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国古代胎教思想
|
|
|
添加时间:2004/12/28 点击:5803
|
【 双击滚屏 】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 字体:大 中 小 】
|
|
|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并实施胎教的国家。经过2000年历代学者、中医学家的研究,以及宫廷内外的推行,逐渐形成了中国古代独具特色的胎教思想体系。
西汉政治家贾谊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系统地论证胎教问题的一位学者。他在自己撰写的《新书》中专有“胎教”一章。他认为对胎儿实施多方面的教育是很有必要的。提出胎教的目的在于“正礼”,即孕妇生活中的一切内容都应该符合“礼”的要求与规范。同时代的另一位学者刘向著有《列女传》,涉及胎教方面的内容更为广泛,他认为胎儿能够感知母体内、外的刺激,提出孕妇的身心健康对胎儿的生长发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胎教的目的在于“生子形容端正,才德必过人矣”。
东汉杰出思想家王充对胎教颇有见解,他认为人之性所以有贤愚善恶,并非天意的结果,而是人在受胎时所禀受的天性有厚有薄,“故性有善恶也”。
南北朝著名教育家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有“教子篇”,他认为家庭教育越早越好,早到何时?他主张从胎儿开始,要求孕妇安居闲静、谨守礼法,使胎儿受到良好的影响。
南宋礼学大师、著名教育家朱熹,一生很重视儿童教育,对胎教也颇感兴趣,他十分赞颂周文王之母太任,称赞其性端‘诚庄,唯德是行,能胎教。他说:“端正纯一、诚实庄肃,性之美也,唯德是行,行之美也……太任性行既美。”
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一书中,提出教育儿童必须从胎教入手。也进一步阐明了逐月养胎之法。宋朝陈自明撰《妇人良方大全》及《便产须知》则忠告孕妇“勿乱服药、勿过饮酒、勿妄针灸……”“勿举重、登高、涉险……时时行步,勿劳力过伤……衣毋太温,食毋太饱”。到了明清胎教理论更加完善,康有为在其《大同书》中,主张建立以提高人口质量的胎教院。
可见,古代学者已经十分注意孕妇的衣食住行,情志视听等对胎儿发育的影响。并提出了实施胎教的具体内容及方法。虽然这些理论尚缺乏科学考察和论据,但不无道理,而且有些观点和现代胎教理论也是十分吻合的。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