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非典期间的板蓝根,到张悟本的绿豆,再到日本大地震之后的抢盐事件……在中国科协八大代表看来,这些现象的出现,说明公众的科普需求没有得到及时满足。据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表明,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3.27%。不少代表认为,科技创新应该从科普抓起,而我国目前正处在科普事业发展极好的机遇期。
科普是科学家的本职工作之一
“日本福岛核辐射事件后,我国出现了全国范围内的抢盐事件,反映出我国公众缺乏基本的科学常识,科学家们尤其有必要对全民进行科学普及。”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周大地在科协八大会上表示。
周大地还表示,目前我国正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在我去过的很多旅游景点,我发现旅游的宣传非常缺乏科学知识,有的甚至大肆渲染迷信内容。科学主题活动要结合现在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变化,要根据需求,结合社会热点中的科技问题、民生问题,及时开展科普工作。
“客观地讲,与世界上科技先行的国家相比,我国全民科学素质水平还存在明显差距。”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任福君说。
据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表明,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3.27%,仅相当于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
2001年,作为科学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北省科协主席樊明武回到华中科技大学担任校长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选择将每年4月的最后一个周末定为学校开放日。
樊明武说,在国外,不论是小学生还是家庭主妇,只要在开放日来参观,都被当成贵宾一样接待,研究机构也会提供十分到位的服务。“不论是科学研究还是科学普及,经费主要来自广大纳税人,而科研成果和科学传播的最终受益者,也是纳税人。”樊明武认为,科学进步的源头和归属都是社会大众,因此,科普工作应是科学家的本职工作,也是科学家的任务之一。
在樊明武看来,科学需要普及,要将科学变成老百姓手中的武器,不然推动社会发展就无从谈起。“做科研有两个任务,一是完成科学探究任务,二就是要把科学进展告诉公众。”
科技创新要从科普做起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杨宝峰认为,科技创新要从科普做起。“我们国家目前大型的CT、B超、核磁几乎都是进口,西药合成药99%都是从国外进口的,自主创新的非常少。我认为很大的原因是科普不够。就拿乒乓球来说,国际上不管怎么改规则,我国的乒乓球技术还是最好,就是因为普及率比较高。我们真应该把科普深入到百姓之中,从娃娃抓起,让老百姓对科技感兴趣,才能为自主创新奠定好坚实基础。
“我认为科普是全民的一个需求,即使我是清华大学的教授,但对于我所研究领域外的知识,还是知之甚少。”清华大学教授唐传详说,“但目前科技工作者的科普积极性好像不是很高。就拿科普类图书来说,我小时候就经常看《十万个为什么》,这套科普图书影响了很多人。如今几十年过去了,类似这样优秀的科普图书却少之又少。”
不少与会代表认为,“十二五”期间,社区居民、农民科学素质的提高是带动全民科学素质提高的关键。此外,应加强科普人才队伍的建设,还要促进科普商品、产品的多元化,用市场化手段提高公民科学素质。
但让更多科学家感到困惑的是,他们非常热衷于做科普,却又为科普资金的来源而发愁。全国政协委员、空军装备研究院总工程师甘晓华在八大分团讨论会上表示,他所在的研究院会经常出一些航空科普类图书,非常受欢迎,经常受到各界的表扬,但却常常为经费而烦恼。而周大地也认为,国家应为科普创造必要的资金条件。
科普应结合科学道德
代表们还认为,科普工作要和科学道德以及社会道德结合起来,提升科技工作者乃至全社会的科学精神水平。
“过去说科普,我们总是在说发了多少书,做了多少讲座。”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秘书长李若梅在科协八大分团讨论时说,“科普工作更应当注重宣传科学精神,而这正是目前社会比较缺失的。”
“目前,国际上将科普诠释为让公众理解科学,而我们的提法并不是这样。”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张柏春有感而发,“仅仅教会农民怎么种菜,怎么用农用机械,是无法提高他们对科学精神和科学规律的认识的。理解科学,就要正确理解科学技术和人类的科学活动,包括认识到科学并不是永远正确,学会宽容科学的失败。”
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兆祯认为,科普的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科技以人为本,科技工作的最终点还是要落实到人民素质的提升。科普工作,就是要培养人民的科学素质,理解科学精神。
“我们要号召科技战线的人员都投入到科普工作第一线去,研究怎么将科普工作、科学道德和社会的道德精神建设结合起来。”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栾恩杰说,“我们还要让科普知识、科学精神转化变成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潜移默化,由浅入深,激发公众兴趣,更好吸收科普知识。”
2015年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比例力争达到5%
在《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首次列入其中,里面强调要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面向公众的科学普及。
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在大会上表示,到2015年,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比例力争从目前的3.27%提高到5%。
在日前出台的《中国科协科普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全国科普人才的数量要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总量将达到400万人左右。为实现中国公民“十二五”期间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公民所占比例达到5%的目标创造条件。
任福君认为,对到2020年实现400万人的科普人才队伍建设目标很有信心,在这400万名科普人才队伍中,暂时没有考虑引进海外高层次科普专业人才,但将会鼓励让科学界内更多的专家学者甚至院士加入到科普志愿者队伍中来,以满足科普事业发展和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需求。而目前中国科普人才队伍无论在数量、质量还是在结构上都无法满足科普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据悉,中国科协在“十二五”期间将力争使我国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机制逐步完善,优秀科普作品不断涌现,科普基础设施和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得到显著加强,热点科技问题得到迅速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科普需求得到不断满足。
“十二五”期间,中国科协还将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提高科普场馆的覆盖面,争取常住人口100万以上城市至少建有一座科技馆;实施“中国流动科技馆计划”,提高“科普大篷车”活动的覆盖面,重点向基层、贫困地区倾斜;大力发展科普教育基地,使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总数达到1000个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