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科普 | 前沿关注 | 空间探索 | 生命科学 | 国防时空 | 生活顾问 | 自然世界 | 科学漫谈 | 信息时代 | 科普视频 | 科普论坛
首页 | 科协在线 | 地震扫描 | 北方瓷都 | 钢铁工业 | 煤炭产业 | 冀东文化 | 唐山名人 | 网上科技馆 | 科普动画 | 下载区
网站公告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站内搜索
 范  围
 关键词
本类热点Top10
中国科技馆新馆奠基[组图]
英特尔发布新品奔腾D P4将光荣退休
欺骗眼睛的“诡计”:“会动”的幻觉图片
神舟六号开始总装 今年9至10月发射
动物眼睛看到的世界什么样?
“神舟六号”航天员生存环境揭密
震撼世界的十大科学实验
日本展出全球最小人形机器人
共同关注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北京市科委积极探索软件领域自主创新的新机制(1)
当前位置:首页>>今日视点>>今日视点>>阅读文章
“走出食品安全误区”系列报道之三:食品添加剂,你伤不起
添加时间:2011/6/27  作者:姜晨怡  来源:科技日报  点击:2375  
【 双击滚屏 】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 字体: 】 

    谈到食品安全,食品添加剂就成了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食品法规委员会对食品添加剂定义,食品添加剂是有意识地少量添加于食品,以改善食品的外观、风味和组织结构或贮存性质的非营养物质。更有专家说,脱离了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工业并不存在。这和我们印象中的食品添加剂是一个概念吗?你能分出食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物吗?我国的食品添加剂标准和欧美的一样吗?

    ———— 误区1 ————

    非法添加物=食品添加剂

    专家回应:这些物质都不是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是非法添加物

    “当前,公众把很多非法添加物误认为是食品添加剂。例如三聚氰胺、苏丹红事件等等,引起了食品安全恐慌。”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研究员张俭波在日前卫生部等几部门主办的第三届中国食品论坛“科学认识食品添加剂”座谈会上阐释了人们对食品添加剂常见的误区。他说:“其实,这些物质都不是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而是非法添加物。”

    张俭波介绍,第一,食品添加剂这类物质是我们在食品生产过程中有意加入的,是希望将它加入进去的;第二,加入的物质要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第三,食品添加剂是一些天然或者化学合成的物质;第四,我国实行食品添加剂的允许名单制度,只有列入名单的才是食品添加剂。现在媒体将食品添加剂炒得比较热,报道涉及了许多不是食品添加剂的物质,引起了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恐慌。按照规定,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大概有2300种,分为23个功能类别。

    张俭波说,现在只要食品安全出现问题,都会冠以“毒”这个字眼。对此,他强调,超范围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不一定是“毒食品”,但这肯定是属于违法行为。是不是超量使用就给消费者身体健康带来危害?“这是不一定的。它会不会给消费者身体健康带来危害,还是要按照科学的评估数据来确定。”

    用甲醛来发泡海产品,用吊白块来漂白粉丝,用苏丹红来给辣椒油染色,用工业石蜡来给水果上光……这都是国家禁止的。它们根本就不属于食品添加剂的范围。三聚氰胺自然更不是什么食品添加剂。它本来应该是家具贴面和塑料碗的制作材料。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常务副所长严卫星在17日的卫生部食品安全通气会上说:“如果我们把非法添加物分开了,至少我接触的概念,对于食品添加剂,全球也好、国内也好,似乎还没有由于食品添加剂引发比较大的食品安全问题。”他说,所有食品安全事故都没涉及到合法的食品添加剂。唯一例外的是亚硝酸盐,一是误用成食盐,在食物中毒的报告中也有;二是近期甘肃发生的使用亚硝酸盐往牛奶中投毒的刑事案件。此外,像上海的染色馒头,这是使用食品添加剂造假,不能因为有这种现象就归结为食品添加剂有问题了,这完全是两码事。

     ———— 误区2 ————

    食品添加剂无法检测

    专家回应:常用添加剂都有产品标准,只要是有资质、有条件的单位都能开展检测

    针对日前有媒体报道有六成食品添加剂无法检测的说法,卫生部20日在官网公布消息指出,目前我国现有的2314种食品添加剂均有相应的检测方法,对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残留量的检测管理与发达国家基本一致。卫生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局副局长陈锐介绍,现在有2300多种添加剂品种,相关标准里都规定了使用的范围、使用的限量和原则。也就是说,只能在特定的范围内按照限量去使用,这是保证安全的。

