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科普 | 前沿关注 | 空间探索 | 生命科学 | 国防时空 | 生活顾问 | 自然世界 | 科学漫谈 | 信息时代 | 科普视频 | 科普论坛
首页 | 科协在线 | 地震扫描 | 北方瓷都 | 钢铁工业 | 煤炭产业 | 冀东文化 | 唐山名人 | 网上科技馆 | 科普动画 | 下载区
网站公告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站内搜索
 范  围
 关键词
本类热点Top10
NASA 计划炸彗星 俄占星家不答应
2005年第一份天象大餐:新彗星约会七仙女
“深度撞击”直接证明彗星上有冰
相对论带来五大发现之宇宙大爆炸
保护宇宙环境刻不容缓
月球诞生之谜
土卫六可能20亿年后出现生命
科学家在实验室合成出“恒星尘埃”
月球,巨大的资源宝库
最美丽的行星——土星
当前位置:首页>>空间探索>>日月星辰>>阅读文章
科学家观测两颗燃尽行星 可预测地球灭亡情景
添加时间:2011/12/23  作者:尚力  来源:搜狐科学  点击:917  
【 双击滚屏 】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 字体: 】 

 这两颗危在旦夕的行星已经发展演变为红巨星阶段

这两颗危在旦夕的行星,其宿主恒星已经发展演变为红巨星阶段

美国国家航天局使用的太空望远镜

美国国家航天局使用的太空望远镜

普勒物理天文研究所的科学家宣称发现了太阳系外的第一颗双子星。其中一颗被命名为Kepler-20f只有地球的0.03倍大小,科学家推断上面有水和大气

开普勒物理天文研究所的科学家宣称发现了太阳系外的第一颗双子星。其中一颗被命名为Kepler-20f只有地球的0.03倍大小,科学家推断上面有水和大气

    据自然杂志报道,在一颗正在膨胀剧烈燃烧的红巨星周围发现了两颗仍然存活的行星,这给天文学家研究未来地球命运的模板。

    来自法国图卢兹大学的天文学家发现了这两颗危在旦夕的行星。和这两颗行星的宿主恒星一样,在50亿年之后,太阳也将剧烈膨胀燃尽并走到自己生命的尽头,而我们生活的地球也将被完全蒸发并吞噬。

    这两颗行星分别被命名为KOI 55.01 和KOI 55.02。它们的宿主恒星被命名为“subdwarf B”星,已经发展演变为红巨星阶段。这颗遥远的恒星距离我们有大约4000光年远。KOI 55.01 和KOI 55.02的外大气层已经几乎消失,完全萎缩成一个小火球绕着“subdwarf B”公转。

    美国国家航天局使用的太空望远镜是专门用来探寻太阳系以外的外太空世界。太空望远镜使用了一系列数码传感器扫描外太空恒星的异常变化。天文学家是在研究数码传感器扫描的数据时偶然发现这两颗行星的。他们一直在调查脉冲星受外界压力和引力的影响有节奏的扩张和收缩。

    来自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天文台的伊丽莎白-格林博士也参加了这项研究。他也持同样观点:“当我们的太阳膨胀成红巨星时,它将完全吞噬地球”。“像地球这样大小的行星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存活10亿年后即会消逝,只有那些离太阳更远体积远大于地球的行星如木星、土星也许能够存活”。“行星在如此近的距离会被恒星锁定,它的一面会一直朝着恒星,就像月球的一面一直对着地球一样(称为同步自转),朝着恒星的一面温度太高会慢慢蒸发,所以能想象这两颗行星是在如此近距离并且温度是太阳的五倍的恶劣条件下绕着恒星“subdwarf B”公转。紧轨道就意味着当宿主恒星膨胀演变成红巨星时行星的生命就终结了。”

    但伊丽莎白-格林博士认为行星通过帮助剥离恒星身上的大气层来完成其重要的演化过程。格林博士解释说,当红巨星吞噬行星时,行星会与之发生摩擦来剥离行星外层的大气囊和液态层,留下一个固态炙热的火球,最终以螺旋状轨迹向恒星的深渊进发。

    此外,昨天开普勒物理天文研究所的科学家宣称发现了太阳系外的第一颗双子星。其中一颗被命名为Kepler-20f只有地球的0.03倍大小,科学家推断上面有水和大气。但是其炙热的表面温度难以提供生命栖息地。另一颗同一系统的行星距地球945光年,体积约为比地球小。

相关文章
[ 日月星辰 ] 太阳风暴,能像预报天气那样预测? (2017/4/13)
[ 日月星辰 ] 2014年天象“谢幕”之作小熊座流星雨23日夜空绽放 (2014/12/22)
[ 日月星辰 ] 流星雨、日环食等四大天象齐聚5月天宇 (2013/5/3)
[ 地球报告 ] 科普:地核温度有多高 (2013/5/3)
[ 日月星辰 ] 爱因斯坦再次胜利:时空本质平滑而非泡沫状 (2013/1/15)
[ 日月星辰 ] 2013最亮彗星亮度超月亮:明年11月肉眼可见 (2012/12/19)
[ 日月星辰 ] 众包模式助力研究:科学家请你解决暗物质之谜 (2012/11/22)
[ 日月星辰 ] 科学家观测恒星死亡:揭示太阳系未来命运 (2012/11/19)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版权申明 - 联系方式 - 网站合作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唐山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 Copyright © 2004-2005 唐山科普在线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北京光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 Powered by Glaer GIP(TM) V3.0
冀ICP备05016301号-1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