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物质有可能干扰人体内分泌系统
今年5月,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布报告称,在一批塑料玩具中检测出一类叫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es)的环境激素。这种物质有可能干扰人体内分泌系统,影响儿童发育。
七成玩具被检测出“环境激素”
绿色和平组织污染防治项目主任武毅秀是这一报告的负责人。她告诉《外滩画报》,今年4月,她和同事在北京、上海、广州和香港四大城市随机购买了60件儿童用具,包括戏水玩具、泳圈、婴儿游泳池、奶嘴等,并送到香港一家实验室检测。
60件儿童用具中,30件被绿色和平拿来做邻苯二甲酸酯的针对性检测,结果发现,其中有21份玩具中含有邻苯二甲酸酯,检出率达70%。其中,有一只绿色玩具球的邻苯二甲酸酯含量甚至达到43.1%。
为了保证样本的多样性,武毅秀选择的是当地比较受欢迎的大型母婴超市。在上海,他们的选择包括南京路上的宝大祥。“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到了一处就随便买买。为了保证准确度,我们一般会挑选多家超市的不同商品。”
“儿童处于发育期,他的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包括性发育,都处在一个相对快速的变化当中。这样一些激素类物质,对儿童的危害非常大。”武毅秀说,儿童是需要格外呵护的脆弱人群,他们的健康问题容不得半点马虎。
记者查阅资料后发现,邻苯二甲酸酯被广泛用于生产医疗器械、储血袋、化妆品、润滑剂、地毯等。根据香港浸会大学生物系最新研究,在抽取的200个香港人血液样本中,逾九成被验出有毒塑化剂DEHP成分。研究显示,曾服食塑化剂的老鼠诞下雌鼠机会较大,即使诞下雄性,其生殖器官较正常的细三分之二,精子数会少二至三成。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胡建英告诉本报,邻苯二甲酸酯属于环境激素,“它的好坏不能一概而论。对于它们的监管,是一种成本和收益的博弈。”
作为中国首批研究“环境激素”专家,胡建英认为,环境激素对儿童的影响不可小觑。
近年来,她的研究组多次对渤海辽东湾等地进行调查,发现渤海近海野生梭鱼雌雄同体的发生率很高,在长江捕捞到的幼年中华鲟中,发现了一定比率的幼鱼只有一只眼睛,有的甚至没有眼睛,另外还有些存在着骨骼畸形的现象。“环境激素正是引起畸变的主要物质。”胡建英表示。
“环境激素”阻击战
在全世界范围内,欧盟一直是“环境激素”阻击战的领军者。
早在1999年11月,欧盟委员会已通过法令,将这样的警告标示贴在玩具和包装上,并开始对部分邻苯二甲酸酯设限。经过多次修改并于2005年通过的一项欧盟指令,规定所有生产及进口的玩具和育儿物品中,DEHP、DBP、BBP等三种有害邻苯二甲酸酯含量的浓度综合百分比不得超过0.1%。
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阿根廷等国亦已对玩具中邻苯二甲酸酯的含量做出了与欧盟类似的限定。最近一个发出禁令的国家是加拿大,该禁令将在今年6月正式实施。
在一些环保组织看来,中国对“环境激素”的阻击,并不彻底。
2009年,中国国家标准《玩具用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规定了玩具涂料中各类邻苯二甲酸酯的含量不得超过0.1%。“因为邻苯二甲酸酯更多存在于塑料玩具本身,而非涂料。”武毅秀曾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表示。
目前,绿色和平组织将调查结果送至国家卫生部和环保部,卫生部建议将相关材料送至国家质检总局。记者在国家质检总局网站首页看到近期发布的题为《技术专家介绍儿童玩具标准等有关情况》的新闻,其中提到“针对欧盟和美国有关玩具中有害元素的新规定,我国目前正在积极跟踪研究,并将适时完善我国的玩具相关标准。”
武毅秀和她的同事也将调查结果送至香港消费者委员会,立即得到了这样的回应:“对于贵机构的研究结果,我们同意‘儿童玩具含有邻苯二甲酸酯’的情况值得关注??同时将贵机构的来函和所提供的资料转寄海关跟进,会与有关政府部门讨论修复法律、制定有关标准的可行性。”
胡建英告诉记者,目前,对于环境激素对人体的真正危害,研究数据仍比较少。
从理论上来说,它们肯定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但影响到什么程度,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还没有明确结论。
在邻苯二甲酸酯之前,广泛存在于PC塑料奶瓶中的环境激素“双酚A”让很多年轻母亲闻之色变。
在国际上,双酚A的毒性还存在争议。去年11月上旬,世界卫生组织发表声明称,双酚A安全性仍需进一步研究,目前还不足以对它采取公共卫生手段。
今年3月1日,欧盟开始禁止生产含有双酚A的塑料奶瓶,并从6月起禁止在市场上销售。可喜的是,中国卫生部也已将双酚A列入“黑名单”。自6月1日起,禁止生产含双酚A的婴幼儿奶瓶;自9月1日起,禁止进口和销售含双酚A的婴幼儿奶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