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记者 余锦境/文 毕志毅/图
“如果你喝一大瓶可乐,再吃一颗薄荷糖,于是悲剧就会发生……”近日,一段“可乐喷泉”外国试验视频在微博上疯传,主角是很多人的夏日至爱——可乐和薄荷糖。两名实验人员将一颗“曼妥思”薄荷糖扔进一瓶健怡可口可乐中,几秒钟之后,一根粗大的1米多高的可乐柱从瓶中喷涌而出,不到一会儿工夫,整瓶可乐几乎都已喷完。紧接着,实验者还在一片空旷的草地上用几百瓶特制开口的健怡可口可乐摆起龙门阵,随着瓶口薄荷糖的一一滑落,集体喷涌的可乐犹如音乐喷泉水柱,变化出不同造型,场面相当壮观!众网友无不惊呼薄荷糖的威力!但仍有部分网友不信邪,很想试试看。
会不会又是一段哗众取宠的视频?一颗小小薄荷糖,真能让可乐喷涌?将薄荷糖放入其他碳酸饮料和啤酒中,会不会也有同样效果?本期,《围观实验员将进行多项对比试验,代网友寻求真相。
实验1 “曼妥思”薄荷糖+可口可乐
先把三颗碾碎的“曼妥思”脆皮软心强效薄荷糖放到一瓶刚打开瓶盖的2升装可口可乐瓶中,然后迅速将一个一次性纸杯倒扣在瓶口上,2秒钟左右,一股咖啡色的可乐柱从瓶口喷涌而出,将纸杯顶到一尺多高,并持续喷涌了近3秒钟之后才逐渐降低。大量的饮料泡沫从瓶口涌出,整个喷涌过程大约持续了10秒钟,最后瓶中可乐约剩余二分之一。
实验2 “曼妥思”薄荷糖+百事可乐
把三颗碾碎的“曼妥思”脆皮软心强效薄荷糖放到一瓶刚打开瓶盖的1.25升装百事可乐瓶中,2秒钟左右,一股咖啡色的可乐柱从瓶口喷涌而出,但喷起的可乐柱高度只有10cm左右,持续喷涌近2秒钟之后逐渐降低,整个喷涌过程持续4-5秒钟,最后瓶中可乐约剩余五分之三。
实验3 “曼妥思”薄荷糖+啤酒
把三颗碾碎的“曼妥思”脆皮软心强效薄荷糖放到一瓶刚打开瓶盖的瓶装啤酒中,2秒钟左右,一股啤酒柱从瓶口喷涌而出,但喷起的啤酒柱高度为10cm左右,持续喷涌近3秒钟之后逐渐降低,整个喷涌过程持续3-4秒钟,最后瓶中啤酒约剩余三分之一。
实验4 “曼妥思”薄荷糖+芬达
把三颗碾碎的“曼妥思”脆皮软心强效薄荷糖放到一瓶刚打开瓶盖的芬达汽水中,喷起的橙色汽水柱高度仅为3cm左右,整个喷涌过程持续不到3秒钟,最后瓶中汽水约剩余四分之三。
实验5 “曼妥思”薄荷糖+激浪
把三颗碾碎的“曼妥思”脆皮软心强效薄荷糖放到一瓶刚打开瓶盖的激浪汽水中,喷起的白色汽水柱高度仅为3cm左右,整个喷涌过程持续不到3秒钟,最后瓶中汽水约剩余二分之一。
实验6 绿箭薄荷糖+可口可乐
把五颗碾碎的绿箭薄荷糖放到一瓶刚打开瓶盖的可口可乐中,在瓶内激起的少许泡沫,但未冒出瓶口。
实验7 荷氏薄荷糖+可口可乐
把三颗碾碎的荷氏强效薄荷糖放到一瓶刚打开瓶盖的可口可乐中,只在瓶内激起的2cm左右的可乐柱,整个喷涌过程持续不到3秒钟,最后瓶中汽水约剩余四分之三。
实验8 渔夫之宝薄荷糖+可口可乐
把三颗“渔夫之宝”强效薄荷糖放到一瓶刚打开瓶盖的可口可乐中,2秒钟左右,一股可乐柱从瓶口快速冒出,喷起的啤酒柱高度仅为3cm左右,整个喷涌过程持续不到3秒钟,最后瓶中可乐约剩余三分之二。
实验
1米是谎言,只能喷出1尺多高
“曼妥思”薄荷糖放到可乐中,可乐真的会喷出来吗?是不是只有可口可乐加薄荷糖才会出现喷涌?记者将多种薄荷糖放到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激浪、芬达、啤酒等碳酸饮料中,进行对比试验。为了加强实验效果,记者每次实验选择投入3-5颗薄荷糖。
最惊栗
人体实验:最后办公室里的一位同仁冒险做了一次人体实验,先将两颗“曼妥思”强效薄荷糖放入口中嚼碎,然后喝了几口可口可乐吞咽下肚。前几分钟并无明显不适感,但几分钟后,他开始明显感到胃胀不适,想打嗝。又过了20分钟左右,不适感才消失。
实验总结
薄荷糖成分可让CO2瞬间释放造成喷涌
实验发现,尽管不同的薄荷糖放入多款碳酸饮料激起的饮料柱高度不一样,但无一例外地都出现了饮料沸腾的现象。但并没有网络视频显示的一颗薄荷糖就可以激起一两米高的可乐柱那么夸张。
生物化学专家认为,碳酸饮料和啤酒当中都溶解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在静止状态下,这些气体保持着平衡状态。当有外界物质或外力作用,原有的平衡被打破,饮料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就会冒出来,剧烈摇晃过的可乐和啤酒能冒出大量气泡就是这个原理。一般可乐和啤酒中的二氧化碳气体释放比较缓慢,而薄荷糖中的主要成分有阿拉伯胶和结冷胶等食品添加剂(主要作用是提高口香糖的粘度和柔软度),很可能是这两种食品添加剂一方面加速了饮料中二氧化碳的释放,另一方面和饮料发生反应,产生更多的二氧化碳气体,在瞬间释放出来,引起饮料发生喷涌。
薄荷糖和碳酸饮料不要同吃!
记者了解到,这项“沸腾可乐”游现在成为许多单身聚会上非常流行的“勇敢者游戏”,很多人热衷于比谁的可乐喷得最高,还有人同时吃下这两种食品,看谁吃得多、撑得久。对此,健康专家认为,薄荷糖引发碳酸饮料和啤酒喷涌的原因目前还无法完全弄清,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最好不要同时吃这两种食品,以免引起胃胀、二氧化碳中毒等不良反应。
提示:本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切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