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药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不少人把中药当做规避药品安全风险的避风港。然而,中药制剂就一定万无一失吗?请关注——
近年来,中药不断受到大众热捧,中药制剂的消费量也逐年攀升。不少人认为,市场上销售的中成药就是纯中药制剂,是“安全的选择”。其实,随着“中药”概念的热炒,一些所谓的“中药制剂”中添加西药的现象也纷纷出现。
“纯中药”制剂未必纯
网友老周身患糖尿病多年,谨遵医嘱的他血糖一直控制的不错。可是后来,他收听某电台夜间节目,其中有一则“纯中药”降糖药的广告宣称,不仅能降糖,无副作用,而且服用多个疗程后还能根治糖尿病。经受不住如此巨大的诱惑,治病心切的老周购买了一个疗程的药物。服药多日后检测血糖,发现虽然血糖已经在安全范围之下,但却出现乏力、头晕等不适症状。经医院检测,确定这些不良反应都是因为所谓的“纯中药”降糖药添加了过量的格列本脲。
那么生活中常用的中药制剂又怎么样呢?笔者为此走访了多家药店发现,一些感冒药打着“中药制剂”的牌子,但事实上某些标榜“中药制剂”的药品中,也添加了西药成分,如维C银翘片中添加马来酸氯苯那敏、对乙酰氨基酚,银翘解毒片中添加扑热息痛。此外,中药复方感冒药中也含有咖啡碱等兴奋剂类成分。这些药品不完全是中药成分,却被冠以中药之名,不仔细阅读说明书是难以察觉的,易被患者误认为是纯中药制剂,服用时如果与其他西药合用,易因剂量过大而导致不良反应的产生。
除了正规药品说明书上明确标明的西药成分外,消费者更应警惕,一些小药厂生产的“纯中药”制剂,存在私自违规添加西药成分的现象。据相关媒体报道以及以往药监部门的查处情况来看,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减肥等领域已成为违规添加西药成分的“重灾区”。
中药添加西药存隐患
为什么部分厂商会在中药制剂中添加西药?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副所长吕媛表示,通常人们会认为中药的副作用要小于西药,部分药企正是利用这一心理,炒作“中药制剂”这一概念牌。虽然中药制剂一般副作用较小,但是中药同样也有见效慢、药效不明显等缺点。与中药相比,西药的作用机理明确,药效明显。为了加强疗效,部分药企选择在中药制剂中添加西药。
吕媛表示,中药产品非法加入西药而不标明药物成分和剂量,使得医生和患者都无法预知可能出现的毒副作用,极易导致出现不良反应,甚至危及患者生命。西药在规定的剂量及规定的服用期限内,可以将毒副作用控制在合理范围,但是如果中药制剂在药品包装及说明书上不注明添加的西药成分、种类及剂量,则会隐藏极大风险。医生不知道所开制剂中的西药成分及剂量,也就无法判断药物的毒副作用,从而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中药添加西药须经审批
吕媛表示,中成药里添加西药,必须经国家药监部门审批,合理限量添加西药成分。同时,在说明书中,需标明添加的西药成分及其剂量,以供医生与患者参考。
2010年9月19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第32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提醒医务工作者、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以及公众关注中西药复方制剂维C银翘片的安全性问题。病例报告数据库信息分析显示,维C银翘片的安全性问题与其所含的相关成分有一定关联性。维C银翘片的使用存在超说明书使用现象,表现为未按照说明书推荐的用法用量使用,同时合并使用与维C银翘片成分相似的其他药品以及对维C银翘片所含成分过敏者用药。即使是维C银翘片这种常用药,也存在很大的风险,这为我们在中西药复方上敲响了警钟。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要求生产企业完善产品说明书和包装、标签,增加相关安全性信息,并加强上市后安全性研究,确保产品的安全性信息及时传达给医生和患者。这就要求药品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标明添加成分及其剂量,而不能仅仅以配方保密的名义拒绝公开。
药品安全,重于泰山。随着中药产业的发展,在中药制剂中添加西药的行为需要慎之又慎。患者如长期服用这些“纯中药”制剂,极易导致贻误病情,甚至造成更大的损害。添加了西药的中药制剂一旦出现问题,甚至会使中医中药形象受到损害。
相关知识
部分常见的添加西药的中药制剂:
降糖药 部分降糖类中成药暗中添加格列本脲等西药,长期不合理服用会造成病人低血糖或影响肾功能。
降压药 部分降压类中成药暗中添加利血平、盐酸可乐定、硝苯地平等西药,长期不合理服用会导致抑郁或影响肾功能。
减肥药 部分减肥类中成药暗中添加西布曲明、泻药等西药,长期不合理服用可能导致厌食、失眠、肝功能异常。
哮喘药 部分治疗哮喘的中成药暗中添加醋酸泼尼松、氨茶碱、磺胺类西药,长期不合理服用会导致依赖性并加重病症。
抗风湿药部分抗风湿类中成药暗中添加强地松、醋酸强地松、磷酸地塞米松或添加炎痛喜康、双氯灭痛、消炎痛、布洛芬等其他抗炎镇痛药等西药, 长期不合理服用会造成骨质疏松或肌肉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