    卫生部文章说,食品添加剂的检测包括对产品质量检测和对其在食品中残留量的检测。对食品添加剂产品质量检测而言,现有2314种食品添加剂均有相应的检测方法,有资质和能力的检测单位均可开展相应的检测工作,满足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或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需要。 

    此外,也并非所有添加剂都需要检测。据严卫星介绍,食品添加剂可以分成化学合成的和天然的两大类。一部分可能不是食物中的成份,比如甜味剂、化学合成的色素、防腐剂,这类化学物质我们基本都有检验方法,因为我们规定了食品中的最大使用量和残留量。还有一部分本身就是食物中的成份,比如维生素A、维生素E、β胡萝卜素。由于两种添加剂类别不同,在制定检验方法上也是要有主有次。“我们建立检验方法的时候是要区别对待的,不是每一种食品添加剂都要有检验方法。当然检验它的纯度是要有标准的,要保证它不含有害物质。”

    此外,严卫星表示,公众的“只要有检测方法,监管部门的监管就要到位”的认识存在局限性。“日常生活中有成千上万种化合物,每天还在不断创造新的化合物,这些东西存在于空气和环境中,很难避免不被接触。因此并非所有的化合物都需要有检验方法。不能说没有鉴定检验方法就是无法监管,或者就是监管不到位。如果是这样的标准要求,世界上无论哪个国家都无法做到监管到位”。

    ———— 误区3 ————

    我国的食品添加剂标准低于国际标准

    专家回应:总体上来说,衡量标准是一致的,但具体到每个食品添加剂的规定,我们不一定完全一致

    “雀巢婴儿米粉含砷量过高,在我国和国外实行两套标准”、“新的牛奶国家标准低于旧标准,也低于国标标准”、“肯德基家乡鸡脆薯格在香港被检测出致癌物质,国内方面表示符合国家标准”……近两年发生的关于食品安全标准争议的事件不在少数。对此,一些公众质疑:食品安全标准,是否低于国际标准?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陈君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其实中国在食品的监管标准方面,与国际接轨得最好的就是食品添加剂这个部分。”食品安全是有国际标准的,是160几个国家共同讨论制定的国际食品法典标准。我们与国际食品法典标准(CODEX)的食品添加剂的标准是一样的,有16类的食品分类体系,并规定了同一个类别的使用量。对于某些中国特有的食品,我们有自己的标准。

    陈君石介绍,中国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300多种,比CODEX的标准,以及欧美国家批准的数量都少,因为中国的食品加工业发展程度不如发达国家。需要说明的是,政府不会主动把新的添加剂加入批准使用的名单中,需要添加剂的生产企业或者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主动申请,政府才会进行审核。有一套严格的审批过程。

    由于膳食结构等多种原因,国与国之间的食品标准不尽相同,并不能简单地说孰高孰低。比如大米,是我国公众最常食用的主食之一,因此我国对大米中的镉(重金属)限量值的规定就比国际标准更严格。每公斤大米含镉的限制标准,我国是不超过0.2毫克,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标准是不超过0.4毫克。

    此外,一些蔬菜的农药残留标准,我国也高于国际。这是由包括膳食结构在内的我国国情决定的,不能说明标准本身的优劣。

    对于添加剂的检测,严卫星说:“对食品中食品添加剂的检测,我国和国际社会在做法和管理上是基本一致的。”国家对添加剂的管理非常严格,而且管理措施和管理制度,包括科学的评估程序跟国际上的都是一致的。具体到每个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的时候,各个国家有所差别。因为各个国家食物消费的类型和生产过程都有不同的条件。在谈到接轨问题的时候,不能说每个添加剂都跟其他国家的使用范围一致,因为这也不可能做到。从总体上来说,衡量标准是一致的,但具体到每个食品添加剂的规定,我们不一定完全一致。

     —————— ■ 新闻进展 ——————

    卫生部:现有2314种食品添加剂均有检测方法

    卫生部20日在官网公布消息指出,目前我国现有的2314种食品添加剂均有相应的检测方法,对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残留量的检测管理与发达国家基本一致。

