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天文台出版的《中国天文年历》,12月7日9时29分迎来今年的大雪节气。专家提醒说,此节气内,冷空气活跃,气温降低,天气将更加寒冷,公众要注重保暖,尤其是脚部保暖应加强。
我国天文教育专家赵之珩指出,在每年公历的12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255度时,即为大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进入大雪节气后,天气越来越冷,寒风萧萧,雪花飘飘。
我国古代将大雪分为三候:“一候鹃鸥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这是说此时因天气寒冷,寒号鸟也不再鸣叫了。由于此时是阴气最盛时期,正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所以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三候的“荔挺出”的“荔挺”为兰草的一种,也可简称为“荔”,也是由于感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
值此时节,保暖就显得很重要。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李艳玲提醒说,传统中医学认为,人体的头、胸、脚这三个部位最容易受寒邪侵袭。俗话说“寒从脚下起”,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慢而少,皮下脂肪较薄,保暖性很差,一旦受寒,会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降低抗病能力,导致呼吸道感染,所以,在寒冷的大雪时节人的脚部保暖尤应加强。
她提示说,此时节,第一,要根据气候的变化适当增减衣服;第二,患有心脑血管病、关节炎、消化系统疾病的病人更要注意防寒保暖,身体不舒服应该主动到医院检查,通过中医的调理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第三,出门时,要戴顶帽子,配条围巾,穿双保暖鞋,这样的穿戴对防寒有很大作用。
俗话说“风后暖,雪后寒”,伴随着大雪而来的是温度下降,摔伤、冻伤、感冒、交通事故等成为雪天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李艳玲提示说,从预防的角度看,行人出行时要尽量放慢骑车或步行速度,防止滑倒,而老年人则应减少户外活动,出行时最好由他人搀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