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科普 | 前沿关注 | 空间探索 | 生命科学 | 国防时空 | 生活顾问 | 自然世界 | 科学漫谈 | 信息时代 | 科普视频 | 科普论坛
首页 | 科协在线 | 地震扫描 | 北方瓷都 | 钢铁工业 | 煤炭产业 | 冀东文化 | 唐山名人 | 网上科技馆 | 科普动画 | 下载区
网站公告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站内搜索
 范  围
 关键词
本类热点Top10
中国科技馆新馆奠基[组图]
英特尔发布新品奔腾D P4将光荣退休
欺骗眼睛的“诡计”:“会动”的幻觉图片
神舟六号开始总装 今年9至10月发射
动物眼睛看到的世界什么样?
“神舟六号”航天员生存环境揭密
震撼世界的十大科学实验
日本展出全球最小人形机器人
共同关注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北京市科委积极探索软件领域自主创新的新机制(1)
当前位置:首页>>今日视点>>今日视点>>阅读文章
中国科普之困
添加时间:2011/7/26  作者:孙英兰  来源:中国文化报  点击:3024  
【 双击滚屏 】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 字体: 】 

  科普工作之重

  199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把科普工作提到国家兴旺和民族强盛的战略高度。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出台,明确规定了政府及相关部门在科普方面的职责,提出科普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目前,我国科普事业总体上是围绕着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开展的。

  据中国科协介绍,所谓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2010年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仅相当于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

  齐让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着力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力争到2015年,使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比例从目前的3.27%提高到5%。

  “科技创新不仅依赖于社会的物质保障,还有赖于能够激发创新的社会文化环境和广大公众具备较高的科学素质。”北京市科协副主席、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王渝生教授,曾担任《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战略研究第19专题即“创新文化与科学普及研究”专题组组长一职,有在中国科学院工作20多年的学术背景和在中国最大的国家科技馆当馆长的经历,对创新文化和科学普及的理解较之一般人有着更深的认识和研究。他强调指出,创新文化和科学普及对于先进文化的形成和普及,对于人与自然、经济、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受访专家指出,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提高人力资源水平,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环节,科普工作肩负重要使命。

  科普工作之困

  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是《科普法》赋予科普工作的核心内容,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从网上收集出版的图书情况看,少儿科普图书的市场大有前景。但一个不能回避的事实是:泱泱大国,科普作者寥寥无几,优秀科普作品乏善可陈。

  上海大学终身教授、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戴世强认为,科普作者少、作品少的重要原因,是“科普创作难度大,其重要性得不到普遍重视,经常被边缘化,在文学写作和科学研究两头都不讨好、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

  从事科普创作20余年的北京大学教授武际可坦言:“写科普作品无名,科普既不能当研究成果,又不能为提职添砖加瓦。同时我们的读者没有阅读科普图书的习惯与氛围,在其他国家销售上百万册的图书,引进到国内印数都只会有数千册,科普创作的经济效益根本上不去。像我的《拉家常说力学》一书的稿费仅有几千元,但它却是我20多年的心血。如此一来,无名无利,作者便很少有创作科普的动力。”

  戴世强认为,1950年代以来的非通识教育,限制了新生代科普作者的成长,像影响了几代青少年走上科学道路的《十万个为什么》这样系列性的、有影响的科普著作也就很难出现。

  科学松鼠会创始人、果壳网CEO嵇晓华表示:“现在做科普最大的困难是科普专业人才的缺失。其实,成为科普专业人才的要求很高,既要有科学背景,又要能写作。同时如何吸引人才从事科普很关键,毕竟这是一份收入并不那么高的工作。”

  中国科协有关负责人表示,高水平的专业科普人才缺乏,是当前科普工作的一大难点。“科普人才严重匮乏,科技人员做科普的积极性调动不够,是当前科普工作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

  科技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共有科普人员180.84万人。也就是说,全国每万人口中,仅拥有科普人员13.55人。

  中国科协提供的资料显示,广大科技人员本是科普工作的依靠力量,是科普作品的源头,但在科普工作中的作用远没有发挥出来。比如,在一些突发的公共事件中,当公众急切地想要了解相应的科技知识、消除不必要恐慌的时候,科学家的声音却十分微弱和迟缓。

  近年来,每一个成为热点的科普话题,几乎都是由公众关注的社会事件引发的,诸如“非典”的肆虐,让公共卫生及健康教育成为热点;汶川大地震引发了有关地震、防震减灾知识的科普宣传热潮;日本核事故及所谓中国出现的“盐荒”,也再次掀起一波与核相关的科普宣传;近期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又使人们对添加剂倍加关注……与此同时,诘问之声不断:从三聚氰胺、绿豆治病到食用盐脱销、西瓜膨大剂,为什么总是在食品等安全问题发生后,专家学者才出来解答?为什么科普工作总是滞后?

  “这与我国科技管理部门普遍存在的重科技、轻科普的现象有很大的关系。”中国科协提供的评析资料认为,“目前政府管理部门对科技人员的评价考核体系中缺乏对科技人员做科普的认可激励机制,制约了广大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工作的积极性。”

  完善人才培养和动员机制

  据了解,目前我国科普工作是以政府组织的公益性科普事业为主,企业和社会参与科普事业的还比较少,多渠道兴办科普事业的局面远未形成,缺乏对经营性科普产业发展的支持、引导。同时,科普资源开发水平不高,科普宣传工作的渠道和手段较为单一,广播、电视、网络等主要公众传播渠道的科普内容比较少,对公众的影响力不大。科普基础设施发展不平衡且难以满足现实需求,特别是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科普设施十分匮乏。条块管理的体制机制也阻碍了优质科普资源的整合和再利用。

  专家普遍认为,要提升我国的科普能力,需完善人才培养和动员机制,建立科研与科普结合机制,建立科普投入和产业发展的保障机制,贯彻落实和进一步完善有利于科普产业发展的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措施,研究制定科普产业相关技术标准、规范,推动科普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相关文章
[ 今日视点 ] “立夏”和“入夏”是一回事吗? (2017/5/8)
[ 今日视点 ] 喝醋能软化血管?别闹了! (2017/5/3)
[ 今日视点 ] 细菌竟能捍卫你的美食? (2017/5/2)
[ 今日视点 ] 今日谷雨,这些健康知识,你知道多少? (2017/4/20)
[ 今日视点 ] 虚拟现实:离大众还有点远 (2017/4/13)
[ 今日视点 ] 食物搭配真的有禁忌吗? (2017/3/10)
[ 今日视点 ] 吃粗粮,有讲究 (2017/2/15)
[ 今日视点 ] 我们的手机号码为什么是11位? (2017/2/14)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版权申明 - 联系方式 - 网站合作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唐山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 Copyright © 2004-2005 唐山科普在线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北京光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 Powered by Glaer GIP(TM) V3.0
冀ICP备05016301号-1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