关,但病例对照研究显示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前列腺癌的风险并无关联,荟萃分析结果也否定了前列腺癌和维生素D摄入之间的相关性。此外,研究显示高剂量维生素D不但会增加胰腺癌的发病风险,食管癌的患病风险也会增加。该文最后指出,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维生素D降低癌症发病和死亡风险的效果并不明确,结论仍需期待未来更多研究的结果才能做出。

  权威机构和医学期刊的意见无疑会给维生素D的热潮降温,阳光小药丸的命运也随着学术界与公众热情的消长而浮浮沉沉。在我国,成人维生素D的每日推荐摄入量为5-10微克,相当于200-400国际单位。这一数值在保证一定户外活动的条件下并不难达到。只不过我们在户外享受阳光的时候,要记得裸露皮肤,这样皮下组织中的胆固醇才能在紫外线的帮忙下转化为体内的天然维生素。

相关文章
[ 今日视点 ] “立夏”和“入夏”是一回事吗? (2017/5/8)
[ 今日视点 ] 喝醋能软化血管?别闹了! (2017/5/3)
[ 今日视点 ] 细菌竟能捍卫你的美食? (2017/5/2)
[ 今日视点 ] 今日谷雨,这些健康知识,你知道多少? (2017/4/20)
[ 今日视点 ] 虚拟现实:离大众还有点远 (2017/4/13)
[ 今日视点 ] 食物搭配真的有禁忌吗? (2017/3/10)
[ 今日视点 ] 吃粗粮,有讲究 (2017/2/15)
[ 今日视点 ] 我们的手机号码为什么是11位? (2017/2/14)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版权申明 - 联系方式 - 网站合作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唐山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 Copyright © 2004-2005 唐山科普在线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北京光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 Powered by Glaer GIP(TM) V3.0
冀ICP备05016301号-1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