    卫生部文章说,食品添加剂的检测包括对产品质量检测和对其在食品中残留量的检测。对食品添加剂产品质量检测而言,现有2314种食品添加剂均有相应的检测方法,有资质和能力的检测单位均可开展相应的检测工作,满足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或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需要。对食品中食品添加剂残留的检测而言,我国做法与相关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的通常的做法相同,即对于规定了具体使用限量和范围的食品添加剂,如防腐剂、着色剂、甜味剂、抗氧化剂等,都制定了相应的检测方法的标准;对于来自天然植物或按生产工艺需要适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如天然色素、增稠剂等,食品中本身就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风险较低,无需区别添加或天然存在的情况,通常不制定检测方法。

    卫生部2011年5月新修订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包括食品添加剂、食品用加工助剂、胶母糖基础剂和食品用香料共2314种,并规定了使用范围、用量和使用原则。

    据介绍,这些食品添加剂品种在国内外广泛使用,并经过了国际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安全性评估。在《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的防腐剂、着色剂、甜味剂等332个常用品种中,274个已有产品标准,覆盖率达82.5%。

    目前,卫生部正在继续加紧依法制修订食品添加剂产品标准。

    —————— ■ 延伸阅读 ——————

    食品包装上的成分表,你读懂了吗?

    在大多数食品的外包装上,会标有营养成分表,里面包含了能量、蛋白质、脂肪等内容。下面就让我们来一一解读:

    营养参考值%(NRV%):是食品营养标签上比较食品营养成分含量多少的参考标准,是消费者选择食品时的一种营养参照尺度。营养成分标示应当以每100克(毫升)和/或每份食品中的含量数值标示,并同时标示所含营养成分占营养素参考值(NRV)的百分比。

    蛋白质(克):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蛋白质占人体重量的16.3%,即一个60kg重的成年人其体内约有蛋白质9.8kg。

    脂肪(克):我国营养学会建议膳食脂肪供给量不宜超过总能量的30%,其中饱和、单不饱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应为1∶1∶1。脂肪的主要来源是烹调用油脂和食物本身所含的油脂。果仁脂肪含量最高,各种肉类居中,米、面、蔬菜、水果中含量很少。

    能量(千焦):一个正常人一天摄取总热量应为2000大卡,运动的人可以适当增加。下面为各种成分的每日摄取量及所占的热量比例:脂肪低于65克,585卡路里,低于30%;碳水化合物300克,1200卡路里,低于60%;蛋白质47克,188卡路里,约占9.4%;其他27卡路里,约占2.6%。

    碳水化合物(克):一般说来,对碳水化合物没有特定的饮食要求。主要是应该从碳水化合物中获得合理比例的热量摄入。另外,每天应至少摄入50—100克可消化的碳水化合物以预防碳水化合物缺乏症。碳水化合物的主要食物来源有:蔗糖、谷物、水果、坚果、蔬菜等。

    磷(毫克):磷存在于人体所有细胞中,是维持骨骼和牙齿的必要物质,几乎参与所有生理上的化学反应。每天磷的摄入量应在700毫克左右。

     钠(毫克):钠普遍存在于各种食物中,一般动物性食物高于植物性食物,比萨饼、外卖汤、番茄汁和熟肉等食物中含有大量钠,过量食用会导致脑中风和心脑血管疾病。专家建议,普通成年人每天钠的摄入量不应超过2300毫克,也就是一茶匙的量。

相关文章
[ 今日视点 ] “立夏”和“入夏”是一回事吗? (2017/5/8)
[ 今日视点 ] 喝醋能软化血管?别闹了! (2017/5/3)
[ 今日视点 ] 细菌竟能捍卫你的美食? (2017/5/2)
[ 今日视点 ] 今日谷雨,这些健康知识,你知道多少? (2017/4/20)
[ 今日视点 ] 虚拟现实:离大众还有点远 (2017/4/13)
[ 今日视点 ] 食物搭配真的有禁忌吗? (2017/3/10)
[ 今日视点 ] 吃粗粮,有讲究 (2017/2/15)
[ 今日视点 ] 我们的手机号码为什么是11位? (2017/2/14)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版权申明 - 联系方式 - 网站合作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唐山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 Copyright © 2004-2005 唐山科普在线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北京光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 Powered by Glaer GIP(TM) V3.0
冀ICP备05016301号-1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